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旅游攻略 >> 古寺 * 名園 * 白鶴南翔
古寺 * 名園 * 白鶴南翔
編輯:上海旅游攻略

還是從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説講起:

一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南梁,有個老農在坌地時,翻起了一塊長達丈許、潔白如玉的大石頭。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對白鶴由天而降,棲息在石頭之上。一個叫德齊的和尚看到後,認為“白鶴棲息,有仙禽佛地之兆”,就每天隨著白鶴飛行的方向化緣募資,居然很快就建起一座寺院。白鶴卻從此南飛不歸,德齊和尚也奇怪地隨之不知去向。鄉民感動,遂起寺名曰“白鶴南翔”。未幾,香火日旺的寺院周圍漸有集市民居,最終形成名鎮“南翔”。

凡老上海,都應該知道“金羅店、銀南翔”。這兩個曾經的神話般的繁華大鎮,抗戰時,幾乎同被日軍罪惡的侵略炮火“從地圖上抹去”。“八一三”淞滬抗戰中處於戰場中心的羅店,十裡商街、古寺園林悉遭戰火蕩平,之後根本無從恢復,現在的羅店,已完全不同於從前。南翔,千年古寺毀得僅剩磚塔兩座、石經幢兩座;而飽經日軍破壞蹂躏的古猗園,殘敗不堪;但南翔畢竟還留下了一部份古街、古寺、古園林的蹤跡。

由於上海中心市區開辟了多條通向南翔的公交,去南翔已十分方便。每每想起到南翔禮佛,便會坐上517路公交車前往,空調公交車沿著早已拓寬為六車道的真南路開得飛快,半小時內即可到達,且車廂一點也不擁擠。據說,腳下這段上海綠楊橋至南翔的真南公路,最早是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中,由南翔人民突擊修築而成,以供英勇的十九路軍的抗日炮車通行,當時路寬僅3米。而今,緊鄰寬闊的真南路還有另一條車水馬龍的滬嘉高速。南翔已是發達的工商重鎮,途經的公交線路已達十條以上,軌道交通也將通車。

南翔曾是佛教香火興旺之地。一千五百年歷史的白鶴南翔古寺當然是第一名寺大剎,唐朝最盛時據地竟達180余畝(那時地多人稀,富強的唐人處處講究氣勢規模,一個長安城大得令今人難以置信)。但不幸在一二八和八一三抗日戰爭時,寺院群隨南翔鎮一起被日寇二度炸毀。寺院中千年的文物幾乎全部毀滅,只有兩座磚塔和兩座唐經幢奇跡般地躲過劫難。我們可以在報濟橋北古磚塔西邊畫廊中看到南翔的古地圖(據清嘉慶十一年南翔鎮志復制),內中寺廟規模之宏大、數量之多(竟同時有大規模佛寺三座、其他小寺廟三十余所),令人驚歎!

今天的留雲寺,坐落在南翔古鎮解放街西面、民主街北面一群唐式建築的景區中。那麼,為什麽雲翔禅寺又稱作留雲禅寺了呢?原來本世紀伊始,重建雲翔寺工程剛拉開序幕,時值寶島台灣的海明寺老方丈悟明長老訪問中國政協,因其在上海南市區的老祖庭留雲寺亦毀於二戰日軍的炮火,他在訪問中表達了恢復祖庭的願望。這裡説明一下,留雲寺創建於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亦稱海潮寺,原址在上海南市區留雲寺弄78號,為當時上海四大叢林之一。佛事之盛,堪稱上海第一。悟明法師是其六代傳人,現為台灣四大名僧之一,世界佛教僧伽會會長,已是耄耄之年,尚奔波兩岸促成合作建寺的盛事。上海市佛教協會應四眾之願望決定恢復留雲寺建制,並決定移址於嘉定區南翔鎮重建。經上海市佛教協會研究決定,將修建中的雲翔寺更名為留雲禅寺,以應長老之要求,同時也表達了兩岸僧侶“雲翔於四海而根留於祖基”的美好意願。2004年11月,總占地面積1公頃、耗資近億元的寺院正式落成,這就是一寺二名的由來。

這次重建由中國古建築泰斗、香港著名建築設計師俞宗翹先生按唐代形制設計,方案深為悟明法師等賞識。

從雲翔寺山門東首般若之門進入,迎面聳立的便是引用敦煌壁畫中的高台式的鐘樓,完全敞開的樓上,懸掛著巨型唐式銅鐘;西面對稱聳立的鼓樓,則是安放一面中華大鼓。高聳、威嚴、輪廓鮮明,體現出在江南很少見到的唐建築的獨特美感。我踏著古式樓梯旋轉登上鼓樓眺望四周,但見寺院內香煙缭繞,進香信眾在佛祖和諸菩薩像前虔誠禮拜祈禱,好一方莊嚴佛國淨土!佛殿裡和尚和居士們正在誦經,梵呗之聲,廣傳八方九霄。

山門殿供的是彌勒和韋陀,前庭是香客焚香燭處,西偏殿是大勢至菩薩,東偏殿為護法伽藍關公。山門之後是觀音殿,內供四面千手觀音、四大天王。穿過觀音殿,眼前呈現一派寬敞的庭院,正對面便是巍峨的大雄寶殿。兩側是文殊、普賢殿。令人驚奇的是占地總面積只不過十五畝的一方淨土,竟能辟出如此開闊的空間來。這是設計師巧妙地把山門殿到觀音殿之間的前庭和大殿後到辦公樓的後庭作了壓縮,中庭空間的拓展,使總體布局分了層次,而不是古板的各占三分之一。穿過中庭進入巍峨殿堂,三世佛金身莊嚴,端坐蓮台。神態各異的18羅漢分列兩邊。大殿高廣,橫向開闊,這也正是唐代寺院常有的制式。留雲寺的佛像有另一絕妙之處:當站在遠處看佛像,佛眼微閉;當慢慢走近,佛眼也慢慢張開,它讓頂禮膜拜的人們既感到溫暖,又自然地生出恭敬來。

但,既見觀音殿、文殊殿和普賢殿,而地藏殿在哪裡呢?原來,從鐘鼓樓內,或由大殿之後,沿石階下行,可以進入地下廣場。功德堂正在大殿之下。地下廣場之面積相當於大殿和中庭廣場以及觀音殿和鐘鼓樓,前半辟為萬佛殿,後半設作功德堂。這在全中國的佛寺中是一大創舉。

留雲寺的園林布局,采用三庭院回廊山水設計。為了與唐式建築疏朗壯闊的風格相協調,回廊和人行走道都被加寬了,因此在觀感上,留雲寺便顯出一種與江南園林風格不同的意趣。兩邊小巧玲珑的魚池假山,給人以別有洞天之感。兩邊魚池中,分別放養著許多美麗的金魚和彩龜。“檐瓦水滴昙花雨,清罄聲傳貝葉風”。在這兒人們可以靜心思考一些佛家的哲理。

寺中一些匾額楹聯等書法手跡頗值得游覽者留意。其來龍去脈,書法行家管繼平先生曾做過很精湛的評價。

“雲翔寺”三字勒於山門前的巨石之上,此乃趙樸初92歲所書,線條沉穩凝練,人書俱老。走過御駕橋,迎面可見的就是山門上“留雲禅寺”的4個金底黑字額,為台灣海明禅寺悟明長老所題,清秀蘊藉,深得二王之法乳。兩側對聯:“雲留雲翔領略幾許禅機,此地有雲散天開真如界;塔內塔外普示無邊圓覺,是故曰塔影雙照解脫門。”則為上海佛教協會會長、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和尚所撰,聯句工整巧妙,有無窮禅機。

寺內花園之角池塘水邊有大小不一的山石12塊,上面均镌刻了歷代著名書法家所題寫的“禅”字,其中有王羲之、柳公權、米芾、趙子昂、王铎、鄧石如等的法書,正草篆隸各體皆備,風格不一,散落於院內四處,如珍珠撒地。

山門內側的橫匾上是畫家劉旦宅所書的“莊嚴慈護”4個楷體大字,劉的書法脫胎於顏真卿的“裴將軍”;書法家周慧珺題寫的“觀音殿”、“慈航普渡”等,遒勁灑脫,張力無窮;大雄寶殿下的“妙相莊嚴”匾,系篆刻家韓天衡的手筆;兩邊的“升無上堂,入如來地”聯句,是一心法師寫的仿弘一書法體。為左右的文殊和普賢兩大寶殿題書者分別是劇作家杜宣先生和上海博物館的老館長馬承源先生。杜宣先生的書法以泰山經石峪和好大王碑為筆意,線條生拙,造型可愛;而馬先生的字流暢典雅、書卷氣濃。還有一位為留雲寺藏經樓“慈氏圖書館”題字的饒宗頤先生是香港歷史考古學家,5個字,熔正隸行草於一爐,寫得非常協調、圓融,天趣盎然。

大殿後是寺院的辦公樓,風格非常流暢漂亮。寺院的藏經樓和齋堂分處東西兩側。在香期,游客和上香者每每在禮佛和游覽畢,可進齋堂,花5元錢,吃一碗湯汁鮮美的素面,自有一種蕩氣回腸、延年益壽的感覺。

今天,凡旅游者能來到這樣一座莊嚴瑰麗、文化藝術氣息濃厚的佛教寺院,實在是一種緣分。

到南翔,總會看一看玲珑雙塔,它們座落在南翔古鎮報濟橋(俗稱“香花橋”)北堍解放街的兩側,沐浴在朝露暮霭之中,舊時為南翔一景,稱“雙塔晴霞”。經歷漫長的年代、躲過無數戰亂浩劫,得以幸存,實是一個奇跡。它既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壽星,也是我國磚塔中的珍品。磚塔前還有兩口年代可能更久遠的“梁朝井”。

 古磚塔本屬雲翔寺古剎的一部分,建塔的確切年代至今也許還是個迷。清嘉慶《南翔鎮志》載:“兩塔前人記載、題詠俱不來之及,不知建於何代?”不過有一點志書是肯定的,所謂“磚塔巋然雙峙,千年物也”。後經有關專家鑒定為五代建築。磚塔的具體位置、造型,嘉慶鎮志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山門內有磚塔二,東西相望,大可三抱,三丈許,八角七級,旁各有井一。”

  清乾清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報濟橋旁民房失火,周圍建築均被燒毀,殃及天王殿,雙塔幸存。後來又在塔旁建起民房,互相依靠,才使磚塔得以保存下來。但由於年久失修,塔的出檐已經脫落,塔剎、相輪全無蹤影,古磚風化十分嚴重。在文物普查中,專家們認為古塔依舊保持了江南地區典型的樓閣式磚木結構的特色。

雙塔的修葺工作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醞釀,由於磚塔固有的結局,不修隨時有坍塌的可能,於是請來了上海市的專家。經他們實地考察、測繪,根據留存的構件,又發掘了地下實物、翻閱了有關資料,經過多次修改、反復研究,最終指定出磚塔復原方案。1985年5月正式動工,歷時一年半,與1986年12月竣工。為了盡量顯出磚塔舊貌,塔基選址座落在宋代的地基上,離現在的地面約有2米,游人參觀需拾級而下。1987年,又對磚塔周圍的環境進行了整潔。它前豎有石碑,刻有時年一百零七歲的蘇局仙老人手書“南翔雙塔“四個字。

留雲寺前,除了一個頗為講究的唐式風格的商業廣場,還有一條近年修復的古代寺前街。據説,原先這個商業廣場用地亦是抱括於總設計圖之中,但最後既沒做成大氣的參天樹林、草地以與莊嚴宏偉的佛寺相襯托,也沒有設計一座寶塔以增添南翔的美麗靈秀,現今稍顯冷清而又雜亂的商家僅平添了一份市井俗氣。值得走走的倒是寺前老街,街道保留了舊時的碎石路面;街兩邊,民族特色的店招旗幡隨風飄揚,宋明風格的店堂修飾、厚重古雅的老字號匾額,店家純樸的南翔鄉音,讓旅游者仿佛又來到了從前的白鶴南翔。香客可以在古風依舊的小店中買到價格公道的香燭;游人可以在街上吃到南翔小籠、羊肉面、豆沙湯團等江南特色點心;也可以踱進某家古意盎然的酒樓,選一個臨河靠窗的八仙方桌,坐下來點幾盤本幫炒菜、羊肉雜碎,喝幾杯別有風味的南翔特產郁金香酒,憑窗眺望小橋流水人家、古船街市,體驗一番別有風情的古鎮意境。

橫瀝河、走馬塘在鎮中心交匯,形成了著名的八字形的三橋(吉利橋、太平橋、隆興橋)景觀。這裡自古舟楫往來,商賈雲集,游人如梭。我們可以租一條古趣盎然的小船,雙槳輕搖,追溯歷朝舊事......(但恕我直言,河的水質實在乏善可陳。)拱橋、河埠頭、臨河的民居、高檐的門口、古拙的橋欄、在漿聲波影裡谛聽水巷裡婦人的笑語,小兒的琅琅讀書聲……無怪乎槎溪的舊名到今天依然透出一股清靈水氣。如今,走一走“八字三橋”,還是南翔人祈求吉祥的風俗。

到南翔,不能不到古猗園一游。

古猗園始建與明嘉靖年間,是通判闵士籍所辟的私家園林,由嘉定著名竹刻家朱三松設計布局,因多植綠竹,故取《詩經》“綠竹猗猗(yi)”之句,名為“猗園”。猗猗的詞意,是形容竹子嬌美的形態。其園中立柱、椽子、長廊上刻著千姿百態的竹景,典雅清俊。到了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洞庭山人葉錦購得,次年興工裝點拓充,兩年後的秋季竣工,改名為“古猗園”。但直到今天,整體文化水平頗高的上海人常常不是讀錯就是寫錯,對古猗園名稱的含義大多數人更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以。車到古猗園,公交售票員唱站常用上海話大大咧咧地唱成“古犄園”;車站的站牌上,竟赫然畫蛇添足地寫著“古漪園”!據説這樣稱呼書寫古猗園的“別字先生”當下還不在少數,令人汗顏。極有可能是人們把“猗”、“犄”、“漪”三個意義完全不同的字混淆了。

400多年來,古猗園曾先後五易其主,屢遭兵焚,屢經修葺,可謂不死之園。尤其是八一三事變中,該園又被日本兵侵占,這些東洋野蠻人竟然將鴛鴦廳的明代刻字屏門當作燃料!大多數花木建築古物被狗日的鬼子給毀滅了。

古猗園是一座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園林,其中不少景點都是有著歷史背景的,如白鶴亭和南翔以寺興鎮的傳說,補阙亭與東三省淪陷。可惜的是在荒謬絕倫的“文革”中,古猗園也遭受到半瘋的“造反派”的無知加無恥的破壞,石經幢和普同塔上的佛像都被鑿損,李流芳手跡石碑和“不系舟”上的塑像都無端被砸,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化精華毀於一旦,作孽啊!

1983年,園基從二十七畝擴展到一百三十余畝。為了恢復古園舊觀,保持明代風格,在老景區內重建了“逸野堂”、“幽賞亭”、“柳帶軒”和“繪月廊”,修復了“飛語躍軒” 、 “浮筠閣”、“白鶴亭”和“缺角亭”。在新擴建的園區,開河鑿流,疊山理水,建亭搭橋,開辟了“松鶴園”和“青清園” 。有這麽一個美麗娟秀的古園林相伴,南翔人是幸福的。當地人只要花少量錢就可買到古猗園年票。而老年人當然是免費的。所以每天一早,滿園都是晨練、歌舞的男女老人。

園內主要古建築逸野堂,古色古香,頗具民族特色,建於明代,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原是園中主廳,是園主招待賓客和休息之處,因以楠木為柱,又稱之為“楠木廳”。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覽全園之勝,俗稱“四面廳”。圍繞著逸野堂,有好些動人的故事傳説。游客可以根據各景點的有關碑刻知悉一二。

令人稱奇的是南翔人借物生境的天賦。如在逸野堂北,有五塊形態各異的奇石。石頭不怎麽大,高不過米,由於年代久遠,風化很嚴重。它們卻有一個很大很好聽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敢與黃山匡廬叫板的名字:五老峰。

傳說這五老鋒是五位長壽仙老所化,他們分別是九千歲的龍仙老。五百歲的鶴仙老,三百歲的鸢仙老......(呵呵,還有二位且留待讀者游園時打聽吧。)他們或沉思、或俯瞰,或側立,或注目凝視……據說他們酷愛古猗園的清逸奇隽,常在中秋之夜下凡在次操琴度曲,談棋論劍,古猗園俨然成了他們的書房廳堂。相傳逸野堂前四百多年的古盤槐便是仙老們平常使喚的手杖,而雅名“小雲兜”的太湖石假山,則是仙老們往返天上人間的祥雲……

哈!南翔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真的比逍遙的莊子還牛啊!

補阙亭又名缺角亭,亭子處於一座假山“竹枝山”之巅,四周圍各種樹木參天,綠蔭蔽日。當年南翔人民憤慨予九一八失土之恥,修亭時獨缺東北一角,以示東北淪陷;另三個角各舉一拳,表示中國人民收復家園之決心。愛國的游客每當到古猗園,自然而然地會尋找這個有著不同尋常意義的亭子,慨歎一番當年中國不堪回首的苦難歲月。是啊,國恥,雖匹夫不可忘也!據説,侵華日軍有一次入園砍樹拆亭,至缺角亭時,猛見一位白發老者怒目而視。日軍官凶殘地拔刀劈去,不料老人一個鹞子翻身躲過,刀鋒落在石頭上,折斷的刀尖反而飛入一個鬼子兵的胸口。此時,風聲大作,滿園樹枝亂搖,似伏有千軍萬馬,倭寇大驚,倉惶逃離......此山上別有高不過膝的矮竹,葉鑲白邊,人稱“哀竹”,據説是最先的園主人被惡人讒言參奏皇帝:“建四面廳、種盤槐樹,妄圖面南稱孤。”結果被殘酷地滿門抄斬,葬於此山之下後所生。

最近,古猗園又一次重修舊有景點,並投巨資向東拓展,建築了新的樓閣亭榭、湖景假山。古猗園以更多更美的景觀來迎接各地游客。

這兒也是現今南翔小籠館最集中、競爭最激烈的地方。至於哪一家的小籠做得最好,有賴光陰的考驗,食客的評選。游南翔,不識南翔小籠滋味,那會是相當遺憾的。

南翔小籠饅頭,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年的歷史。清同治年間,南翔鎮上有家日華軒糕團店,店主黃明賢。當時,店裡有個糕點師傅陳和,做出來的糕點既柔韌軟糯,又甜而不膩,遠近聞名,生意特好。一次,有個老主顧對陳和說:“為啥不做點鹹的買賣呢?”一句話讓黃明賢及陳和開了竅,一個想擴大營業,一個要大顯身手。於是,經過反復實驗,他倆合作終於研制出皮薄、餡足、汁多、形美、味鮮的南翔小籠饅頭,在饅頭食品中獨樹一幟。

  正宗的南翔小籠饅頭有特定的工藝流程和規定的原料(面粉,豬肉)、規格:每兩面粉必須制作十只饅頭,面粉不發酵,要揉得起勁發轫;外觀要求有十幾道裥紋,清晰可見,色澤要求晶瑩透剔;肉餡精、肥適度,入口後不但韌度始終,且還有一包鮮汁;出籠的小籠饅頭,油光閃亮,似明珠玉彈一般,口感極好。正確的吃法是:吃起來先別急著用筷子夾,那樣容易夾破饅頭皮。得先湊上籠去咬個孔,把鮮汁吸去,(此時小心燙傷口舌,免得影響品賞哦。)然後再夾起蘸醋品賞享用。

  大約在十九世紀末,南翔小籠饅頭進入上海灘,成為百姓歡迎的大眾化美點。曾有一段時期,有人把它改名為“上海小籠”,但明明是克隆南翔小籠嘛,最後還是恢復原名。小籠傳外埠,有“無錫甜小籠”、“寧波湯包”等分支。二十世紀末,南翔小籠更走出國門,受到了老外的歡迎。2002年,古猗園餐廳制作的南翔小籠饅頭榮獲“世界烹饪賽中國菜金獎”。飽啖之余,讓外國食客和烹饪大廚、點心師們百思不得其解的竟是:中國點心師用了什麽手法?是如何把這麽多鮮美的湯汁包進這個小饅頭的?可惜的是,許多老實巴交的中國人就愣沒明白,這就是洋人賣弄的所謂“專利”的奧妙所在——別人不懂的道道,你可千萬別輕易洩露呀!就像以鮮辣著稱的中國搾菜被日本人廉價買了去,按“秘方”加工後,就搖身變作高價的清口開胃菜了。中藥也是如此,被日韓照抄中國古方再所謂“現代化開發”(即現代化包裝)後,中醫藥創始者中國人反而成了廉價原材料供應者。

南翔是多橋之鎮,但隨著許多小河的消失多已不復存在。某文人在其作品中提及南翔鎮北“至今仍享有名聲的還有一座天恩橋”。但我從八字三橋開始沿著橫瀝河北行,都快走出南翔鎮了,卻始終不見天恩橋的倩影。幸虧遇見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南翔,借問之下,才知天恩橋遠在與馬陸交界處,得疾步走上半小時才行。他建議我如一定要去,可乘北嘉線到“大橋頭”下,比較省力。我為這個文人玩弄紙上乾坤感到寒心,因為此人要麽根本沒去過,只是根據嘉定的書籍資料隨手加了個“南翔鎮北”;要麽玩移花接木,明明南翔鎮上沒有天恩橋,卻把與馬陸交界的古橋寫進文章,又故意不寫明真實地址,讓慕名而來的游客出身臭汗跑斷腿。


除了古猗園裡的“五老峰”,南翔還有一座已被建築物掩蓋,現在已不容易看見的“鶴槎山”。

南翔東北一公裡許,即今滬宜公路1268號附近,有一座土阜,高約10米,周圍百余米,南北略長,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這看似其貌不揚的小丘,卻是一處已有九百年之久的歷史遺跡——鶴槎山。但我多次從滬宜公路乘車經過,實在難以從連片的建築物中把它辨認出來。

鶴槎山相傳是南宋名將韓世忠、梁紅玉抗擊金軍進犯所築的烽火墩,但在南翔人的眼裡,它卻是一座大“山”,並屢屢銘志,載入史冊。可以想象,素來以剛烈著稱的南翔民眾對英雄的崇拜。鶴槎山上還留有清代香雪庵的殘屋,邊上有株高聳的古銀杏。據説,明末女詩人柳如是當年游歷南翔,即寓居在鶴槎山一邊的過園。但過園早已蕩然無存。由於此“古跡”已久不開放,故游客但知之而不必親歷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上海的“歲月余味”榜上 這些地方值得細游慢品

  圖片說明:七彩花衣映朝晖(上海·浦江飯店孔雀廳)圖片均陳胤攝   圖片說明:梧桐掩映“歐洲村”(上海·武康庭)   圖片說明:銘記&ldq

上海三月份去哪賞櫻花 2014上海去哪賞櫻花最好

  三月間,正是賞櫻花的好時節。落英缤紛,櫻花飄落。2014上海 可以去哪些地方賞櫻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2014上海賞櫻花的好去處、以及交通信息。  2014上海賞櫻花好去處&mda

上海自助游景點導覽 上海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介紹

上海金茂大廈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遠眺全國首批4A旅游景點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面積為1520平方米,高度340.1米,是目前國內最高最大的觀光廳,榮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兩台每秒運行9.1米的垂直升降電梯,一次可乘載33

熱帶風暴

  每天浸泡在高溫中,大家是不是快崩潰了呢?這個時候最爽的事情就是去水上樂園暢游一番,解暑舒心啊!那麼,上海水上樂園有哪些?上海哪裡可以玩水?小編為大家推薦幾處上海適合避暑消夏的水上樂園,去水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