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旅游攻略 >> 失落的上海
失落的上海
編輯:上海旅游攻略
我的上海,當我一位從未謀面的香港朋友不遠千裡來看她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已不知何時把她遺落在了不知何地。也許我的生活已經和她有過太融洽的糾纏,就好像一根祖母留下的項鏈,曾經和我的肌膚有過太親密的厮磨,以至於在某個晚宴的前夕,蓦然對鏡,才發現只剩下月光在撫摩我頸上不再敏感的蒼白。

“上海有哪裡好玩?”臨行前他這樣問我,我也這樣問我所有的朋友,卻發現他們看我的眼神,茫然一如我看那些紛繁的老照片,瑣碎的老掌故,還有無數人對於上海的無數印象。所以我很想告訴他們,我們都把上海給丟了,一同帶走了我們胸口裡某些不知名的東西,不管是什麼,都是我們必須找回的。

去機場的途中,一直下著若有若無的小雨,巴士帶著我沿這個城市的曲線而延伸,一直到她濕漉漉的衣角。對於我,那是一個陌生的區域,到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接一個陌生人,應該是一種陌生的感覺吧,然而又有什麼能說是熟悉的呢,我的城市?我的家?甚至我自己?我不敢說。在這片陌生的不安裡,我只看見那嬰兒般甜美的夢鄉向我展開久違的微笑,於是沉沉睡去。

醒來已在水面上,浦東機場前的水域想必是為了配合它海鷗般的造型,然而來者匆匆,去者匆匆,作為一個城市的樞紐,人們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功用而非這份匠心吧。相形之下,接機處就顯得凌亂了,躁動的空間早已被太多尋覓與期盼的目光割得支離破碎,也就難怪我等錯了出口,好在無所不能的現代通訊已經把我們牢牢地系在這張大千之網中,不必掙扎,只要隨著你手中的繩索望去,是了,就是他。

說好是當晚為他接風的,本來想定“新吉士”,無奈毫無遠見的我被告知座位早在前一天已經被定完,也只有從話筒那頭冷冷的道歉聲裡,我才嗅出了一絲節日的暖意,畢竟是臨近聖誕了。曾幾何時,這萬丈紅塵幾乎濾盡了聖誕節每一絲的宗教黑暗,只留下缤紛五色撒向這個世界的無數角落。我的朋友一定最喜歡白色,因為他對我說希望在上海過一個“white Christmas”,我當時暗想:這多半是個奢望了。

於是定在“昕源”,在歲末的雨夜,“昕源”這樣一個溫暖的名字應該是有誘惑力的。從衡山路剛轉入東平路,和著從音樂學院附中的老洋房裡逸出的零落音符,雨點也仿佛被謬斯附了身般的溫柔出塵。“昕源”也是一幢舊樓,一幢有著被風一敲就會“橐、橐”作響的木窗的舊樓。遙想當年,這風聲該能輕易就敲進這樓中女子的寂寞心坎吧,如今卻甚至吹不散我們桌前氤氲的霧氣,只換回我時時的側目。“化石魚”和“香糯棕包蛋黃蟹”都值得一試,尤其是後者,朋友欣賞入味的糯米,反倒冷落了蟹,這像極了我的生活,在浸透了這個城市的味道後,反而把她本身給忘了。最有趣的是這個餐廳的經理,說我是來自東南亞,而他卻是個北方人。本欲糾正,可轉念一想,追根朔源有誰能真正理清自己的出處,於是笑而作罷,只是鄉關何處的輕愁卻隨著紅酒浮上我微酡的雙頰。

一向以為認識一個城市應該從她的歷史開始,於是第二天中午,一下班我就帶他去了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讀了幾本史書,看過幾件文物的我們以為歷史的洪流向來不屑於前進在溫情脈脈的河道裡,於是也就習慣了用血與火來描繪它蒼老的面容。卻忘記了歷史,其實也就是先民們的全部生活而已。沒有吳淞口的炮聲,沒有小刀會的吶喊,歷史在這裡只是鹹貨行裡散發出的海的氣息,老虎灶頭漸漸蒸騰而起的晨光,霞飛路咖啡廳裡徐志摩和泰戈爾的談興正濃,還有石庫門前可的牛奶箱的沉默不語。它們不是一篇想讓人聽到的雄辯,而充其量是一首無意間被聽到的低吟罷了。這就是我的城市,無論是昨天還是今天,她和我的距離始終小於我視力的近點而顯得那麼地朦胧不堪。

出了陳列館,自然就踱到濱江大道,這裡是看萬國建築博覽的最好之處,不象在對岸外灘,反倒有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迷茫。隔著這麼一段寒冷的江面,再熱切的目光到達對岸也只是溫柔的一瞥吧。正是傍晚時分,眼看外灘的樓群在燈光的依次親吻下逐漸蘇醒。也只有在這微妙的距離外,微茫的光影中,你才看不到那花崗石牆上的彈孔,那鑄鐵欄桿上的銹跡,還有那琉璃花窗上的裂縫;只有這樣,你才看不到這個遲暮美人眼角的那些魚尾紋而為她閱盡滄桑的風情萬種所傾倒。並沒有對朋友作太多的介紹,其實憑我的年齡與經歷,能說出來不過是些印刷字符而已,更何況這段江水的隨便哪一朵浪花打濕你的衣襟,絞干的時候,都能聽到無數個故事滴落,無論是令你心動或是心寒。只是多久沒來這裡了,也許是很久了,否則怎麼見到幾艘的輪船開過,我都會驚訝於它的碩大而擔心江水是否會溢出,倒是朋友在一旁安慰我的杞人憂天。

漸漸入夜了,是平安夜。平安夜,這是一個呵口氣上去都會凝成冰晶的字眼,這是一個路邊的乞丐都應該唱贊美詩的時刻。然而終究敵不過一個上海人骨子裡小資和市井糾結的矛盾,於是前一刻還透過Starbucks的玻璃窗玩味著街上那些精致和漠然的面龐;後一刻卻已經坐在了人語共高湯同沸的火鍋旁。一個舊時同窗的聚會,因為規定不能獨身參加,我的遠方朋友正好解了我燃眉之急。一個即使在平安夜也無須定座的小火鍋店,十四個人擠一張桌子,吃什麼已經不重要,嬉笑嗔罵是最好的下酒菜。偶爾回頭,卻看見朋友在專心致志地涮他的牛肉,那些陌生的方言,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回憶,和他的生活唯一的交點原本只是一個我,然而有那麼一剎那,就連我也無法分辨眼前的人們是熟悉還是陌生,他們和這個城市一同變得清晰而恍惚。杯觥交錯中,我的眼睛有些迷離了,大約是火鍋熱氣的關系,可是那天我戴的好像是隱形眼鏡。

回家的的士上,司機一邊誇我運氣好,能叫到車,一邊感歎如今的上海人越來越像外國人了。我看也不然,每個節日的真正淵源與意義早已漸漸淡出,褪去不同衣裳的它們都有著同樣的軀殼,那就是機會和借口。前者是對於商家,後者是對於消費者,如果說上海人有什麼不同,也就是他們看得更透些,把握得更牢些罷了。

第二天依舊是普通的一天,至少在我起床時是。直至出門上班前甚至落起了零星的雨,不,是霰,不不,是雪!這個冬天,上海的天空就好像善哭人的臉,如果開始還有些“梨花帶雨”的意思,到後來也就只剩下“作天作地”的膩味,若是索性到了“泣血”的境界,反倒能寫進傳奇了。而雪對於上海,恐怕就像血對於淚眼一般希奇。這樣的難得一定不是我等凡人能消受的,認定了這第一場雪是給我“有朋自遠方來”的面子,連忙打電話想謝謝他,沒想到關機,想必還在夢游吧。於是失望之余,竟像占了什麼便宜似的,滿懷愧疚地沖入雪中。雖說是雪,可下到了上海,也只能跟夏日裡樓群中的陽光般瘦弱纖細。從雲到泥,和雨殊途同歸的宿命,明早還有誰會記得一汪積水的前生。雪很小,我卻不像那些急於和雪親密接觸的路人,依舊打起了傘。我曾說過我喜歡冬天,不只是因為我生在這個季節,更因為在這個過於喧鬧和擁擠的世界裡,它冷靜的距離更能使我置身其外地來玩味這場雪,和這片天地。

等到中午見面時,早已是小雪初晴。既是寒冷的余溫盤旋在我一路上反復咀嚼的唇齒間,等到了新天地也已經消失殆盡。新天地,我們的足跡還是不能免俗地踏進了這裡。“這裡不像上海”,這是朋友的評價,我以為這至少不是一句褒語。雖然昨天我們已經去過了歷史陳列館,但我總覺得這裡像一個更大的陳列館。那些陽台上曾經為一聲叫賣而缒下的竹籃,那些老虎窗裡曾經為一群鴿子而響起的哨音,還有那些黝黑的木門裡曾經為某個綽約的身影而感動的故事,都已經被時光,或者某些比時光更殘忍的東西所銷蝕。只留下石庫門她蒼老動人的骨架和黯然華麗的皮毛,被填充進各種時髦的元素,制成栩栩如生的標本以飨游者。

飽了眼福,還要顧及口腹,正巧看見“新吉士”裡有空位,索性進去一報前日之憾。“花雕黃油煎桂魚”固然可圈可點,可是一罐紅燒肉冠以“外婆”之名就拿來作招牌菜,卻有些啼笑皆非。這也難怪,在這麼個懷舊的年代與地方,往事就是資本,時間就是時尚。我曾經在另一篇游記裡提到過“懷古”,可是今天,在這個已經被無數個小資的唾液洗刷得晶瑩剔透、纖塵不染的“懷舊”面前,我卻要緘口了。

本來懷完了舊,應該接著懷古的,奈何我們的耐心禁不起上博“國寶展”的炙熱,只能到對面的“達利互動展”裡去涼快了。達利,這是一個來自遠方的夢,他的故鄉是一個陽光與野性交織的國度,那裡離我們太遙遠了,再強健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在這兩小時裡一口氣跑到。所以更令我們感興趣的,恐怕還是城建館裡那個巍為可觀的微縮模型。區區一個展廳,幾乎囊括了上海內環線以內的全部建築與道路。朋友饒有興趣地要我指出我家的位置,本以為是易如反掌之事,不料踯躅再三,竟迷失在這一幢幢似曾相識的樓宇間,恍惚中,它們仿佛就是“達利展”中那些無所不在的抽屜,隱藏著這個城市最暧昧的眼神和最隱約的耳語,我們往往樂於去窺探我們身邊那些微啟的秘密,卻忘記了先認清自己。

因為朋友下榻在錦江飯店,所以來來往往坐得最多的還是地鐵,幾回下來,看我每次買票,朋友便問我上海是否有通用的交通票,“有啊,公交一卡通,公車、地鐵、的士都能用。”“那你為什麼不用呢?”是啊,我為什麼不用,雖然每天上下班都要乘車,卻從來不習慣用一卡通甚至預售票,於是窗台上往往有攢下的硬幣閃爍不定。據朋友說,香港至今還保留著有軌電車,就是一路走來綴著一串“叮叮叮叮”的那種,所一以香港人管乘電車叫乘“叮叮”,“叮叮”,親切得就好像在叫喚鄰居的小男孩。可惜上海的公車早就從張愛玲筆下那“一輛銜接一輛,像排了隊的小孩,嘈雜,叫囂,愉快地打著啞嗓子的鈴”的模樣,成長為同車廂裡那些豎起的風衣領子,漠然不斜視的目光,還有抿得緊緊的唇一般成熟老練了。之所以這麼執著地每天向投幣箱裡喂硬幣,應該是想在 “丁冬”的瞬間重溫他嘴角調皮的莞爾吧。

說到錦江飯店,朋友住的北樓前身是華懋公寓,只是不知那頂上裝飾著優美線條的走廊裡,是否還隱約能聽見張愛玲或者董竹君的跫然足音。那是一個當時被炫耀,如今被懷念,但願將來不要被遺忘的年代。沒有這麼強的溫室效應,風一定大了些,花一定少了些,雪一定多了些,沒有這麼多的霓虹流麗,月色也一定明亮了些。然而像今夜那樣,在國泰的夜場散了之後,慢慢踱過巴洛克式風格的法商總會(今花園飯店裙房),踱過峻嶺公寓(今錦江飯店中樓、西樓),再回到哥特式的華懋公寓的腳步,卻還是不變的輕盈,生怕驚醒一個沉睡七十年的夜。

第三天,應約去給朋友送行。在飯店門口等車的時候,看著陽光在修剪得極好的草坪上追逐落葉的那一刻,我甚至開始懷疑早晨的天氣預報,懷疑這是入冬以來上海最冷的一天。陽光與寒冷竟能在這些瞬間裡如此相洽,這不免令我心頭一動,朋友要走了,離別的傷感竟也毫不妨礙一絲輕松的存在。是啊,我又要回到我熟悉的生活中去了,也許那才是我的上海。對於我來說,上海的太陽與其說是陸家嘴那顆閃著紅光的明珠,不如說是凱司令栗子蛋糕上的那枚櫻桃;而上海的月亮,哪裡是外灘入夜後的那片銀海,分明只是雜志上美女微笑時露出的貝齒。一個上海人肯定對人間煙火有著最癡情的迷戀,對平淡生活有著最直接的對視。所以當我急不可待地走出家門去追蹤那些在十字街頭變幻莫測的影子,直至拖著疲憊的身子空手而歸時,也許才發現我苦苦追尋的正乖乖地坐在沙發上等我呢。只是這一點,如果不走這一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明白的。

我的上海被找回了,朋友卻要走了。在他上車前我向他說了“再見”,就好像明天依然會再見一般那麼自然地脫口而出:“再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上海最佳秋葉觀賞景點大搜羅

上海的秋天可美啦,不僅僅有楓葉還有銀杏、梧桐等一大波秋葉可賞呢。今天,小編決定帶大家踏著秋意,去感受一下這份難得的美。 廊下楓葉島 金山區廊下鎮   &nb

淨土宗道場之上海圓明講堂簡介

圓明講堂位於上海市延安西路434號,由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圓瑛法師1934年創建。是上海佛教重要寺廟,系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在東南亞僑胞及港澳同胞佛教信眾中有一定影響。其得名一取佛教的最高理論“圓遍十

明珠湖

 真正的八月天還沒來到,夏日裡的氣溫好似燃燒著的大火般猛烈和高漲。以至於,一下子全國各地的高溫警報一個接著一個響起來。近四十攝氏度的高溫,曾經是記憶中不常有的痕跡,卻在現實中陡然轉變得如此真實與頻

上海:夏夜孵在最美露台看外灘

上海最美露台  夏天的夜裡,在露台乘涼多麼享受。錦衣夜行不但躲去烈日的炙烤,孵了整日的空調之後,沐著自然風,又是何等快意。如果這個露台還能遙看浦江兩岸風景,一切就太完美了。 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