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游記 >> 北京文天祥祠 
北京文天祥祠 
編輯:北京游記
所屬景區:北京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千古傳誦,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文天祥本人也以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文天祥的紀念性建築中,要數北京的文天祥祠最為著名了。北京的文天祥祠地處寬街路口北側的府學胡同。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文丞相祠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由大門、過廳、享堂(正殿)三部分組成,現有面積600多平方米。面向大門是刻有文天祥像的石碑。

  石碑西側是後人所植柿子樹和丁香樹。金黃色柿子壓彎枝頭。

  過廳為文天祥史料展覽。正中為文丞相半身像。上懸“浩然之氣”匾額。

  文天祥是江西吉州人。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诏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余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手書“和平裡”。

  過廳的後面一座灰筒瓦歇山頂的建築便是享堂了,這裡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裡面保存了歷代石刻等珍貴文物。明洪武九年(1376年)府學胡同建文天祥祠,宣德四年(1429年),萬歷八年(1580年),清嘉慶五年(1 800年).道光七年(1827年)以至民國均有修葺。

  文天祥被元軍俘獲,擄至大都(今北京),關在兵馬司土牢中。在被囚的四年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元朝丞相孛羅和元世祖先後親自勸降,均不為之所動。《正氣歌》就是這段時間內寫成的。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柴市(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英勇就義,年僅47歲。

  樹,是祠廟中不可缺少的。文丞相祠內種的並不是郁郁蔥蔥的松柏,原有三棵樹齡達百年的古槐。祠內現存有棗樹一棵,位於享堂前東側,相傳是文天祥被囚於兵馬司時親手栽種的。這棵棗樹的奇特之處就在於盡管枝干虬曲,但卻都自然傾斜向南,與地面成約45度角,似乎也在學著主人"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樹下落有很多熟透的大紅棗。吃了幾個,很甜……

  文天祥祠東牆外不時傳來陣陣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那是府學小學的學生們在課間休息。

  望著這沉寂的小院,想起700多年前的風風雨雨,耳邊猶如又響起他那首“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紀念性建築中,要數北京的文天祥祠最為著名了。)



(過廳為文天祥史料展覽。正中為文丞相半身像。上懸“浩然之氣”匾額。)


(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柴市(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英勇就義,年僅47歲。)


(文丞相祠內棗樹)


(樹下落有很多熟透的大紅棗。)

如欲觀看更多內容請登陸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k6686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