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旅游攻略 >> 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鎮旅游攻略及景點介紹
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鎮旅游攻略及景點介紹
編輯:上海旅游攻略

  一、上海朱家角古鎮旅游背景資料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滬郊好萊塢之譽,又名珠街閣,雅稱珠溪,俗稱“角裡”,原名朱家村。朱家角座落於青浦縣,東靠虹橋國際機場(30公裡),北連昆山,南接嘉興,西通平望,“金色玉帶”318國道橫貫全鎮,黃金水道槽港河穿鎮而過,水陸交通便捷,風景優美,物產豐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鄉古鎮。

上海朱家角古鎮

  1.1 朱家角最佳旅游時間

朱家角四季可游,以每年春、夏、秋為佳。您可春賞小橋流水,夏觀古街幽弄,秋游名園古剎。

朱家角的氣溫,與上海市區大致相差無幾,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無霜期長,日照充足,平均氣溫為15.5攝氏度,年無霜期235天左右,年日照在137天左右,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鎮

朱家角又因地處江南水鄉,是一個滴水玲珑之地,春夏時分游朱家角常會遇到牛毛細雨,陰雨綿綿。但此時往往正是領略水鄉古鎮獨特魅力的上佳時機。平時千載難逢,踏破鐵鞋無覓處,詩意纏綿的水鄉古鎮特景,此時一覽無遺。

1.2 小橋流水

江南水鄉,小橋流水原很平常,但朱家角的小橋流水,卻大為與眾不同,堪稱江南一絕。古橋、小河、輕舟、石駁、河埠、纜石、舊街、老屋,相映生輝,循環交錯,清靜幽溢,風情濃郁,情趣萬千。

朱家角水多橋美,流水蛛網密布,36座古橋造型各異,縱橫其中,連接古鎮成渾然一體。這些奇特的古橋梁,石拱橋,石板橋,磚木及混合結構橋,類型齊全,有20多座至今完好如初。放生橋恢宏雄壯,課植橋小巧玲珑,何家橋古厚淳樸,“高低橋”三步之遙,戚家橋“咯咯”作響,永豐橋“紀念國恥”,中和橋和西柵橋堅固秀麗。眾橋特色各具,五彩缤紛,如彩虹飛跨流水,點綴古鎮,俊俏亮麗。

朱家角河流縱橫,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水多河埠多纜石多,東西井亭港,南北市河、瑚堦港、祥凝浜、雪葭浜、聖堂浜,流水潺潺、縱橫交融古鎮成塊成片。流水叮當中,形態各異的河埠或雕龍刻鳳,或樸素簡潔,或橫伸河中,或隱匿河畔;千姿百態的纜船石,河埠旁,河灘邊,點綴流水,星羅棋布,出神入化,有如意、古瓶、葫蘆、蕉葉、寶劍、牛角、怪獸等等,線條簡潔流暢,造型生動古樸,狀若雕塑,各有巧妙,令人叫絕。水鄉古鎮特有的藝術文化,盡在其中。www.lvyougl.com

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鎮旅游攻略

1.3 古街幽弄

古街幽弄,是朱家角聞名上海的獨特景色。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窄弄,野趣橫生。

全鎮九條老街,偎依著漕港條條支流,宛如一把張開的大折扇。那些古街幽弄中,臨水而建、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灰瓦疊疊,白牆片片,黑白相間,布局緊湊而典雅;迂回曲折的舊居店鋪,則將朱家角勾勒出多角、多彎、多弄、多巷的獨特建築布局。前街後河,條條平行的“姐妹老街”隔岸相望,古色古香,俊秀清雅。

首推古街之最的是號稱上海明清建築第一街的北大街,又稱“一線街”,景觀奇特,全長兩華裡多,最窄處僅二米。兩邊古建築、名店、古橋、弄堂林立,磚木結構小樓,滴水檐幾乎相接,對街居民,可於樓上推窗遞物攀談;站在街心,仰面望天、只見青天一線,給人以“蒼天無邊若有邊”之感。這裡舊式民宅鱗次栉比,粉牆灰瓦錯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徑通幽,石板條路逶迤不斷,老店名鋪兩旁林立,展現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鄉風情畫卷。

朱家角的古弄深巷,素以多、奇、深、古而著稱於世。全鎮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古弄有幾十條之多,司弄、殺牛弄、一人弄、財神弄、磨坊弄、美周弄、陸家弄、席家弄、陳家弄……弄弄撲朔迷離,弄弄奇特有趣。大多呈棋盤布局,四通八達。朱家角古弄之深,妙不可言。東湖街的財神弄,風火牆高聳,頭頂僅留青天一線,弄內青磚斑駁,腳下青苔條石,叮當作響,回聲陣陣,深不可測,行到盡頭一堵牆,拐彎又見一重天。西湖街的“一人弄”,一人入弄,萬夫莫開,兩人入弄,側身而過,三人入弄,擠出弄外。朱家角弄堂之古,大多已有上百年歷史,西井街槽港灘的陳家弄,既深又古,神秘詭異,冠全鎮之最。

  二、上海朱家角古鎮旅游交通及門票  

上海朱家角交通及門票

滬朱高速快線

車程:50分鐘 路線:全程高速 上車地點:人民廣場附近的普安路金陵西路口  

班次 :周一到周五:半小時一班,晚7點後1小時一班,末班晚10點

周六周日:20分鐘一班,晚7點後1小時一班

票價:12元/人

上海朱家角交通滬朱高速快線

  三、上海朱家角古鎮旅游攻略景點介紹

朱家角景點口碑榜:

1、 課植園2、放生橋3、永豐橋(詠風橋)4、北大街5、上海國際高爾夫鄉村俱樂部

6、泰安橋7、平安橋(戚家橋)8、廊橋(惠民橋)9、王昶紀念館

朱家角必去的4個旅游景點

  澱山湖 、北大街、 放生橋、 課植園

朱家角必去的4個旅游景點

  課植園

課植園位於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環境幽靜,風光獨好,是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俗稱“馬家花園”。始建於1912年,歷時15年之久,花銀30余萬元。園名定為“課植”乃寓“課讀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園內既建有書城,又辟有稻香村,以應園名。

上海朱家角課植園

課植園集江南園林精華於一園,規模恢宏,風格各異,頗具規模,亭台樓榭、假山水池、石碑長廊、古樹名木,應有盡有,方圓數百裡,名聞遐迩。於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課植園座西朝東,正牆門面對西井亭港,整個莊園由廳堂區、假山區、園林區三大部分構成。牆門內有門廳,門廳後是頭廳、二廳、三廳和迎貴廳四埭進深的“廳堂”建築。後埭迎貴廳,更顯雍容華貴,迎貴廳向東為書城,南側有一條長約20多米的碑廊,碑廊內鑲嵌著明清著名書畫家碑刻15塊。以碑廊為界,北部為廳堂區,南部為假山區。從假山區到書城間,有一長形荷花池,將假山區隔成半島,由一座“課植橋”與之相連,緊靠荷花池西即為園林區,也稱稻香村。

整個課植園中共建有各種建築及生活用房200余間,布局錯落有致,疏密得當,獨具匠心,在私家園林建築中也是極為罕見的。1956年,課植園曾辟為朱家角中學校址,目前校園和園林區已基本分離,有關方面對課植園正著手擬定修復開放事宜,不久,這座江南名園將重放異彩!

放生橋

放生橋如彩虹橫跨於漕港河上,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昆山井亭,呈五孔拱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譽稱“滬上第一橋”。建於明萬歷年間(1573—1620),重建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結構精巧,形狀美觀,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是珠裡(朱家角)十景之一。放生橋顧名思義,就是放生積德從善。募款建橋的僧人性潮當年曾規定在橋下只准放生魚鱉,而不得散網捕魚。www.lvyougl.com

上海朱家角放生橋

現橋上有龍門石,镌盤龍八條,環繞明珠,形象逼真。橋頂四只迎客石獅,仰頭張嘴,憨態可掬。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板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整座石橋造型獨特,氣勢雄偉。登橋臨高伫立橋頂,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該橋建成後對南北交通的溝通和朱家角經濟的發展貢獻甚大。1959年列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八十年代,對放生橋進行了加固,橋墩作了防沖措施,容貌煥然一新。九十年代在放生橋東畔重新修建了放生池和放生亭。放生橋已成為古鎮上的一個標志性古建築,並已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跡》、《中國名勝詞典》。

地址:青浦縣朱家角鎮

交通:重慶北路269號,至青浦朱家角游泳場(6:30~16:00)

小帖士——放生橋名稱由來:

明清時代,每逢農歷初一,當地僧人都要在橋頂隆重舉行儀式,將活魚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重。“放生橋”之名即由此而來。

明朝隆慶年間,朱家角上的明遠庵裡有三個和尚,奉了師傅的法旨,四處化緣,准備把化緣的銀子,替百姓做幾件善事。

話說其中的性潮和尚,遠游十多年,化緣得來一筆巨款,他捨不得化費丁點銀钿,急急沖沖趕回朱家角,欲向師傅復命。不料,師傅竟已離開人世,性潮和尚頓足捶胸痛不欲生。

性潮每日在漕港河踱來踱去,苦思冥想,究竟為百姓做哪件善事?偶然一日,性潮拾頭一看,只見漕港河兩岸許多人在等船擺渡。性潮眼前豁然一亮,對,不如在兩岸造橋一座,方便百姓來來往往,豈不美哉?

性潮主意打定,即日便招兵買馬,籌集木材石頭,造橋工程開始起動。誰知,開工幾日,橋樁就是打不下去、這橋樁究竟打在何處何方,竟找不到一塊合適的地方。性潮望河興歎,卻無計可施。一日,漕港河來了個乞丐,笑著對性潮說:“大師造大橋,功德大無邊,橋樁要深打,蘆生最為吉。”性潮十分氣忿,你們明明看見河灘方圓十裡無一根蘆葦,分明是閉著眼睛說瞎話,故意取笑我不成?那個乞丐也下答話,從懷裡摸出一把紅棗,往嘴裡亂嚼一通,吐出一團棗核,輪番扔進漕港河。說時遲,那時快,一眨眼功夫,河裡齊刷刷長出四片蘆葦。性潮和尚情知這人必定神仙無疑,俯身便拜,那個乞丐早已無蹤影。

性潮在蘆葦灘上打上橋基、建成了一座五孔式的拱形大橋。好事多磨,待到最後安放刻有八條盤龍的龍門石時,居然放來放去放不下,合來合去合不攏,急煞性潮和當地老百姓。這時,來了一個白發銀須老人,對性潮笑笑說;“若要龍門石合攏,除非要等馬騎人來到。”性潮不解,世上只有人騎馬,從來沒有見過馬騎人,龍門石怕是一輩子難合攏。他正在為難,突然見前方來了個掮著一只三腳木的漢子。性潮方悟,三腳木即三腳馬,不錯,天助我也。於是性潮大喝一聲:“馬騎人來也,快合龍門石。在場的幾個匠人立即抬的抬,扛的扛,把龍門石放到正中位置,這時,只見那“馬騎人”走到橋正中,用“三腳馬”在龍門石上輕輕一敲;不偏不倚龍門石正好落准。事後,人們傳說那“馬騎人”就是八仙中的“鐵拐李”。龍門石果真合上,而且一絲不差。

事後性潮和尚將橋下方裡許為慈門寺僧放生之地,以謝造橋仙人之功德無量。並禁止漁人置網,在水中立樁為界,每逢農歷初一,為放生日期,故橋稱為“放生橋”。

永豐橋(詠風橋)

永豐橋橫跨江面,連接東、西湖街,建於明代天啟七年(1627年)又名詠風橋,建橋時,當地居民指望永遠豐衣足食,故起名永豐橋。永豐橋橋基用磚砌成,橋面用石條鋪成磚石結構的石板橋,橋看來平常,且陳舊不堪,但它卻是朱家角古鎮歷史的見證人,特別是1937年11月8日那天,日本飛機自抗戰爆發後第三次轟炸古鎮,使鎮上死傷不少群眾,多少房屋毀於一旦,名勝古跡遭到損壞。那是我們民族的災難,也是朱家角古鎮的災難,那天有一顆硫磺燃燒彈落在永豐橋上,幸未爆炸,只震斷了一條石板,彈入橋邊糞坑中,所以沒有爆炸燃燒,不然周圍民房將付諸一炬,造成群眾傷亡。這血淋淋的史實,永豐橋是活生生的見證,也是日本侵略軍留下的鐵的罪證。現橋面石板已斷,用水泥重修,但橋的外形仍保持原狀。為教育後代,牢記國恥,把歷史的真實留在被炸斷的斷石塊上,當時把斷石鑿字為碑,豎埋在橋堍,斷石碑上刻著“紀念石”三字,旁署“民國26年11月8日”,使朱家角古鎮和人民永志不忘。

北大街

北大街,又稱“一線街”,譽稱“上海明清第一街”,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全長兩裡多路,其東起放生橋,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築精華所在。這裡,舊式民宅鱗次栉比,粉牆灰瓦錯落有致,窄窄的街道曲徑通幽,石板小路蜿蜒不斷,老店名店兩旁林立,展現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鄉風情畫卷。

上海朱家角北大街

北大街背靠漕港河,旁臨放生橋,早在古鎮形成初期,就以水陸兩運稱便,遂商賈雲集,“貿易甲於他鎮”。茶樓酒肆、南北雜貨、米行肉鋪,百業俱全,成為百年來興盛不衰最古老的商業中心,時有“長街三裡、店鋪千家”之美稱。如今街上還保存有百年老店“涵大隆醬園”,古風猶存;百年飯店“茂荪館”,老店新開;“古鎮老茶館”,滬郊之冠;傳統手工作坊店,門類齊全;古董、陶瓷、花鳥、書畫、土特產、工藝品、特色小吃店,目不暇接。滿街店招迎風招展,紅燈籠高高懸掛,一片繁榮景象。

北大街寬僅三、四米,最窄處僅二米,兩邊磚木結構小樓,滴水檐幾乎相接,構成“一線街”奇特景觀。兩旁民居,飛檐翹角,馬山牆頭,門面一式花格落地長窗,老式朱漆排門板,透出一派濃郁古樸典雅氣息。原古鎮十景之一的“韻橋漁樂”仿古建築群,亦已在北大街、美周弄口拔地而起,重放光彩。

上海國際高爾夫鄉村俱樂部

位於朱家角鎮新楊村,占地1200多畝,有18洞球場,由中、日、美三方合資經營的國際高爾夫俱樂部。每個球道從100米到525米不等。鄰近球場設有3洞的練習場、12個網球場和一個游泳池。此外,還設有酒吧、彈子房和仿19世紀英式別墅、圖書館、醫療室等設施,是休閒、渡假的好去處。

泰安橋(何家橋)

泰安橋俗稱何家橋,始建於明代萬歷十二年(1584年),為單孔拱形石橋,位於漕港河口的名剎圓津禅院門前。高且陡,是全鎮最陡的一座石拱橋,橋堍豎立旗竿石兩塊,系懸路燈所用,是往來船只的航標,橋兩旁青石扶手上的“飛雲石”浮雕,古樸淳厚。用於建造何家橋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橋欄浮雕“飛雲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橋前圓津禅院也建於元代,故對此橋的歷史,造橋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

清代名士曾有詩:“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聞市上,漁笛在溪東,蒲扇輕搖暑,蕉衫短受風;晚涼閒獨步,古寺一橋通”。詩中描寫日落黃昏,漁歌唱晚,經過一天酷暑,人們輕搖蒲扇,步上橋頭,盡情享受晚間清涼。真是一幅生動的古代消暑納涼圖。這裡寫了“古寺一橋通”,“古寺”即圓津禅院,“一橋”就是泰安橋了。

平安橋(戚家橋)

平安橋位於大新街口,建於明代,系磚、石、木混合結構,舊時這裡稱平安裡,故名平安橋。橋身及橋基為花崗石條,兩旁扶手用青磚砌就,中間扶手欄桿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飾,自然樸素。

平安橋也稱戚家橋,相傳此橋系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行軍路過所造,就地取材,所以造成磚、木、石混合結構,省時,且行軍路過建造對材料、工藝都不可能講究,所以橋石不平,行人過橋時,橋上石板會發出“咭咯咭咯”之聲,但橋現仍堅固耐用,保存完好無損,只因人們為了紀念戚家軍為民造橋及抗倭功績,故平安橋亦稱戚家橋。

廊橋(惠民橋)

惠民橋座落在北大街橋梓彎處,橫跨市河之上,東堍是商業中心北大街,西堍漕河街(亦稱廟前街)。這是古鎮唯一的木結構小橋,也是最獨特的木橋,因橋面建有木板柵,上蓋磚瓦、翹角,故也稱廊橋。使行人既可避風雨,又可遮烈日,這樣既為民通行方便,又為民歇腳避風雨,故稱惠民橋。橋造型飄逸潇灑,登橋可欣賞市河二岸一長溜整齊的石駁和粉牆瓦的明清建築,可看到人家憑水開窗,臨水購物的動人江南水鄉風情,更可觀賞那漕河街面向市河一排長廊,構成一幅特有的水鄉風情畫。

惠民橋雖小,但曾發生過一件為民除奸的古鎮大新聞,全鎮為此轟動。

惠民橋於末以前因損壞、修建過,故後稱新橋。五十年代初,因城隍廟前造了橋,惠民橋結構日久後也破爛不堪,故被拆。1996年,鎮民陳署昌為開發古鎮旅游業,認為惠民橋應復建,故個人捐款10萬元,在原處建造了磚木結構的廊橋,橋墩是水泥,外包木,橋頂上是蓋瓦翹角,這樣與古鎮建築可融為一體,更為古鎮旅游業增添了一道風景線。

王昶紀念館

為開發古鎮的旅游事業和紀念鎮上清代才子,在西湖街上的一座清代庭院內,按照王昶的身世家業和活動的情況,建造了王昶紀念館。這館是一幢二層樓房,走進庭院,是滿眼蒼翠的樹木和艷麗的花卉以及一種書香門第的寧靜。底樓門廊正中,掛著黑底鎏金的“三泖漁莊”的匾額,門前廊柱上,有王昶同時代的學者,其好友錢大昕題、現邑人鐘則鈞手書的一聯:文章真到歐曾壘,經書還傳鄭服衣。

意思是王昶的文章已達到了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曾鞏的境界,王昶在經學上繼承了東漢經學家鄭玄、服虔的衣缽。進門庭正中央是王昶的半身銅塑像,兩側牆上掛滿了有關王昶的介紹、王昶手跡等鏡框。左廂房是“經訓堂”,右廂房是春融堂、鄭學齋;樓上第一間是王昶、錢大昕、劉墉三位好友共同研究文學、談文論經的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中間是王昶的臥室,素被舊床,質樸無華,折射出王昶為官的清廉、淡泊;第三間有兩排長玻璃櫃,展示了王昶的著作《金石萃編》、《春融堂集》、《太倉志》等。後院則是有關介紹王昶的各種碑石,其中有王昶為好友錢大昕寫的墓志銘。整個紀念館清靜雅致,透出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

圓津禅院

圓津禅院,為清華閣十二景之一,建於元代至正年間,座落於漕港河邊,寺內塑有辰州聖母像,故又名“娘娘廟”。結構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細刻,光彩耀目,莊嚴肅穆。

禅院歷史上為重要的文物儲藏所,明清以來,許多文人雅士慕名紛紛前來,禅院成了明清時期文人聚會之所,董其昌、徐乾學等諸多名人均來過禅院游覽、題詞。王昶亦曾為禅院撰寫碑文等,並寄存了他著作的部分書板及其他許多故物。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寺院進行了大規模修茸,修建了“亦峰居”、“漕溪草堂”、“墨花禅”、“息躬室”、”清華閣”、”航齋”諸建築,其中以“清華閣”最負盛名,它不僅是名人文士珍藏書畫之處,而且環境優美,登上清華閣遠眺近望,珠溪勝景盡收眼底。西自澱山湖,南及余山。東至三汾蕩,北眺西漾澱,“皆微茫見於雲樹之外,而村落之疏密,漁舟商舶之往來,得一覽而盡之”,故有清華閣十二景之稱。 

圓津禅院內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毀於戰亂,部分為寺內不肖僧徒偷出變賣。至四十年代末期,珍品已經不多,後大部分為江蘇省文管會接收,收藏於江蘇省及蘇州市博物館,少數保存在青浦縣博物館。五十年代初,禅院被拆,現還保留有王昶所撰“重修清華閣記”、“振華長老塔銘記”,及沈光瑩撰“重修大殿記”石碑,成為禅院遺留下來的僅有文物。

澱山湖

澱山湖原名薛澱湖,有“東方日內瓦湖”之譽,位於青浦縣城西15公裡,跨昆山、青浦兩縣,上接陽澄,西通太湖。湖面東西寬15公裡,南北長約30公裡,周圍約100公裡,面積95000畝。水深2米許。湖水碧澄如鏡,沿岸煙樹迷朦。

上海朱家角澱山湖

澱山湖又是風光旖旎的旅游勝地,保存和修建了一大批文物勝跡,辟有澱山湖游覽區,區內湖光山色,環境幽雅,方圓約1600畝,中間橫貫青商公路,將游覽區分隔成東西兩部分。東半部是自然景點,還有一條380多米長的人工堤“柳堤春曉”,堤上柳綠花紅,橋堤相對,堤外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澱山湖全景盡收眼底。西半部是一條名為“石城古風”的仿古街道,是為游客提供生活服務的中心區。“石城古風”內座落有高達47米的7層仿古寶塔一座。此塔既是寶塔,亦是水塔,第六層是儲水箱。塔景秀麗壯觀。

近十多年來,澱山湖畔新建不少游覽場所。有根據古典小說《紅樓夢》所描述的意境格局建成的上海大觀園,有上海水上運動場、上海國際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還有上海市青少年野營基地、各色“度假村”等。

報國寺

位於黃浦江上游的攔路港與澱山湖交匯處,為上海玉佛寺的下院,由真禅法師取名,取佛教四眾弟子報恩於國土之意,寺內香火缭繞,佛事興隆,目前是青浦區佛教協會駐地。

地址:朱家角鎮澱峰村 6:00--17:00 1元

水上運動場

位於朱家角鎮山灣村。在情趣盎然的水上大世界裡,青少年野營基地、高速游艇、方程賽車、彩彈射擊、水上飛機、水上降落傘等娛樂活動新鮮、刺激,讓您過把瘾。清幽、雅致的日月島令人神往,近萬米的淡水游泳場,任人劈波斬浪;3000平方米的沙灘,隨人倘佯休息,在外湖上可開展水上飛艇、摩托艇、皮劃艇、垂釣等項目。www.lvyougl.com

澱山

澱山,譽稱“九峰”之祖,位於朱家角鎮西南兩公裡處,占地72畝,海拔僅12.8米,山雖小但與雲間九峰是有淵源的。歷史上曾有“澱山雖小,卻是九峰之祖”的說法。

澱山與九峰,都源於浙江天目山脈。天目山脈先萌於澱山,再從澱山延伸至九峰,取其一脈相承之意,故曰祖。今雲間九峰和澱山,海拔都在百米以下。一群小山丘雖不起眼,與澱山湖組合,便構成了秀麗的山水畫卷,意境獨特,出人意外。

相傳宋代建炎初年(1127年)間,澱山上有個禅師,在山巅建普光王寺,俗稱“澱山寺”,已有800多年歷史。寺院規模宏大,有“彌陀殿”、“觀音殿”、“關帝殿”、“地藏殿”、大雄寶殿”等眾多大殿,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像,高四、五丈,佛首有珠,夜發寶光。殿後有羅漢墳,內葬純銅鑄成羅漢塑像一尊。殿前有雙井對望,名“通靈泉”,通靈泉旁有烈女亭。澱山上有浮圖,曰鳌峰塔,下有潛龍洞,寺僧在小山上築有明極亭,還有龍淵橋、通靈泉、一色軒等,後人又添建樓閣,湊成十景,人稱“小蓬萊”。

澱山素以環境幽靜,風光秀麗著稱。可惜至民國時期,山上原有塔、院並十景漸廢。今澱山植樹綠化,滿山翠綠,郁郁蔥蔥,與澱山湖交相映襯,更添風光。

陳家弄

朱家角弄堂之古,年代悠遠,大多有上百年歷史。陳家弄,位於朱家角西井街槽港灘,可算是朱家角全鎮最古老的弄堂,是尋古探幽的好去處。這條上有樓面的內弄堂,前段約四十米,昏暗而幽靜,弄內牆壁鑿有兩個凸形壁孔,為古代放置油盞蠟燭、供行人照明之用,而那幽幽燈光,處於深深古弄之中,使得古弄更顯得深不可測,神秘又神奇,仿佛時光倒流,又回到那久遠的年代。

“一人弄”

朱家角古弄之深,之古,之窄,之奇,真正妙不可言。西湖街的“一人弄”,真是一人入弄,萬夫莫開,兩人人弄,側身而過,三人人弄,擠出弄外。與東湖街“風火牆高聳,頭頂僅留青天一線,弄內青磚斑駁,腳下青苔條石叮咯作響,回聲陣陣,深不可測”的“財神弄”,一西一東,一個以窄出奇,一個以深聞名,遙相映照,別有情趣。

福星橋(西柵橋)

福星橋建於清雍正二年(1774年),位於朱家角鎮的西市梢,古時水鄉市梢大多沒有木柵,為安全每到晚上關閉柵門,禁止外來船只通行,因這裡為瑚諧港西柵口,故又稱西柵橋,亦稱西石橋。

福星橋現保存完好,高大挺拔,橋面麻石斑駁,橋基石縫中伸出幾株小樹,又顯現出幾分秀麗和潇灑。兩邊橋楹柱上镌刻著:“潮湧越水飛龍臥,雲接吳山掛月鉤;一水鎖住佳氣繞,千年環見彩虹垂。”橋聯有景、有情、有味,道出了三泖九峰邊的水鄉之雅趣幽情,這是一首優美的借景抒情詩,確切地描述了古鎮地處吳越交界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水鄉澤國的秀麗風光。登橋遠眺,向東鳥瞰全鎮,雄偉建築鱗次栉比盡收眼底,向西遙望一片湖光水色,令人心曠神怡,頓生福星臨門,鴻運高照之感。

珠溪園

珠溪園,原名共青公園,初建於1956年,位於朱家角鎮東首318國道入口處,原為鎮上富戶蔡氏墓地,占地70多畝,內有池塘、小河,把墓區分成3個圩頭,以小橋相通。墓區內竹林、樹木成片,花卉簇擁,栽有松、柏、梅、榆、棕、鐵樹等名貴樹木和各種花卉,1956年改建成簡易公園,取名“共青公園”,76年改園名為“朱家角公園”,經整修擴建,90年春節正式對外開放,更名為“珠溪園”。

如今的珠溪園,是一座玲珑剔透、景色優美、輔助設施配套的現代園林建築。設計者匠心獨具,把原來園內的三個圩頭,根據不同季節特點,布置成春園、秋園、冬園三處景點:春園四周池塘,小溪環繞,溪岸邊築有石駁護棚,溪上架有造型各異的四折橋、祥瑞石拱橋、三孔棚架橋、弧形水泥橋、石板小橋等,形成了橋孔中見橋的奇觀,並與秋冬兩園聯成一體,又建有清華亭、石台、石橋等;地面鋪設了迂回曲折的水泥通道,通向各個景點。園東北有一座假山矗立池邊,上有水柱噴射,日夜不息,是為“水簾洞”。秋園之北,有盆景園。公園南部有兒童樂園,分水陸兩處。陸上有電動飛機、電動小火車、單人、雙人電瓶車;水上有雙人、四人劃船、電瓶船。

園內清新幽靜,每當晨曦,有鎮上花甲老人舞劍練拳,溜鳥閒聊。珠溪園已成為朱家角鎮上的一處新的觀賞景點和游覽場所。

關王廟(報國寺)

古鎮朱家角向西,沿318國道行至澱峰大橋橋堍時,有一座瑰麗宏偉的寺廟巍然聳立在碧波蕩漾的澱山湖畔,那就是上海玉佛寺下院——報國寺。

報國寺原址關王廟,也是澱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廟,建於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修,至今廟內仍保存著崇祯年間的一塊石碑。因祀三國名將關羽,故名“關王廟”。百多年以前,關王廟香火極盛,佛事空前。以後幾遭戰亂,建築大部分被毀,至四十年代末期,僅存東、西兩殿。殿內有石碑兩塊,大銅鐘一口,鐘上有大姆指大小的一尊金彌陀,金彌陀金光閃爍,價值連城,後被人竊去,銅鐘也在1958年被毀,至此,關王廟大部分遭損,香火日趨衰落。但是,關王廟盛況人們並沒有忘卻,廟後的一株古銀杏就是歷史的見證。

80年代初,關王廟得以重新修葺,香火日盛,89年,關王廟定為上海玉佛寺下院,取名報國寺。是年,從新加坡請來漢白玉釋迦牟尼、觀世音佛像各一尊,供奉寺內,91年新建觀音殿一座,高兩層,建築面積950平方米,上層為玉佛殿,下層供一丈二尺余高的香樟木觀音佛像。現在的報國寺,總占地面積達38.5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氣勢恢宏,香客盈門,堪與蘇杭古剎媲美。

慈門寺

慈門寺,即清華閣十二景中的“慈門傑閣”,為朱家角著名古剎,位於放生橋畔、漕港河邊,初建於元代至正年間,原名“明遠庵”。明嘉靖中毀於兵禍,隆慶五年,行腳僧“湛印”募款重修大雄寶殿,民間稱為新殿。據傳正殿如來佛的一對眼睛看上去像活的一樣,夜裡還會發光,是用“貓兒眼”寶石鑲嵌,如來佛座墊下有一暗室,直通澱山通靈泉。大殿朱檐石柱、內塑十八羅漢,二十諸天於壁,凡所應有,無不畢具,寺遂成為大剎。

明萬歷三十九年,敕賜寺名為“護國明遠慈門寺”,並賜烏斯藏大士一尊,經二十部,為此寺內特地建造觀音閣和藏經閣,以珍藏這二件御賜的鎮寺之寶。由此慈門寺名聲大振,香火旺盛。明崇幀元年(1628年)殿左建一座鐘樓,樓高六丈二尺(20米),鐘重二千五百斤,撞之聲聞二十余裡。每當風晨月夕,鐘聲隆隆,震於太空,鳴鳴遙聞,聞者肅然而醒,惶然以思,止惡而興善,於警世之教,亦深有裨益。

幾經戰亂,慈門寺逐漸衰落,民國期間,寺被改為醫院,四十年代末僅存大殿、鐘樓等建築。五十年代初在原寺址建成縣人民醫院,現為朱家角人民醫院住院部,舊址上僅存雌雄古銀杏各一株,依然挺拔蒼翠。

席氏廳堂

席氏廳堂,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朱家角鎮東瑚街席家弄內,是鎮上現存較為典型的明代宅第建築。

席氏原籍洞庭東山,明嘉靖禮部尚書席永培告老回鄉後,因避亂遷來珠裡,愛其土俗淳厚,遂建宅定居,後子孫繁衍,成為鎮上望族。

席氏廳堂,氣勢恢宏,富麗堂皇。宅第座南朝北,正牆門面對瑚偕港,向後一直延伸至祥凝浜,前後共五埭廳堂;正牆門前有三級石階,石階兩旁分豎兩座扁圓形石墩,雕有奔騰麒麟,這在民間建築中十分罕見;沿河有石駁、河埠、水牆門。頭廳建築高大寬敞,庭柱石墩,碩大無比,氣度非凡,解放前為席氏家族婚喪喜慶的場所。頭廳儀門上的磚雕,現仍保存完好,特別儀門上方中央有“樂且有儀”四字,兩邊雕有龍鳳走獸各種動物,造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磚雕刻畫細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比周莊沈廳儀門磚雕更勝一籌。二道儀門和圍牆上均有精細磚雕,如同工藝展覽的殿堂。據傳圍牆有一塊鯉魚跳龍門的浮雕,毀於太平軍進駐本鎮的戰亂中,後慕王譚紹光得知,命人重雕一方補人,故其磚色刀法和其他磚雕有所不同。二廳為起居問,後廳則朝南三開樓台,上建涼台走廊,有雕欄圍之,外有畫棟護框,在這裡登高遠望,水鄉野景一覽無遺。

“三泖漁莊”

“三泖漁莊”,位於朱家角鎮南雪葭浜,系清代著名學者、刑部右侍郎王昶舊居。王昶作為清代學者,不但善屬文、嗜金石、工書法,並與同時代齊名的錢大昕、劉墉(劉羅鍋)等同屬於“乾嘉學派”的學術流派,一生著作極多。最著名的有《金石萃編》、《春融堂集》等,他還主修了《太倉志》、《青浦縣志》等,而且他為官清廉,深受皇帝重用,官至刑部右侍郎。當他晚年上書辭官回藉後即在雪葭浜建“三泖漁莊”以度晚年。莊內建有經訓堂、春融堂、鄭學齋、履二齋、蒲褐山房等多處建築。

三泖漁莊旁邊,建有王氏宗祠,宗祠右側為王氏義塾,“文革”前,王氏宗祠仍保留完好,祠堂正中懸掛“春融堂”匾,匾下安置一尺余高的王昶全身木雕像,神態端莊,形象逼真,兩旁供奉王氏歷代祖先神主牌位,還有真影(畫像),王昶使用過的寶劍,以及名人手跡石碑十多方。經過十年“文革”,宗祠內遺物,大多下落不明。據傳碑石已砌入牆中,少量文物保存在縣博物館內,祠堂房屋現仍完好。王氏義塾則已成為雪葭浜小學校址。現正在逐一還原開發,供旅游者觀賞。

福履綏祉

福履綏祉,俗稱“吃素堂”,為柳亞子先生別墅,座落於朱家角鎮南聖堂浜,建於二十年代。

二十年代南社社員在鎮上相當活躍,柳亞子先生也常來鎮上活動。為了使南社社員活動有地方,同時也為了交友方便,柳亞子先生在鎮南聖堂浜建造了該座別墅,取名“福履綏扯”。別墅座東朝西,東面面對田野,圍牆高築,呈凹字形,占地四百平方米,兩邊為南北廂房,中間三開間客廳,一式花格落地長窗。進牆門有一約50平方的庭院,內植月季、臘梅、桂花、杜鵑、山茶等花卉,靠北為居室和生活用房。朝東有牆門裝飾,飛檐翹角,精工磚雕,朝西為教堂式大門面對聖堂浜,中間飾有尖頂,兩旁砌有方形柱子,中間有“福履綏祉”四字。整幢建築式樣獨特,布局精巧,環境幽靜。

財神弄

朱家角古弄之深,之古,之窄,之奇,真正妙不可言。東湖街的財神弄,兩邊風火牆高聳,頭頂僅留青天一線,弄內青磚斑駁,腳下青苔條石,叮當作響,回聲陣陣,深不可測,行到盡頭一堵牆,拐彎又見一重天。與西湖街以窄出名的“一人入弄,萬夫莫開,兩人入弄,側身而過,三人入弄,擠出弄外”的“一人弄”遙相映照,別有情趣。

大澱湖

大澱湖,位於朱家角鎮北市梢。湖呈圓形,猶如大潭。水面近800畝,湖底平坦,水質良好。沿湖九個港口,都設魚簖,產量名列前茅。此地為重要的交通航運要道,從朱家角鎮通住昆山、蘇州等地的航輪,都穿湖而過。

朱家角城隍廟

朱家角城隍廟,位於朱家角鎮中心的祥凝浜,為青浦城隍的行宮。原廟址在鎮南雪葭浜,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遷人祥凝浜現址。

城隍廟座東朝西,正門臨河有一垛照牆,兩邊為東西轅門,正前有一對石獅,懷抱繡球,線條柔和。進門左右有兩個側殿,再前有一石柱魚脊,飛檐翹角的戲台,戲台頂部有160只斗拱組成圓形頂。台前橫額刻有“承平雅頌”四字,戲台前是一塊用石條鋪就的廟場,過廟場便是正殿,殿正中,供奉著城隍老爺與夫人的塑像,兩人都慈眉善目,一臉的祥和。

大殿兩側為龐。舊時,左邊有寅清堂、玉照廊、月香室、照春台。右邊有凝和書屋、荷淨山房、潭影閣、可娛齋、挹秀軒、含清榭等。凝和書屋為當時裡中文人文會所在。潭影閣前有荷花池,池畔壘石;含清榭邊有小溪,上架小石橋,池內蓄養金魚數百條;周圍環植芙蓉、楊柳、桃李等。這些亭台樓閣,假山水池,時人統稱“城隍廟十二勝景”。如今,這些景點已難覓影跡,只剩左側院的太子殿、觀音殿等建築。不過,現正處修復之中,不久,即可重現昔日風采。

城隍廟又是朱家角鎮道教徒的主要活動場所。道教尊東周李聃(老子)為教主,稱太上老君,有四個教派。朱家角鎮以“正一道”為多。

  四、上海朱家角古鎮旅游美食小吃

在朱家角,肉粽,扎肉,肉餡燒賣,褶毛豆,紅燒蹄髈為著名小吃。坐在小河邊,可以吃到很有特色的水鄉農家菜,都是澱山湖及其支流內的特色水產,比如大閘蟹,螺蛳,草蝦,魚等等。

此外還有粽子、青豆(一種甜的我覺得很不怎麼好吃)、糖藕、熏拉絲(每看到幾家賣的。就是熏癞蛤蟆啦。我覺得非常好吃,但是不少人是不吃的。),等等。

特別說一句,就是城隍廟出來,過了那座橋,沿著街往前走幾步有家賣豆腐干的,很好吃!一袋兩塊錢,每塊豆腐干上面還印著個趙字。味道實在不錯。

另:門票背後附的鎮內地圖還比較准確,至於另外的宣傳冊子上的則少畫了好幾座橋。。。

  五、上海朱家角古鎮旅游購物攻略

1、涵大隆醬園為百年老店,坐落在北大街237號。早在1915年,涵大隆生產的雙套曬油,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現在店前石庫門,以及櫃台擺設,都是原物。店堂不大,經營中國名酒、美味醬油、花色乳腐、各種醬菜、各色調味品,價廉物美,聲名遠播。

2、童天和國藥號開設在朱家角大新街60號。該店歷史悠久。(與上海童涵壽堂同宗,創業者均為寧波童氏)清光緒三年(1877年)重修金字招牌。光緒十七年,店主在家鄉寧波本族中增資12股,擴大經營。其資本約占全鎮7家國藥店的三分之一以上。

3、江南第一茶樓,本地人都叫“俱樂部茶樓”,創建於清朝末年,據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從樓名來看,古鎮在一百多年前已經充滿著近代資本主義氣息,現改名為“江南第一茶樓”。茶樓依街傍水,面積達285平方米,其規模是當時江南屈指可數的茶樓。

4、古鎮中最多的是店鋪茶館,茶館是居民交往、休息、娛樂、飲食的重要場所。阿婆茶樓地處黃金水道漕港河和西井港匯集處,樓房兩層,是典型的清建築形式。2001年APEC會議期間,部長夫人們在此品茗交談,趣味盎然。江總書記游覽朱家角時,也曾親臨阿婆茶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與時間賽跑 一小時玩遍滬杭高鐵臨近景點

  眼下最吸引眼球的交通工具非高鐵莫屬。自打10月26日滬杭高鐵正式開通,人們關於高鐵的話題就沒停止過。對於愛玩的人來說,坐著高鐵去旅行成為一種新興的旅行方式。“杭州到余杭最便宜的車費

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梅花節賞梅攻略

  2014年是上海舉辦的第一屆梅花節,2月22日,優倍”首屆上海梅花節在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梅園開幕,這麼重要的日子怎麼能錯過呢。於是我也在人群中擁擠著進入了灣國家森林公園。  【上

上海龍華寺簡介

龍華寺位於上海市南郊龍華鎮,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古剎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龍華寺始建年代,說法不一。一是說創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二是說創建於唐垂拱三年(687),三是據宋代地方志記

經典上海旅游全攻略

上海真的是一個很“妖”的地方。這個“妖”不在於外表的妖艷,更在於骨子裡的風情。那些風情藏在時光的罅隙裡;藏在日復一日,朝夕進出的老弄堂裡;藏在多倫路上古色古香的收藏館裡;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