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旅游攻略 >> “二月二”龍抬頭 歷數各地民俗
“二月二”龍抬頭 歷數各地民俗
編輯:北京旅游攻略

 

二月二
 

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人們曾經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黃昏,角宿一星和二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類似龍之雙角,東方在五色為青,故稱“青龍抬頭”。雖標象驚蟄節令,其時,興雲播雨的龍,卻還在睡懶覺,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犧牲,討好哄之;或以木竿敲擊房梁,驚而擾之;種種招術,皆為呼喚龍的醒來。滹沱人家,此舉之外,還有兩般的不同,一是二月二的龍燈,作封箱的最後一耍;二在翌日早晨,人駕龍而動:那耕地的犁杖,一對扶手,若龍角高翹;雪亮的犁刃,呈龍頭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湧,攪動煙霧氤氲,叫作:二月二,通地氣兒。

龍抬頭的節令食品,總與龍沾邊,把面條叫“龍須面”,稱馄饨為“龍眼”,包子叫作“龍蛋”,瓤餡也以素油時蔬調制,個頭以大為美,民謠唱道:二月二,吃龍蛋,吃了龍蛋不犯賤。吃龍蛋,意在表達自己是龍種,而非蟲蟻之輩,所謂“不犯賤”,即是自尊自重,從事的諸般營生,恪守仁義誠信,珍惜各自良善的家聲。

 

龍抬頭
 

滹沱鄉間的二月二,龍抬頭,人抬腳。抬腳,是出門遠行,不過這時的抬腳之人,多是些本事非凡的“人中龍”,是那些作大生意,謀大事業的人,專門揀選了這個“龍興黃道”之日,邁步向黃金夢境。

龍抬頭之日,也是人剃頭之時,以這天理發修面為吉祥,為的是沾染些許龍氣,換個說法叫作“龍剃頭”,頭面打理得光淨齊整,人人顯得意氣風發,呈活虎生龍之象。

農歷二月二日,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民間習俗春龍節來到,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叫“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肉,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為什麼在“二月二”要吃豬頭肉呢?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 北方人在“二月二”龍抬頭之日,家家戶戶煮豬頭,是因為初一、十五都過完啦,“二月二”是春節中最後一個節日。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23日過小年時殺豬宰羊,正月一過,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後剩下一個豬頭,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二月二” 龍抬頭,大地萬物開始復蘇,一切動植物都開始抬頭,一年要開一個好頭,迎來風調雨順。龍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宮,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用豬頭當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來是有說道的。

宋代的“仇池筆記”中曾記錄了一個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腹饑,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熏熏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並為此賦詩曰: “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籐條”王中令吃著美馔蒸豬頭,聽著風趣別致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俗語還說:“哪有提著豬頭找不著廟門的”這其中道理更是不言而喻。人若懷才不遇,不必氣餒,早晚必會找到能夠理解你,而又肯接受你的人。看起來“二月二”吃豬頭是古代留下的傳統,是吉祥兆頭的標志。那麼現在“二月二”豬頭肉又怎麼吃呢?想著宋朝王中令吃到的那盆和尚端出的蒸豬頭,品著豬頭詩,那番景象已經是歷史。現如今由北京金三元酒家發明的“扒豬臉”,就不一般了。他們把豬頭肉給予了最高的待遇,載上了時代最時髦的稱呼,並獲中國菜肴首例專利。

“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大關卡的標准化生產,歷經十多個小時的修煉,才能端上餐桌。吃金三元的“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五千年的餐飲歷史,該會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現。“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更為可喜的是當代的高科技和市場的結合讓消費者不用到飯店,坐在家裡就可嘗到美味的“扒豬臉”。這正是:二月二,春龍節,龍的傳人過龍節,龍節要吃豬頭肉。

編者按:又到了每年陰歷二月初二,這是我國的民間傳統節日之一;北方的很多地方認為過了二月二,才算過完年。民諺曰:“二月二,龍抬頭。而各地傳統風俗不盡相同……

 

浙江“二月二”吃芥菜

 

 

據浙江電台報道,每年“二月二”這一天,作為浙江溫州( 酒店 )傳統老字號的縣前湯圓店都會推出芥菜飯新品,前來就餐的顧客總是絡繹不絕。正在店裡就餐的葉先生表示要帶小孩子來這裡吃芥菜飯,他說:“民間說‘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其實更主要的還是讓孩子感受一下溫州的傳統民俗文化”。

市區解放北路的長人馄饨店、楊府山的食林閣農家樂等也紛紛推出芥菜飯新品。為了討個好彩頭,食林閣還特意將芥菜稱作“借財”,將店裡的家常豆腐等豆腐菜肴稱作“兜福”。

據了解,“二月二”這天,溫州市民間不僅吃芥菜飯,還有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肉、剃頭等習俗。

吉林:二月二剃龍頭

 

 

據吉林電台報道,常言道:“二月二,剃龍頭”,很多人願意趕在這一天理發,意味著“走好運”。在吉林省長春市,許多理發店一大早便顧客盈門,甚至排起了長隊。排隊等待理發的吳先生:“從小老人們就說二月初二龍抬頭,按照風俗習慣就是應該剪個頭,圖個喜慶,也是象征一年來有個好的開頭,好的兆頭。”

石家莊:“二月二”舉行鼓王爭霸賽

據石家莊電台報道,在石家莊市文化廣場上,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來自北京、山東、山西、陝西以及石家莊各縣市區的16支鼓隊向“金股王”沖擊。陝西渭南市韓城民間藝術團張寧:“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重視,通過這次活動,為以後鑼鼓方面,給我們提供一些經驗,提供一些幫助,非常激動。”

鼓王爭霸賽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石家莊市已經連續五年在農歷二月二這天舉辦鼓王爭霸賽事,不僅吸引了石家莊市數百支鼓隊、百萬余人的積極參與,外省市鼓隊也紛紛來參加。本屆大賽場面比往年更壯觀、競技性更強、技術含量和演出質量更高。市民們欣賞到了一台極具民族風情的文化盛宴。市民王哲說:“鼓樂不單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現在很鼓舞士氣,老百姓需要娛樂的時候,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把咱們民族的東西,傳統的東西發展起來,多麼歡快,看著非常感人,非常好。”

最終,正定《常山戰鼓》和陝西《韓城行鼓》獲得了“金鼓王”稱號。

黑龍江:“二月二”豬頭肉熱銷

 

 

據黑龍江電台報道,在哈爾濱市宣慶街一家熟食專賣店,一到二月二,這裡比往日繁忙許多,市民們聚集在櫃台前購買豬頭肉。

有群眾說:“二月二是一個非常喜慶的日子,買豬頭肉主要是給父母,老人挺注重這方面的,希望家裡的每個人都能像龍頭一樣高高抬起。”

衛生監督部門提醒廣大市民:購買熟食時要仔細挑選,色澤老舊、有異味的熟食堅決不要購買。另外,顏色異常的熟食制品極可能色素超標也不要購買。

 

中國最大的廟會 淮陽太昊陵二月二廟會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華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和長眠,炎帝神農氏繼之建都興業,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站在淮陽小小的版圖上,沿著歲月的印記細細尋究,這塊版圖上的印痕會在你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古稱宛丘、陳、陳國、淮陽、陳州、陳城;孔子3次來陳,留4年;《詩經》載有“陳風”10首,曹植、李白、張九齡、蘇轼、蘇轍、晏殊等歷代文壇巨匠均在此留下了千古華章;包公陳州放糧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淮陽泥泥狗被譽為 “真圖騰,活化石”;剪紙、布老虎等工藝品精美絕倫;太昊陵廟會被世界吉尼斯總部命名為“單日參會人數最多的古廟會”……

 

淮陽太昊陵二月二廟會祭祖者
 

淮陽名勝古跡眾多,有史可查的326處,其中全國第一或獨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觀16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名冠全國18大名陵之首的太昊伏羲陵殿宇巍峨,博大精深,蘊藏著華夏姓氏文化之根,史學界公認為“天下第一陵”;平糧台古城遺址,距今已有4600年的歷史,是目前我國發掘出土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留存最好的古城遺址;面積1.6萬畝的龍湖,夏日荷香十裡、水草豐茂,是中國內陸最大的環城湖。一泓碧水環抱陳楚故城,七台八景散落其間,形成了“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畫中”的亮麗風景;剪枝公園有松柏造型200多種,被譽為“淮陽獨秀”、“天下奇觀”;每年的春季朝祖會、夏季賞荷月、秋季尋根游、冬季民俗展活動和兩年一度的中華姓氏文化節,四海賓朋雲集,萬姓同根谒祖,形成了萬人朝聖的東方奇觀。

歷史的腳步走了5000年,腳下的土地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的滄海桑田,而淮陽每年萬眾矚目的傳統祭拜盛會始終未變,從農歷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淮陽這個“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定都和長眠的地方,每天都會用寬廣的胸懷迎接數十萬海內外羲皇子孫“回家”拜祖。萬畝龍湖以它的煙波浩渺,巍巍羲陵以它的肅穆莊嚴,企盼著一個個炎黃子孫實現崇敬始祖、念鄉追遠的夙願。 在那原始的洪荒年代,太昊伏羲氏曾在此結網罟、興庖廚、定姓氏、制嫁娶、畫八卦……在以陳為中心的黃淮大地上拉開了華夏文明的序幕。從此,中華民族開始有了愚昧與文明的分野,有了血脈相承的名和姓,有了陰陽辯證的先天八卦,有了神秘威嚴的龍圖騰。

伏羲因此成為一個劃時代的人物,被後世推崇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成為中華民族的人祖,龍祖,中華共祖。

二月會

農歷二月二,民間有說法叫“龍抬頭”,淮陽太昊陵廟會俗稱“二月會”,也叫“人祖古會”,每年自農歷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止。這段時間,河南、河北、安徽、山東等省的祭祖者雲集淮陽,潮水般湧進太昊陵朝祖進香,高峰時每天有10萬人。

太昊陵廟會的起源可追溯到6000年前,據史書記載,太昊伏羲氏曾定都宛丘(淮陽)。他“一畫開天分陰陽,推演萬物定乾坤”,在以陳為中心的黃淮平原上拉開了華夏文明的序幕。他發明網罟,教民漁獵畜牧,開創了原始畜牧業;他自認風姓,教人循規蹈矩;他制嫁娶之禮,使原始生民擺脫了愚昧的群婚狀態;他發明了最原始的樂器琴瑟,教人禮樂之大化;他以龍紀官,號曰龍師,分理海內;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他創立八卦,結束結繩記事開啟人類智慧,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

為紀念伏羲的功德,後人在太昊伏羲氏長眠之地淮陽建了陵廟。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淮陽已有伏羲陵墓,漢代以前在陵前建祠,唐太宗李世民頒诏“禁民刍牧”,宋太祖趙匡胤诏立陵廟,至明清兩代又屢加修葺擴建。太昊陵規模宏大,太昊陵廟會更是熱鬧非凡。

從古到今,太昊伏羲陵前香火不斷,歷代皇室貴族、文人墨客均來淮陽朝宗谒祖。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這裡都舉行規模盛大的朝祖廟會,其會期之長、范圍之廣、人數之多,為中原地區廟會所獨有。

 

擔經挑:祭祖的原始遺俗

太昊陵廟會有花樣繁多的民間娛樂活動,與其他廟會相比,太昊陵廟會的底蘊更豐厚,文化味道更濃。廟會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群群身著黑衣、肩擔花籃、手敲竹板邊舞邊唱的婦女,她們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吟誦唱,這舞蹈叫擔經挑,舞者多是年長的婦女。她們高舉黃绫青龍旗,浩浩蕩蕩從四面八方來到太昊陵,先祭拜“人祖爺”,然後到統天殿、顯仁殿、伏羲墓前表演擔經挑。擔經挑傳女不傳男,這是遠古流傳下來的規矩。擔經挑史詩一樣地在淮陽流行了幾千年,它是原始社會以舞祭媒保留下來的一種遺俗,是集祭祖、娛神、求子為一體的祭拜形式,是原始巫舞的演變,是淮陽獨有的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巫舞。舞到最後,舞者走到中間背靠背而過,兩尾相碰,象征伏羲、女娲相交之狀,其唱詞也多與伏羲、女娲有關。這種祭拜形式與古陳國崇尚巫風、盛行巫舞有關。

太昊陵廟會上還有眾多的民俗形式,如拴娃娃、搶旗桿、送樓子、摸子孫窯以及信靈還俗、交尾泥泥狗等,這些都表現了遠古時代人們對生命起源的生殖崇拜。通過摸子孫窯得子者,還要用旗桿、樓子還願,以示感激。太昊陵廟會眾多民情風俗,反映了原始社會最本質、最自然的對生命的渴望。

泥泥狗:圖騰時代的“活化石”

 

泥泥狗
 

泥泥狗是太昊陵泥玩具的總稱,當地老百姓叫它“靈兒狗”,說它是給“人祖爺”守陵的,把它奉為祭祀伏羲的神物。自古以來,太昊陵廟會期間,街兩旁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泥泥狗,南來北往的游人香客到太昊陵祭拜過“人祖爺”後,都要買些泥泥狗帶回去,不僅沾沾泥泥狗的靈氣福氣,還可以驅邪避災。淮陽泥泥狗為泥質,黑底,上繪紅、黃、綠、粉、白五色點線圖案,有孔,能吹出“嗚嗚”聲。造型古樸、簡約,有200多種。這些稀奇古怪、神秘虛幻的動物有著神奇的名稱:人面猴、人面魚、猴頭燕、草帽老虎、多頭怪、獨角獸、貓拉猴……好似一部活生生的《山海經》。這200多種造型並不是出於淮陽民間藝人的審美趣味,而是一種崇神、祭祀的需要,在民間藝人的心中,這是老祖輩傳下來的,這種做法是不能更改的。在這些呈現著原始印記的超自然、誇張的形體上,釋放著遠古的神秘。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許多神獸都是原始社會部落的圖騰,形形色色的泥泥狗與《山海經》中描繪的奇禽神獸都反映了史前人類的圖騰意識,所以學者們稱淮陽泥泥狗為保存至今的“真圖騰”、“活化石”。看著這些古拙奇異的泥泥狗,人們很自然會想到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傳說: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後,天下人煙稀少,他們嫌自己生育太慢,就用泥捏制泥人,待這些泥人曬干後,就變成了能走動、會說話的人。千百年來,泥泥狗的制作方式和這個古老的傳說在淮陽民間代代相傳,生於泥土,長於泥土,又歸於泥土,這泥土裡留下了先民們生活與勞作的密碼,也承載著子孫萬代對祖先的尊崇與追念。

布老虎:早期人類繁衍崇拜的象征

 

布老虎
 

在太昊陵廟會上隨處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布老虎,有單頭虎、雙頭虎、直臥虎、側臥虎、玩具虎、枕頭虎等,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是裝飾化、人格化了的布玩,造型惹人喜愛,逛廟會的人們總要買上幾個帶回去,希望兒女們不受邪惡侵犯,吉祥如意。

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於虎圖騰崇拜。原始社會風雷閃電、猛獸出沒,人類自身非常脆弱,強大的老虎被人們看成是世上的強者,因此人們把老虎作為生命保護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布老虎以雙頭虎枕為多見,是崇虎習俗在民俗中的表現形式,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雙頭虎枕是一個象征陰陽相合的母體,可以祛災、保護娃娃平安,而單頭虎、直臥虎等則是作為全家保護神的鎮宅圖騰虎類型,這些布老虎腹裝草糠,黃布包皮,人工縫制,雖然把其身軀和尾巴大幅度收縮了,然而老虎的主要特征卻絲毫沒有忽略,著意刻畫的虎頭、又圓又大的眼睛和龇牙咧嘴都被明顯誇張,老虎的神態更為生動。

淮陽人喜愛老虎還源於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傳說。相傳遠古洪荒時期,一次大洪水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伏羲、女娲兄妹伏在白龜背上逃過洪水大難。洪水過後,世上只剩兄妹二人,為繁衍人類,他們各自去尋找配偶,但遍尋都無第三人,便商定以滾石為媒,合而為婚。伏羲羞於看見妹妹,遂自變老虎,以草遮面,與其妹成婚,使人類得以延續。伏羲、女娲被稱為“人祖爺”和“人祖奶奶”,所以布老虎已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裝飾品和玩具,是後人對人祖伏羲、女娲的懷念與敬仰,是早期人類繁衍崇拜的物化與象征。

在太昊陵廟會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古樸習俗,這些古樸習俗在禮教浸染的中原腹地已保留了數千年。太昊陵廟會是古老的約定,也是現代的約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北京古香道穿越:從陽台山游走到妙峰山

  徒步穿越的最大樂趣在於美麗的風景總是在你不經意的剎那間出現在你的視線中,給你以驚喜和驚喜帶來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自然的懷抱,沐浴自然的陽光,在山花爛漫的春日裡,更是具有一番情趣。在本文中,北京旅

聖誕出游攻略:輕松玩轉平安夜

隨游酒吧玩的是一種情調,精彩的一夜游如果只有這些太顯單調。喜歡浪漫的你可以挽著愛人去教堂的開放區,感受最純正的聖誕節慶祝方式;也可以帶上全家老少選個經濟實惠的度假村,泡湯、滑雪,不累不歸;當然孩子

2013龍潭湖廟會全攻略

  1.由來  北京春節龍潭廟會自1984年開始舉辦以來,已歷經二十六個春秋,成為北京市春節期間一項傳統性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在國內有廣泛的影響,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盛會、交流的平台、人

遛彎兒北京 慢生活中獵艷京城絕美秋色

無論時空怎麼轉變,世界怎麼改變,老北京的生活美學,總是在慢生活、慢娛樂中遺傳。先別忙著說,這已經遠離“急時代”的我們一光年。因為它最頑強的基因密碼,總是在秋天這一最適合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