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游記 >> 我的母校北京歷代帝王廟 
我的母校北京歷代帝王廟 
編輯:北京游記
所屬景區:北京

我的母校帝王廟
白塔寺旁邊的女三中搬走了,恢復成帝王廟已經有好幾年了。冬天去參觀了一次,就想寫寫它,雖然因為文革等等原因,並不十分喜歡這所學校,但它畢竟是我的母校。

報考女三中之前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大廟,所以走進學校的時候,總覺得它有點怪。大門對面就是個紅色的大影壁,各種車輛穿梭在影壁和學校大門之間,大門外立了一塊碑,上書:官員人等到此下馬。怎麼看怎麼不像個學校。

當年,我並不知道這是歷代帝王廟,更不知道這個廟是用來祭祀皇帝的祖先的。)流傳在北京的有個順口溜“有橋沒有水,有碑沒有馱。有鐘沒有鼓,有廟沒有佛”,說的就是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區白塔寺附近的曾作為我的母校的歷代帝王廟。在那個少年不知愁的年紀,這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與太廟和孔廟相齊,合稱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的帝王廟成了我們這些女孩子的樂園。沒有人為它的皇家式樣的建築驚歎,也沒有人打聽它的歷史和作用。和其他學校一樣,它就是我們受教育的地方。當年女三中名聲很好,女孩子各個溫文爾雅,懂禮貌、艱苦樸素,學習成績不錯。文革後改成159中,教學質量就很一般了。

離開學校已經40多年了,聽說它已經被整修一新,學校遷走了,我們的母校又恢復了帝王廟的原貌。心中總有些留戀,那是個帶給我們歡樂,也帶給我們痛苦的地方。找個機會,我再次來到了這個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當年破木頭的大門已經變成了漂亮的琉璃瓦做的大屋頂建築,無一例外買票參觀,票價20元,盡管曾經是我們的母校也不能通融。文革中被紅衛兵拉倒的讓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碑又立在了大門口,上面有一條修復的痕跡,只有我們知道,那是在破四舊的旗幟下,革命小將們在碑上拴了一條拔河用的長繩,一直拉到對面影壁前,只聽一聲口令,碑就從中間斷裂了。不知道現在這些紅衛兵們會怎樣看待這個問題,要知道,這可是文物呀。

進了大門, 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條微微突起的御道,在古時候,這御道只有皇帝才能走,可當年,我們是在上面跑來跑去,甚至畫上方格作游戲。沿著中軸線向前,就是二道大門,據說叫景德門,高高的台階上,紅門黃瓦,很有皇家氣派。當年這裡一截變成了四間教室,高三四個班就在裡邊上課。北邊教室外,是我們學校的主席台,後邊就是中院,那是我們經常集會的地方,下午開年級或幾個年級的會都會在這裡。

過了中院你就會看到現在修的座金碧輝煌的大殿,這就是景德崇聖殿了。它的結構與故宮的太和殿相似,然而卻更為華麗。就連楹柱上的圖案,都是用金箔粘貼而成的,精巧而不失富麗,的確顯示了皇室的尊貴和氣派。進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副對聯,斗大金字從殿頂直排至地面,著實氣派。上聯雲:治統溯欽,承法治兼資洵哉,古可為鑒;下聯為:政經崇治,嗣實枚式煥穆矣,神其孔安;橫批是:報功官德。

只見上面供奉了許多牌位,大殿正中供的是“三皇”(炎帝、黃帝、太昊伏羲),“三皇”牌位旁邊是“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堯、舜)的靈位,兩邊則一片片的按朝代擺著從周朝到清朝的180位帝王的牌位及79位功臣;靈位之上的盤龍全由純金打造。據介紹,能在這裡享後世香火的都是明君,昏君們的牌位是不配擺在這裡的。

解放後大廟做學校的很多,但其實很不合適。想當初,我們上學的時候,這個正殿是我們的大禮堂,常常在這裡開會、看演出。殿西頭搭了個台子。裡邊光線很暗,白天台上也得開燈。最大的問題就是四周都有碩大無比的柱子,看節目的時候很礙事,但也有好的時候,如果聽報告,不想聽就躲在柱子後邊睡一覺,老師根本看不見。後來聽說,這個殿內最珍貴的東西就這是64根粗大的金絲楠木柱子。有人說,一寸金絲楠木和一寸純金一樣珍貴,這些柱子的價值可想而知。可當初,我們可沒有把它們當成珍貴文物,常常有人在上面刻刻畫畫,外皮都是脫落的。

禮堂裡有很多木頭的牌位,夏天中午大殿裡特別涼快,我們幾個同學會跑進來睡午覺,找一塊牌位放倒當枕頭,找個長椅子舒舒服服躺下來,眼睛望著高高的殿頂,做著少年時的美夢。聽裡邊的講解員說,舊時的牌位竟然沒有找到一塊,現在的都是根據資料復制的,我說怎麼看這牌位也不像我們以前看到的樣子。聽到這裡,我是真後悔,當初抱一塊回家,現在一定有極大的參考價值了。

殿內並無香火,只是在供桌上供著一只只葫蘆,聽工作人員講,這也是拜祭祖先的規矩,不許願,不還願,向祖宗問候求平安而已,因此不需燒香,只要獻上代表“福祿”的葫蘆表達心意即可。

景德崇聖殿外四角是四座碑亭,裡面安放的是皇帝親筆題寫的功德碑。年深日久,碑文已難以辨認。當年,我們對這幾個碑亭熟視無睹,常常打了飯就坐在台階上吃。有時候班裡的干部也會找同學在那裡談心。我當時最不喜歡被人家找來談話,幫助我進步什麼的,我會和那些一本正經的小干部在這裡追迷藏。

東西配殿原來是初中部,容納了18個班,那時的教室裡都有柱子,冬天還得生爐子。老師的辦公室就在配殿的後邊,辦公條件也還是相當艱苦的。我曾經當過語文科代表,常常抱了一打摞收來的作文本給老師送去。

正殿的後邊有一條空地,這就是我們的操場,操場不大,卻是我們發揮自己體育特長的地方,女三中的排球、籃球都不錯,有幾個體育老師是從運動隊下來的,經常帶著大家訓練。當年,我可喜歡打排球了,雖然打的不好。

當年在這個大廟的東南角,破例蓋了一個兩層的小樓,共有8個教室,一樓是高一年級,二樓就是高二的。這個小樓,在這個院子裡有點不倫不類,卻是條件較好的教室,至少冬天比較暖和,裡邊也沒有大柱子。這次再進去看的時候,這個小樓已經沒有了,代之以復原的清代的關帝廟,單獨供奉關羽。這裡與一般的關帝廟並無太大區別,只是關羽像的臉和手都是純金的。真是皇家氣派,與眾不同。若僅從外表來講,卻實在談不上好看。倒是廟內外的兩副對聯頗有氣勢。外聯為:佑民佑國千秋俎豆永河山;浩氣丹心萬古忠誠昭日月。內聯為:功高當世允文允武;德被生民乃聖乃神。確實概括出了關羽的一生。

其實這個帝王廟並不很大,一個小時都不用就轉完了。 據介紹歷代帝王廟中景德崇聖殿、景德門、東西配殿的主要構件都是明代遺留下來的,而壁畫、琉璃瓦等多是清代乾隆時期的。故宮、頤和園、天壇、孔廟等建築雖然都是始建於明代,但留存的明代構件不多,像歷代帝王廟這樣保留了大量明代原構件的極為少見。可能是因為作為學校才更好的保存下來了吧。這是我有點自豪,畢竟我們是這些歷史文物的見證人吧。
我在裡邊轉來轉去,希望能在這裡找到點點滴滴的回憶。在女三中我們除了學習,還趕上了文化革命,那時學校中充滿了火藥味。我們也是從這裡去了陝北插隊。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女三中回復了帝王廟的舊貌,上學時留下得痕跡已經再難找尋了。


(大門)


(碑亭)


(二道門)


(正殿)


(關帝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清風徐來 悠享金海湖輕奢度假

夏天,總能讓人感受到一些奇妙的情緒,比如,炎熱的天氣,帶來的慵懶;輕輕吹來的風,似乎又讓人覺得格外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