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美食 >> 記憶中的老北京小吃
記憶中的老北京小吃
編輯:北京美食

舊日北京有一歇後語為“甑兒糕一屜頂一屜”。如今,甑兒糕已經難尋蹤跡了。
老北京的小吃品種繁多,味美價廉。它們是北京老百姓家中的常客,生活中的摯友。小吃的制作精良,使人們百吃不厭,乃是老北京人的口福。這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小吃的制作手藝失傳從而絕跡。本文談到的兩種食品僅存於北京老人們的記憶中了!
硬面饽饽。此種面食歷史悠久。清代楊米人著《都門竹枝詞》中有詠此食品之句:“叉子火燒剛買得,又聽硬面叫饽饽。”清人何耳著《燕台竹枝詞》中有詠句為:“硬黃如紙脆還輕,爐火勻時不托成,深夜誰家和面起,沖風喚賣一聲聲。”


老北京人或客居北京多年的人,對其頗有感情。售此者背著長約二尺、寬一尺多的荊條筐,於晚間走街串巷提燈叫賣至深夜,特別是冬季,西北風吹送其吆喝聲能傳出很遠。筆者幼年常在夜半一覺醒來時可聞“硬面饽饽……”之聲。硬面饽饽包括子兒饽饽、糖鼓蓋兒、小王八、硬面镯子、小米面餅兒、馓子麻花等,多為烙後烘烤,油炸者少。上世紀五十年代西北城一帶尚有售賣者,今已絕跡。


甑兒糕。此種蒸糕為兒童食品,制作方法極有特點,其蒸鍋之形難用文字說清,只能略述其狀,售者皆為挑擔,一頭為一方形木盤,中有鍋如覆盆狀(盆底朝上,覆盆下為水鍋、火爐),頂端有口直徑約三寸,蒸制時用一木模其形如甑(似小花盆),活底能動,中間凹下,小販先將大米面少許放入凹處,並放糖一勺,再放米面少許填平凹處,上撒果料,以鐵蓋蓋嚴後將木模放置爐口中蒸三、四分鐘即熟。熟後將木模放在短棍兒上(立在木盤上者)頂出;舊日北京有一歇後語為“甑兒糕一屜頂一屜”,其含義是:一個挨一個,相繼而來。賣甑兒糕者所挑之擔子,一頭為蒸鍋置於木盆中,兩旁有木架。一頭為盛放原料之小木箱,箱下為水桶。所用果料為青絲、紅絲、瓜子仁、葡萄干、芝麻等細碎配料與白糖、紅糖。其吆喝聲為“甑兒糕……吧”。


兒童買它以為早點,連食數個並不解餓,家長們則謂之“茉莉花兒喂駱駝”。筆者與甑兒糕闊別六十余年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安定門附近那些個性的小館子

  安定門,元稱安貞門。此門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京都九門中有八門甕城內建築關帝廟,唯安定門內建真武廟,在諸門中獨具一格!  安定門附近很多有特色的地方,比如:方家胡同、鼓樓大街&hellip

頭伏餃子不能少 吃遍四大北京餃子館

    為什麼大熱天的要吃餃子?北京四季分明,天熱人就覺得疲乏倦怠,由此食欲不振, 老百姓白天還要勞作養家,所以為了增加食欲,犒勞自己所以頭伏吃餃子。而餃子被百姓認為是最好吃的吃食,所以增加食欲最好

就好這一口 在北京搜尋讓人嘴饞的奶酪

奶酪  誰動了我的奶酪?奶酪,愛它的人嗜之如命,恨它的人嗤之以鼻;對於美味體驗而言,如果你不吃奶酪,那美味人生一定缺憾不少。它或堅硬或柔軟的身體裡,包含著豐富跳躍的滋味,從視覺到嗅覺,再到入口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