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旅游攻略 >> 尋訪上海的30碗面-中篇
尋訪上海的30碗面-中篇
編輯:上海旅游攻略

第十一碗面 味香齋 地址:盧灣區雁蕩路14號(近淮海中路)

首先,味香齋不是一個齋堂。其次,味香齋也不是吃齋面的。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味香齋裡的一切與“齋”這個字混身不搭界。

味香齋離吳越人家與滄浪亭很近,是淮海路著名的三面之一。

而如今的人氣經過生活時尚“人氣美食”三次的報道後(這種地方要吃回扣估計也是吃不到的),越發的高漲,在點評網上躍然而為第一。

淮海中路是高雅的,而小店卻是低俗的,而且非常。估計很多高雅的人看一眼店堂就再也生不出邁腿的勇氣了。

點麻醬面+小牛湯,是此店的招牌吃法,7+5=12元。價格不低,在如此地段卻很低。

由於是十點三刻,故人比較少。坐得也可寬敞些。店很小,桌子更小,估計也是上海第一。兩邊是各三排可擠4個人的對排座,曾見姚慕雙的大兒子,也算上海灘的名人了,模子1蠻大。半個屁股在外與店員嘎三無2,門口停著他的大別克。

中間是兩個小方桌,邊長與成人的肩膀相當。居然是45度斜放的,不如此估計就沒有通道了。高峰的時候吃面是要你請我讓的,你吃一口面,我喝一口湯,否則4個頭極有可能碰在一起。那就不是味香齋了,直可以叫頭相哉3了!

等待的時候,最好看看手機。即使環顧四周,東張張,西望望,也不要停留在桌子上,更不要停留在端面阿姨的白大褂上。當然你喜歡看我也沒有辦法。曾親眼見到湯潑在凳子上,那個老卵4阿姨居然順手用的是手中的揩台布5。後面的人真是觸色特霉頭6了!

面上來,面是細面,碗是有點缺口的。裡面的麻醬調料散得不均勻,拌起來蠻吃力的!看看差不多了,先弄一口吃吃。這一口下去,牙齒可就在嘴巴裡跳舞了...

湯是後上的。一縷蔥花裹著小牛肉的香隱隱傳來,那是遙遠而熟悉的味道...

小時候,南市少年游泳池游好泳後,會在文廟那裡喝碗3分錢的牛肉清湯,就是這種味道。沒有牛肉,也沒有味精,只有一點的蔥花。暗香流動,清湯酽酽。有時會放一調羹,甚至幾調羹的米醋。要是近秋了(那時秋天很近),游泳出來後身上吃到點風,起了雞皮疙瘩,那這個湯就喝得更有滋味了!

這一口味道大概離開了有30年了。

30年前,熱天7的夜到8,在弄堂裡乘風涼9,半導體裡會時常聽到姚慕雙、周柏春在孤貧歲月裡帶給人們歡樂的滑稽台詞:

湯吃光...... (用上海話念,最後一個光字要念長音),面吃光......

:模子1:身形 嘎三無2:閒聊,自gossip來 哉3:借自蘇州話,句末助詞 老卵4:令人驚歎,有時褒義有時貶義 揩台布5:擦桌布 觸色特霉頭6:倒霉透頂 熱天7:夏天 夜到8:夜晚 乘風涼9:乘涼

9.2分 面老靈光 湯小辰光 其他搭僵1 (夯不郎當2吃過3次,2次看到店員因為面的軟硬與顧客板面孔3) :搭僵1:差 夯不郎當2:總共 板面孔3:翻臉

第十二碗面 紅苑餐廳 地址: 徐匯區江安路18號(近虹漕南路)

這家店沒有一點名氣,點評網上可憐得只有兩個點評,其中一個還是我點的。

六年前奇跡般的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在江安路的一間看得到漕河泾的安靜小屋,度過了愛情中最初的時光!真正覺得可以一起到老的感覺,就是在這間小小的普普通通的餐廳裡滋生的。

人的一生大抵是個吃飯的過程,大多數人吃的是普通的飯。

飯可以家常,但一定要有味道!面可以普通,但一定要有勁道!

這家店的門面很普通,店堂的陳設也很普通,但是干淨。老板胖胖的,通常站在店最後中央的冷餐間裡,玻璃上貼著張紙條:“本店所有肉制品來原於五豐上食”。

老板脾氣好,你要是在1/4個白斬雞中猶豫是選腿呢還是選翅膀,他也絕不惱。老板娘可就是個急性子了,風風火火,大嗓門,但是熱情。他們的兒子坐鎮門口櫃台,收錢。性子與老子一樣,但是瘦,還有一點點娘娘腔。真是搞不懂他家的面倒不軟也不硬,剛剛好。

點一碗魚香肉絲面,8元。也不知算不算是他家的招牌面。他家的面啊客飯的是寫在桌子上的小牌子上,從最便宜的寫起,記得是素雞面:3.5元。

魚香肉絲面是現燒澆頭面,澆頭是一碗一碗燒的,因為沒到點,店堂裡就我一個人,那面也一定是一碗一下的。

不知道人多的時候是否一碗一下的,估計不會,但也沒有吃到過失望。今天,要認真的吃一下。

先吃口面,蠻彈,蠻QQ,因為他家比較普通,我也就想不出特殊的形容詞了。

再喝口湯,是有點味精的小高湯, 魚香肉絲的肉絲真的很香,有一點點酸,一點點甜,拌到湯裡,湯也變得酸酸的,甜甜的。連我這個不喜歡甜的人也歡喜了起來。

問了小老板三個問題。第一個答曰:他家的面是定制的雞蛋面。第二個答曰:他家的湯是五豐肉熬的高湯。對於這兩個回答我表示懷疑。第三個答非所問。我的第三個問題是,為什麼叫魚香肉絲面,因為哪裡有魚,哪裡有魚香啊?而小老板的回答是因為有個菜叫魚香肉絲。估計這家店要搞成百年老店得指望他的兒子了,而且店名的更改也指望他的兒子了(倒沒問紅苑是否他媽媽的名字)。

8.1分 家常的店 味道的面 十吃不厭(還沒有到百吃,不好誇大了說)

第十三碗面 大眼面館 地址: 盧灣區魯班路105號(近麗園路)

這家店據說著過一次火以後就火了。

156路上中西路換乘218到打浦橋下,不過打浦橋已經沒了,有的只是高架橋。

在肇家浜路上一直往前走,走走就走在麗園路上了,穿過南北高架下的路口,就可以看到對角一小店,小店名“大眼”,門面上掛一大紅幅“特聘香葛麗面點師主理”。 香葛麗三個字比較突出。如此一掛,感覺就如一飯店門口掛“特聘錦江飯店大廚主理”一樣,不由令人肅然起敬,至少也心生饞念。

右邊的門面是做包子的,他家的主業。香葛麗拆遷後,大眼請到了下面的師傅,於是面就成了副業。不料副業勝過了主業,名氣驟然響了起來。看來下面的師傅很重要,師傅下的面很重要啊!國家應該對下面的師傅也有個評級,弄個一、二、三、四級,特一、特二級。如此不等。

副業畢竟還是副業,左邊吃面的門面就只有一個門的大小。只能容一個人進出。裡面是上、下兩樓。那個樓上,也就是個閣樓而已。

下面是櫃台, 櫃台後面是灶台,兼洗碗台,還好我吃之前只顧著找價目牌(要是先看到小工洗碗的那個池中的水,估計會被嚇著的)。賣票阿姨指指我背面,一回頭,差點貼到價目牌上。點了大腸面8元,領了一張小紙片,上寫4號。不禁得意,看來早到是對的。

一上樓,嚇一跳!低低矮矮的閣樓,吃面的桌子不到十張,竟然是啪啪撲1的人!才11點剛過啊!結棍2!等了幾分鐘,總算坐到個位子,卻聽到端面的小姑娘叫87、88、89、90號。原來我不是第4個,是第104個!

看來面是3、4碗一下的,有苗頭!耐性地等吧!小閣樓很低、很矮,1米80以上的人估計不太敢直著腰走的。靠樓梯那裡有一個排風機在巨大地響著,樓板也隨著走動在輕微的抖。很有點我93年乘伊爾從鄭州回上海的感覺,心是隨著飛機蕩的。要知道那是我第一次乘飛機,要知道那時我的女兒才剛剛誕生1個多月!

不過,畢竟沒有那個恐怖!大不了樓下的油鍋點著了樓板,大家用碗裡的湯澆好了。那個碗夠得上滅火的任務的!

好不容易,等了20多分鐘,等來了那個大湯碗。看看隔壁,怎麼比我多?欺負我新客?其實叫面的時候你可以叫4兩的,也不用加錢。不過那也太多了。估計小女生看看也飽了。

面是粗面,湯是紅湯。但此紅湯與蘇面的紅湯是有區別的,蘇式紅湯是醬油加在高湯裡一起熬煮的,顏色柔和。他家的紅湯來源於澆頭,手勢一偏,醬油就容易過。

先吃口面,算是粗面中的佼佼者了,下得恰到好處。但即使如此,即使此面是定制的,也還是有一點點木的。還好廚師的澆頭勾芡了,湯汁酽酽,雖然有點味精鮮,有點醬油鹹。但裹著如此的粗面倒也吃出一個爽來!

看看周圍的穿藍制服的工人們,他們才更爽呢!邊吃面,還邊抽煙,似乎煙是最好的調料。弄得簡直一騰雲閣!那邊幾個女的也不示弱,呼啦一圈占好位置,派出個女頭領,在樓梯上彎著個腰沖下喊:“8碗大腸面,5碗4兩的”,要死快嘞!來了一幫子楊門女將!

因為我的身體聞不得煙味,只得匆忙著把碗裡最後5、6塊大腸滿口叼在嘴裡,邊咬邊撤退。值得我不放棄、不拋棄的大腸一定是好大腸了。火候剛好,有點彈, 有點脆,但是欠一點肥腴,欠一點回味。

說到大腸,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常常想念的一碗面。那是我心目中的天下第一面:貴陽“腸旺面”。那真是一口腸旺,兩眼汪汪(辣的),滿心歡暢,直可以吃出幸福來的!不過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

:啪啪撲1:滿滿的,誇張的形容 結棍2:厲害 要死快嘞:令人驚歎,誇張的形容

8.8分 粗面彈腸 濃醬赤湯 滿嘴豪爽

第十四碗面 德興館(總店) 地址: 黃浦區廣東路471號(近福建路)

這家店的招牌估計是全中國面店之王了。太大了,要仰望的。招牌下面還有塊巨大的匾,上書:百年老店 創建於一八七八年光緒年間。還好,匾不是光緒爺寫的。

許多人一定會慕名而去的,也有許多人會慕招牌而去的。我就曾經是其中之一。

但這次卻有點嘎門相1,但又不得不去。上海的30碗面中要是沒有德興館,那我這個尋訪就太大興2了。

一爿面店,被我吃到過一次漲面或僵面,除非他家的澆頭打膩光3伐肯放,一般我是不會再次踏入的。

12點三刻,人竟然還是木老老4。點了焖蹄辣醬面:11.5元。在角角落落裡好不容易尋到了個位子,邊上就是開放式工作區。小籠包的蒸籠疊得很高,顯然除了面,其他的小吃也相當受歡迎。

人氣高漲,怪不得招牌那麼大,那麼高。但有一點也是不爭的事實,南京路上的游客和白領吃頓中飯其實蠻可憐的。寸金寸地,有碗十塊出頭的面吃應該是不錯的了,而且還是碗名面,還是碗百年的老面...

面上了,紅湯,非細面(比細面粗一點點,或許是定制的,或許就是一般的切面),一塊小小的焖蹄,些許辣醬。他家的招牌是焖蹄,但不知哪年哪月起就沒有單賣了。焖蹄二鮮點的人最多,因我不喜爆魚,故改為辣醬。

先吃口面,真的還是有點僵的。心裡卻比較坦然,也有點竊喜。說明我的嘴巴沒有出問題,上一次幾年前慕名而來,吃了卻懷疑自己做錯了什麼。再喝口湯,倒是高湯。焖蹄一口,香、酥,但我卻認為焖蹄緊一點才更加好吃。一口辣醬讓我差點厥倒,不僅不辣,反而是甜的。

為了對百年老店負責,本人認認真真的又撩了一筷子,放到嘴裡,排除人聲鼎沸的干擾,閉著眼慢慢的動用全身的感官,特別是嘴巴和舌頭,一句話,還是有點僵。

兩口焖蹄下去,幾口湯蕩蕩嘴巴,再撩了幾筷子,放眼一看,面沒了,肉也沒了,只剩下一點湯和一碗底的辣醬中的小油豆腐(辣醬中一般是放香干或土豆, 小油豆腐倒是第一次碰到)。再一看碗,碗口倒是蠻大的,但很淺。怪不得驗發驗發驗沒了呢?一碗面從頭到尾都在驗證,走的時候最後驗證了下:

的確,那位身材很高的下面師傅很有成就感的在一次下十多碗面呢...

正好前一陣去過杭州,杭州也有一家百年老店:奎元館,號稱江南面王,是一八六七年的,早十年,卻是同治年的。

兩家百年老店讓我長了知識,知道了同治年和光緒年。也同樣讓我知道了面王與失望僅僅是一口之遙!

:嘎門相1:不情願 大興2:冒牌、劣質 打膩光3:打耳光 木老老4:人多

7.0分 百年面王 一口見光 實在失望

第十五碗面 香葛麗面館 地址: 盧灣區局門路293號A1(近斜土路)

上上一碗面慕的是“大眼”的名,沒想到人家門口掛了“燈籠眼”(見第13碗面描述)。

香葛麗面館,網上一查,盧灣四大面之一,別名縮頭面。猶如四大名捕之無情。更喜的是,它又重出江湖,套用終結者中的一句台詞:“I will come back”。將來式變現在式了。

80年代末,經常混跡於二醫大。魯班路、制造局路、局門路、麗園路那一片區域在我的腦海裡一片混亂。但有一爿店的生煎和一碗面的店我記得。前者是一口流滿汁水的回憶,後者是深夜的人生鼎沸和那一口火苗上永遠叮叮當當的鍋子,但吃的面已經似流水而記不得了。

後者有可能就是那個名捕,20年前他是在茅草棚中被我虛晃一眼。可如今就端坐華廈中了。

盧灣的這片區域變化太大,是上海改革開放的縮影。但無論房子變得如何,環境變得如何,好的一碗面總是希望它永遠不變的。

香葛麗面館的新地址是一幢高層的底樓門面房。老店新開,以前的環境是勞動人民的環境,因為不是勞動人民你是走不進去的,走進去也坐不下的,坐得下也不一定吃的下的。現在的環境是新了,但格調是新的勞動人民的格調。台子鮮紅,小方凳墨黑。

點大腸面9元,比“大眼”多1元,看來是為了以示正宗。收銀的小伙子倒似有點小開的模樣。據說剛開張的時候是一漂亮MM,還是從英國留學回來的。估計受不了勞動人民樸實的眼光,回家待業去了。

這裡要插一下這碗面的野路子的歷史知識。縮頭,顧名思義是頭縮進去的,是老板的綽號。綽號變成招牌,縮頭把店最早開在麗園路上,很有可能就是我還依稀記得的那口叮叮當當鍋子的地方。

後來搬到蒙自路,動遷據說拿到500萬-700萬。個麼1好了,小人2出國留學,自家3歸隱江湖,其他人遣散。估計重出江湖的原因是,一沒好好算算英鎊的匯率,二沒好好算算人民幣的開銷,三沒想到遣散的人到其他人家下金蛋去了,胸悶!

但是,現在應該是笑也沒空了。12點40分,我拿了個190號的聯體紙牌子。大的那張要撥開一撮堆4人交給派面的老師傅的(頭不縮,估計是老板的親戚)。小的那中留手上,等叫號。

剛叫到176號。這一撮堆人是做啥個?都是等不及的人,就像醫院叫號的,總歸有人圍著,生怕漏了自己。我呢,在差不多過了1刻鐘的時候也加入了一撮堆。順便看看他們是怎麼操作的。

老師傅收號頭,報澆頭給燒澆頭的師傅。同時,在一排排的碗裡用熱水瓶倒開水,加鹽、味精、鮮辣粉。

燒澆頭的師傅在飛快的燒,翻燒一份澆頭就幾分鐘,竄起的火苗映紅了他的臉, 簡直是熱情洋溢。年齡不大,收入與他的干勁一定成正比,估計是老師傅的徒弟。

邊上是下面的,一個外來的小伙子。看樣子沒精打采的,收入與他的沒勁也一定教般配。把煮好的面撩進老師傅加好白開水的碗中,一撩撩了七、八碗。我的那碗面從他撩好到澆頭倒入,估計有5分鐘的光景。端給我的時候湯淺了,老師傅拎起熱水瓶又倒了點。

一口面,就驗證了我的嘴巴,它不是吹的。有一點點僵,沒有“大眼”的到位。其實,真正有上海特色的面就是這種粗面。“上海炒面”、“肉絲菜湯面”,是只能用粗面的。

而這種粗面比較硬,不容易燒糊,要是有一點點僵那就是火候和接水的問題了。“肉絲菜湯面”是不放醬油的,而這裡的面的特色就是濃油赤醬,但醬油的量很關鍵,過了,一和到白開水面就會變成醬油湯面了。所以燒澆頭的師傅很重要,所以遣散的師傅能跟他人下金子。

但是,香葛麗畢竟是香葛麗,他也不是吹的。面雖然給那個小伙子下得有點點僵了,但這一口大腸真的是溢香生津,肥腴而不油膩,回味而又歡欣。

摻過水的湯喝上去總歸是不可能正了。想去加點什麼,提著碗到老師傅那裡,看著三個都像醬油的罐子問老師傅。老師傅撩下一句老卵5的話:“才好加格6,侬只要不怕辣,不怕鹹。”

想想老師傅勞心勞肺忙了大半天,碰到我這種不知趣的人,一定是煩死了。

更讓伊7傷心傷肺的是,由於油煙太厲害遭到周圍居民的投訴,開了1個多月後香葛麗被迫關門。

名捕重又歸隱江湖...

注:個麼1:那麼 小人2:小孩,兒孫 自家3:自己 一撮堆4:一堆 老卵5:令人驚歎 才好加格6:都好加的,這個“才”實在吃不准是否如此寫 伊7:他、她、它

8.2分 大腸大王 大面小僵 大名清湯

第十六碗面 蘭州正宗牛肉面 地址: 普陀區中山北路2210號漢庭商務酒店旁(近鎮坪路)

上海有無數的蘭州拉面,前面都有兩個字:“正宗”。這家店也不例外。

例外的,它是一個臨時的簡易鐵棚子搭起來的。例外的,他家的價目表只是擺放在收銀機邊上的一張菜單。更例外的是菜單上的拉面名稱:毛細,細,二細,三細(此四種為圓面);韭葉,寬,大寬(此三種為扁面);荞麥稜(此種為有稜有角的面)。頭一次來的人未免要有些彷徨和緊張,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那就對了,你面對的恰恰是對的面,對的蘭州拉面。正宗的蘭州拉面!

我匆忙之下,在後面排隊人員和前面收銀小姐的夾擊之下,也是一緊張,點了碗菜單裡最普通的面,細面,大碗:8元。

坐在鐵棚子頂滿滿的假青籐下,看著那些穿正裝的女服務員端著或大或小的碗穿來穿去。再看看牆上掛著的那面巨大的甘肅省地圖。心裡不由得在期盼著,嘴裡也由不得在孕育著。

面上來,“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翻譯下就是:牛肉湯色清;蘿卜片潔白純淨;辣椒油鮮紅漂浮;香菜、蒜苗新鮮翠綠;面條則柔滑,白裡透黃。

賣相交關好!老規矩,先面,一口下去。不大對勁,感覺醞釀已久的期盼給這面給堵住了。這面是軟塌塌的,沒勁!而且清湯光水,怎麼講?面上無味,淡的很。

於是喝口湯,湯倒是很鮮。不但鮮,還有著濃郁的異域的味道,香香的(湯裡的香料),麻麻的。可惜還是放了味精了。再吃口面,還是跟湯好象不搭界1。李笠翁在《閒情偶寄》中曰: 味在湯裡而面索然寡味,應該是湯在面裡然後面才有味。

有點失望!與我心目中的相去甚遠。我心目中的蘭州拉面是可以吃出大漠的豪爽來的,一碗沒勁的面,一碗放了味精的面叫我如何撩起袖子,敞開襟懷,去迎接大漠的風!

那麼正宗的蘭州拉面是什末樣?

面,在碗裡能“站住”,也就是用筷子一撈又放下,面條能在碗裡保持直立的形狀片刻,否則就是“沒有勁”,拉出來的面就不合格。這個網上說的。

湯,在嘴裡能“麻住”,也就是到了嘴裡,你的身子股被麻掉了,否則就是“沒味道”,熬出來的湯就不及格。這個是我說的。

但正宗的湯需要祖傳的香料,需要半夜就起的勞作,那一定是不假的。在上海,敦煌賓館(甘肅省駐滬辦二星級賓館,本店是賓館餐廳,因為在裝修,所以弄了個臨時的鐵棚子)的廚師會夜裡2、3點鐘起來熬湯,要麼熱我只大頭昏2

但網上有一種說法,說的是細、毛細等屬於軟面,而寬、大寬等屬於硬面,說得我有點誠惶誠恐,惟恐對不住蘭州人民。為了對全體蘭州人民和他們的住滬辦負責,本人不遠幾十裡,開了先例,於2天後再次奔赴鐵棚子,叫了寬面和一兩牛肉:8+6.5=14.5元。

牛肉比較清香,也比較清淡。寬面比細面橫截面多,故而撩起面的同時湯汁也帶起了多,不再是那麼寡淡了。面也有些嚼頭,但,嚼發嚼發就又軟撲撲3了。再來一口,還是嚼發嚼發就又軟撲撲了。滅了我吃好一碗大寬面,赤膊迎送大漠風的豪爽氣!

:搭界1:關系 熱我只大頭昏2:做白日夢 軟撲撲3:形容軟

7.8分 說是正宗但非正宗 地域不同(法國蝸牛氣喘吁吁的跑到中國來,估計會變味)

第十七碗面 心樂湯面館 地址: 虹口區武昌路581號(近江西北路)

點評網上商家的名稱是“心樂飲食店”,其介紹起首一句就是:傳說中的“海上第一腸”就在這裡。

飲食店的稱謂我估計是三年自然災害或文革時才開始有的,大白話就是一填肚子的店。老板可能覺得不上檔子,就把“店”給改成“館”了,也琢磨著該配得上“海上”兩個字了。

15路經過石門路北京西路,忽然想起此地正是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東八塊”,看過陳良宇野史的或許依稀可以聞到些腥風,而當年那些抗爭的人無疑是冒著淋血雨的風險的。

到河南北路七浦路下,猶然是到了外地的集貿市場。人頭攢動,摩地穿梭,城管的高音喇叭和商家的低音(比城管的聲音低)喇叭此起彼伏。

河南北路東端的七浦路很短,但延街的商鋪也擠下了無數的小店,都是穿的戴的。頂頭就是江西北路,一拐彎,又是無數的小店,卻是吃的喝的了。

想當年上博50周年慶,展子虔的《游春圖》、閻立本的《步辇圖》、韓滉的《五牛圖》、顧闳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王羲之的《行書上虞帖卷》、王獻之的《鴨頭丸帖》、王珣的《行草書伯遠帖卷》、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等國寶前門可羅雀,只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前是排著巨龍長隊的,大家圍趴著想看的無非是古人的燒餅點和綢布莊。我現在後悔沒在那千載難遇的長軸前找一找宋代的面館,看一看古人是如何捧著宋瓷吃清面的。

心樂飲食店就在前面的拐角處,在武昌路上。門面的招牌上,店變成館了,但推門進去,還是一飲食店。20來個位子,就幾個人在吃,一大半的人坐著在等。走到頭裡小櫃台前,望一下牆上的價目牌,不料邊上的一塊匾一並映入了眼。匾上赫然就是一行字“海上第一腸”,可那幾個毛筆字實在是蹩腳,看來這匾也只能稱之為玻璃框了。這手字撩去了我一半的向往,但既來之,則吃之,點他家的招牌大腸面,12元,老板收好錢,努努嘴,意思坐著吧。

識相,做等,已經是12點半了,幾乎滿坐。此店的一大奇特處是,永遠是等的比吃的多,因為面是一碗一碗下的,就一個跑堂的小姑娘不時從廚房間端出一碗面。只要她一出來,所有等著的都幾乎會看著她端向何處。因為她不叫號,憑記憶直接送。所以等的人都不希望她端錯,端錯了意味著自己默默排的隊會錯。真搞不懂為何不發個號碼,好讓大家心中有數,臉上也可松弛些。就這麼戆等著,看著小姑娘端進(把空碗端進去)端出,還看著她端錯一次。

足足等了半個小時,面上來,大碗,細面,寬湯,大腸是醬爆後和入面中的。撩幾下筷子,先吃口面,硬了,不彈。再喝口湯,又鮮又香,可惜鮮的是味精,香的是豬油。可能很多人都沒有吃過豬油,那是遙遠的事情了...

小時候,一小點豬油,熬一熬,熬出的油可留著以後炒菜,下面,做馄饨湯,香。而現出鍋的豬油渣則熱騰騰,香撲撲,蘸點糖,或鹽,我喜歡後者,簡直是美味了。可那是憑油票的年代啊!

大腸的量不多,否則就像鄰座的腰花一樣過橋1了。入口干淨得很,不腴,還有點甜。當勾芡在大腸上的醬汁完全散到湯裡,這入口的大腸就一個字:干,而湯也是一個字:膩,了不起的是面,還是一個字:硬。

海上第一腸,我是這樣子理解的。要是在海上,如果我能吃得到大腸面,它就是第一。

:過橋1:澆頭不直接放進面裡,而是放在小碟子裡。

7.7分 海上一腸 出門就忘 實在平常 (況且性價比也不高)

第十八碗面 小桃園清真飲食店 地址: 黃浦區蓬萊路115號(近河南南路)

20多年前我20歲,暑假裡從西南漂泊一個半月回到上海,不是先奔家裡,是先奔一面館,心滿意足地吃下一大碗辣醬冷面,喝下一大碗牛肉清湯才回去的。

記得是在河南南路上,旁邊有個清真寺。在網上竟然還能找到此店,可惜的是被動遷到蓬萊路上了。

尋著找到了這家店。地方變了,門面也變了,店名也變了:大境清真飲食店。其實20多年前我也不知道它叫什麼店,從來只知低頭吃面,不知抬頭望月。

進門,更加的變了。比以前的小了,也聞不到那永遠濃郁的牛肉湯香了。以前的木台子換成了現在的快餐桌,且挨在一起。上海老阿姨換成了外來小妹子。

上海老的飲食店給我的印象應該是:店是舊的,阿姨是老的,而吃的都是香的。

點評上有不止一個網友說辣醬面裡除了豆腐干什麼都沒有,看來已經人非物也非了,於是要了碗紅焖牛肉面,8元。

想當年,那碗辣醬冷面,裡面的辣醬是有牛肉塊的,筷子一撩,看到一小堆牛肉,心裡簡直是笑不動的。一塊牛肉,一筷子小闊冷面,再一口純粹的牛肉清湯,滿足啊!

沒有想到的是,這碗紅焖牛肉面中的牛肉依然是塊大數多。但一口面,僵特了我的笑不動。面是最尋常的切面,不但硬,而且干,簡直排斥所有的湯水。而湯,依然是清真牛肉的湯,有點咖喱味,但是淡了,但是味精了。怪不得店堂裡聞不到那股味道了...

牛肉是酥而有嚼勁的,依稀有著當年的韻味。可當年的面呢?我愛你倍受摧殘的臉,要是這臉換做了別的面孔,還愛嗎?

到此地吃面,更多的是懷舊。那就懷個痛快吧!

出門,走向街的深處,那裡有我兒時的腳步。曾經每天穿過那些曲裡拐彎的弄堂,步行到大同,從初中到高中,直到在淮國舊化70元買了輛二手自行車,可穿梭的依然是這些孤巷陋街。

幾十年了,這些小路和弄堂好象在原地靜止似的,但我流動的記憶有些卻模糊了。望雲路,張家弄,鴛鴦廳弄,喬家柵(非吃的喬家柵,是一條弄堂,是地名),金家旗桿弄,也是園弄,梅溪弄,吾園街,凝和路,這些好聽的名字許多我也是今天才知道,但那些熟悉的棚戶卻依然沒變,只是不知道它們的前世是如何樣子,不知道前世裡從這些弄堂裡走出的小姐和少奶奶(實在是慚愧的很,小時候最鉤魂的就是這三個字)是何樣子?

站在凝和路上,偶然回頭一望,印入眼簾的卻是東方明珠和那些破敗的棚戶在交相輝暗,簡直恍若隔世。而手中拎著相機的一個老外的眼中更是迷惘著,他可能剛剛看過新天地和淮海裡。幾十年前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反華份子,就是喜歡在南市老城廂轉悠拍照。我現在還記得他的名字:安東尼奧尼。但我們有幾個人看過他的那部記錄片《中國》呢?

從凝和路拐到黃家路,有一個中西醫院。看到它,就想到了我屁股上的針眼,那時它還是個地段兒童醫院。小時候,我三天兩頭到此報道,病沒有在發育的時候被帶走,卻被帶到了今天。但想想,病也是命,就像這些今生的弄堂。

前世今生,一切皆有輪回。

6.6分 過去的面 轉眼不見 往事卻現

第十九碗面 偉偉飲食店 地址: 徐匯區廣元路227號(近華山路)

劉備三顧茅廬,我也是。

劉備是為了請諸葛亮出廬,我是為了請黃醬面入肚。

劉備顧的茅廬在山清水秀間,我顧的茅廬在鋼筋叢林裡。

徐家匯是個繁華之地,雲集了太平洋百貨、東方商廈、港匯廣場、匯金百貨等中高檔商店,更林立著無數中高檔的公寓,因而美女如雲、型男穿梭,因而東西也就比較貴。因而10塊錢以下的一碗好吃的面也就比較可貴了。

第一次去是晚上,人家不營業。第二次去是中午,人家也不營業,因為正月15還沒有過。

今天是第三次去了,還特意早去了。

進門,想尋開票的櫃台,沒有找到。其實也不用找,進門的左手是灶台,2平方沒了,靠左邊牆一排上下的鋼精鍋子裝各種澆頭,1平方沒了,右邊三排mimi桌子,3*2=6平方沒了,後邊兩排mimi桌子,2*2=4平方沒了,估計還有1平方是通道,個麼1開票只好開到老板娘斜背的帆布包裡去了。

害怕湯水端進端出,尋了門口的位子坐下,伸手交錢,老板娘卻叫我等一會,黃醬要到11點才好。想起身到門外頭再看一下價目的牌子,剛一抬屁股,湧進一幫子人,識相,慢慢等吧。

准時的不得了,11點鐘,黃醬隆重登場,裡廂2幾個女的急吼啦吼3沖著老板娘喊黃醬面,弄得我的胃口也被吊了起來,老板娘先滿足會叫的,再到我面前,想想吃趟面要吃三次,索性弄弄大,我一口氣點了三只澆頭,黃醬、辣醬和一塊素雞,8+3+2=13元。下面的小姑娘不要看她在下面,倒是眼觀四路,耳聽八方,而且心地善良,叫一聲:黃醬、辣醬、素雞。一鍋子面,第一碗就端到了我的位子。

面上來,我只好心裡叫一聲:喔唷唷4。做啥?三“醬”並流了。他家的澆頭都是紅燒的,澆頭一到碗裡,白湯變紅湯。我是三只紅湯並一湯,紅是紅得來(准確地講應該是:醬油是醬油得來)。

面是比“蘇”面粗一點的面,入口非常有嚼勁,蠻好,交關5好,應該是定制的切面(好的面館的面都是到外頭的切面店定制的,更好的是到自己的小作坊自制的)。

黃醬則比較敦實,肉得很,有點甜,滿口生油。喜歡吃的可能要說成:滿口溢香,因為油溢出來了。說句實話,我是一直不太喜歡吃黃醬的。上海的黃醬就是豆腐衣(皮)包肉,且肉要肥瘦恰當(這個尺度不好掌握,我估計當CPI指數高了,肥肉的比例也會跟著高),入油鍋炸,再加醬油燒煮而成。與焖肉最大的區別是,後者在蒸好後去油,有點楊玉環桑拿後的味道。

素雞大且正點,辣醬中有幾小塊踢肉後的小骨。湯就不說了,要說錯,錯的不是它,是我。報復性消費帶來的後果。不過,還好,還是高湯的味道,只不過醬油了點。小時候有過吃正宗醬油湯面的經歷,醬油是直接舀到白開水裡的...

當邊上有人等的時候,這碗面一定是吃得急吼吼的,更難受的是不時有吃好面的人從我的頭頂上撩卷桶紙。它是實在沒有地方擱,就擱我頭頂邊上的牆上了。我是騎桌子難下,頭一次吃面吃得如此狼狽。

出門,喔~唷!終於看到收銀的櫃台了,豎立於人行道上,還看到了排起的長龍和背著帆布包收鈔票的小老板。(高峰時候,老板娘親自下面,包交拔了兒子)

偉偉可能是全上海屈指可數的沒有廚房間的面館了。

:個麼1:那麼 裡廂2:裡面 急吼啦吼3:不優雅的著急 喔唷唷4:表示驚歎 交關5:相當

8.7分 繁地彈面 可圈可點 即將動遷(之後是否在徐家匯還吃得到,就天曉得了)

第二十碗面 功德林 地址: 黃浦區南京西路445號(近成都北路)

功德林是個飯館,名字比較特殊,吃的也就特“素”。

你可以點一份土豆抄胡蘿卜(這個估計沒有),也可以嘗一嘗用它們做的名菜“黃油蟹粉”(這個可真有),要是讓下輩子改素食的信徒吃了說不定會喃喃自語:“罪過,罪過,阿彌陀佛!”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功德林還是個面館,早上就是,中午兼帶。

座落於繁華但不喧鬧的南京西路,老遠就可見趙樸初題寫的“功德林”揮灑於素暗的外牆上。

推開厚重的雕刻著蓮花的木門,滿眼古色,一縷檀香從一尊金色的彌勒佛的邊上袅袅生起。腳下是刻花的大青石板,頭上是雕镂的大橫梁木,牆上是銅板的菩薩畫,看得出設計師的造詣不淺。

點雙菇面,7元,好不容易來一次,又加了份辣醬,5元(單點辣醬面6元)。中午的話據說一份面13元起,送小碟鹹菜(也搞不懂是否屬於變相漲價)。

坐定在古樸的桌子前,看看周圍的克勒1男和優雅女,感覺實在是蠻情調的。克勒男和優雅女越老越味道,那種味道是在皺紋裡的。

我曾經在“潔而精川菜館”見過那對傳奇的老夫妻,在那個幾十年不變的位子上,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克勒2手燃一支萬寶路,而大他5歲的優雅的四小姐(年輕時人們都這樣稱呼她,1936年就成為了中國第一代飛行女學員,可謂時尚極品女)看著那支煙的眼神,就好象看著一朵玫瑰花。實在是羨慕啊!可能更羨慕老爺子手上的萬寶路,為什麼我四十不到時就不得不戒煙,而他卻依然可以抽得那麼老?

恍惚間,面上來了,同時上來一小碗辣醬。碗中的面在冷光燈(店裡幽暗的光就是如此營造出的)下泛著油油的光亮,著實誘人,可惜粗了點。

先吃口面,有點硬,不過還蠻有嚼頭。湯油得厲害,怪不得面也借光,看在素油的面子上(葷油的話那就不是喝湯了),喝一口,高湯無疑,有疑問的是這素的高湯是如何做出來的。

蘑菇和香菇都是一級棒,火候到位,非常的彈,要是面也如此就特級棒了。只是不知為何蘑菇是鹹的,而香菇是甜的。撩一點辣醬到碗裡,吃一口面,不料更甜了。非常不喜歡辣醬是甜的,雖然裡面東西很多,有蘑菇丁、豆腐丁、土豆丁,還有幾粒小豌豆,一點黑木耳和小筍片。人們一直以為蘇州的面是甜的,其實不然。

吃到素面,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和尚。想到了和尚,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海燈法師和他的一指禅,那時候(84年春晚有法師一指禅的錄象)以為吃素的少林寺和尚一定“不是吃素”的。沒有想到,人那是倒著拍的。

一碗面還沒有吃好,我已經在想念焖肉了!“罪過,罪過,阿彌陀佛!”

:克勒1:漂亮,得體,自color來 老克勒2:特形容見過世面的老紳士

8.5分 高雅脫俗 一心向素(是它不是我) 百年如故(創建於1922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賽艋船艇運動俱樂部

瘋狂賽艇  動感無限篇  對於好動的同學們來說,炎炎夏日實在是難熬,動不動就是一身的臭汗,洗澡都來不及。這時候你需要到水裡去耍一耍,讓你的運動細胞在清涼水世界裡得到釋放。  賽艋船艇運動俱樂部 

騎游春天 上海這些騎游線路顏值爆表

趁著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你還宅在家嗎?何不騎上也許塵封已久的單車,去戶外享受陽光,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感受騎行的快樂,把整個冬日的惰怠一掃而光。1 武康路—余慶路—衡山路沿

明珠湖

 真正的八月天還沒來到,夏日裡的氣溫好似燃燒著的大火般猛烈和高漲。以至於,一下子全國各地的高溫警報一個接著一個響起來。近四十攝氏度的高溫,曾經是記憶中不常有的痕跡,卻在現實中陡然轉變得如此真實與頻

2015上海顧村公園櫻花節賞櫻攻略

  現在正是賞櫻的最佳時期,那麼,上海賞櫻去哪?牆根網小編為大家推薦2015上海顧村公園櫻花節。2015上海顧村公園櫻花節什麼時候開始?2015上海顧村公園櫻花節在那裡舉行?2015上海顧村公園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