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游記 >> 西山古潭柘,今日徑由初 
西山古潭柘,今日徑由初 
編輯:北京游記
所屬景區:北京 文章標簽:游記 北京 寺廟

國慶黃金周期間,想象著北京城的各處著名古跡一定都是人山人海,於是決定要選擇一個不那麼熱門的所在。感謝水兄的推薦,門頭溝的潭柘寺成為了我們“北京文化之旅”的第一站。

經過三個小時的“跋涉”,幾乎坐穿了兩路公共汽車,我們才抵達位於潭柘山麓的潭柘寺。幸而此時的天氣不冷也不熱,游人不多也不少,一切剛剛合適。潭柘寺原名“岫雲寺”,但因為寺後有一龍潭,寺中多柘樹,而被民間稱為“潭柘寺”,據說潭柘寺始建於西晉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向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民諺。

其實我是一個標准的無神論者,向來對上香拜佛等宗教行為並不感冒,而對於中國古代的寺廟建築,因為見過太多,也是興趣缺缺。來到名山大寺,我向來不是看廟宇本身,而是更喜歡看周邊的風光景致。潭柘寺恰恰就是這麼一座與四周山景結合得相當精致的建築。依山而建的寺廟很多,但能如這般,——由下向上仰望,視野開闊;從上向下俯瞰,更令人油然而生羽化飛仙之感,——實在並不多見。


(俯瞰)

話說潭柘寺裡多柘樹,不過我並沒有看到這種我原本並不知其名的樹,但古樹參天卻是潭柘寺一大特色。其中最厲害的要屬大雄寶殿前一棵上千年歷史的銀杏樹,名喚“帝王樹”。據說清代以來,每有一位皇帝登基,此樹就會從根部長出一支新干,然後和主干長合在一處。清亡以後,已經成為一介平民的溥儀有一次來潭柘寺游覽,看到此帝王樹,便指著東北側未與主干相合的一株小樹,笑言“這便是我吧”。清代有詩雲:“潭柘寺前帝王樹,至今車蓋尚童童。千年王氣消沉盡,香火空繁三月中”。此樹確為潭柘寺增色不少。

除了大型古木,竹子也是極具中國風的一種植物。潭柘寺的竹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金鑲玉”,竹色比一般的竹子顯得更黃一些,竹葉也不像一般竹子比較疏朗,而是更繁盛,更茂密。對於竹,有詩形容“未出土時先有節,便凌雲去也無心”,此意境正與清淨無為的修行人相暗合。

1700年歷史的潭柘寺,高僧眾多,其中有不少埋骨於此,可惜第一任主持的埋骨處已經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中,不過仍有許多歷代高僧的塔墓保存至今,這便是今天的上塔林和下塔林。上塔林埋葬著清代諸位主持遺骨,下塔林則是年代更久遠的元、遼、金、明等時期的諸多高僧。塔林游人稀少,雜草叢生,頗有荒蕪之感,正是“老禅寂滅何處尋”。然而同時又油然一股穿透歷史的奇妙感覺,比那些香煙鼎盛的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財神殿都更令人沉醉。


(塔林)

在塔林的諸位高僧中,有一位妙嚴大師最為特殊,她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她為了替父贖罪,在潭柘寺出家修行,並終老於此。


(塔林)

清朝以來,歷代皇帝都多次到這裡禮佛進香,留下了諸多詩句。至今,潭柘寺仍然是京郊地區香火頗為鼎盛的一座名寺,善男信女們紛至沓來。而寺廟中卻貼出文告,勸誡今人不必在佛前許願和還願,認為此乃功利,實屬因果倒置,而應素日修行,有善行,自然有善報,誠哉斯言。


(上香)

——更多照片請到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indexlist_1265083230_2.html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