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旅游攻略 >> 麋鹿苑博物館 見證麋鹿傳奇
麋鹿苑博物館 見證麋鹿傳奇
編輯:北京旅游攻略

■藏館名稱: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

■開館時間:2000年

■藏館特點:中國唯一的麋鹿博物館

■藏館位置:北京市大興區亦莊鎮

在北京南郊的大興區,棲息著一群神秘的動物:它們角似鹿,蹄似牛,臉似馬,尾似驢,每天徜徉在湖畔,以青草、樹葉、水生植物為食。據說,它們曾在這裡生活了好幾百年,很受清朝皇家青睐;而在一百多年前,它們卻在這片土地上徹底地消失了。直到1985年,它們才又奇跡般地回到家鄉,一直生活到現在。它們是什麼動物?為什麼會被飼養在這裡?為什麼會一度消失,又能重新回到這裡?帶著這些疑問,請您和我一起來到南海子,踏入這個奇異的小天地……

■漢代瓦當上的麋鹿形象:麋鹿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

走進麋鹿苑,只見西側立著一塊巨石,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麋鹿苑的靳旭老師告訴我,這是用將近60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字分別寫成的"歡迎"。而在巨石上方,刻著一副鎏金的鹿形圖,下方寫著"麋鹿苑"三個大字。靳老師說,鹿形圖是根據漢代瓦當上的麋鹿形象復制的。

麋鹿是中國的特產物種,曾廣泛分布在中國東部的平原沼澤地區。麋鹿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先秦時代的《莊子》、《墨子》、《荀子》、《呂氏春秋》等典籍中都曾經提到過"麋"這種動物。《孟子·梁惠王上》一章:"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可見,當時就有諸侯國王在苑囿中豢養麋鹿。大詩人屈原在充滿浪滿主義色彩的《湘夫人》一詩中寫道:"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漢代許慎著名的《說文解字》一書,也收錄了"麋"字,釋為:"麋,鹿屬,從鹿,米聲。麋冬至解其角。"

在唐代,很多文人把麋鹿的形象嵌入到詩句之中,構成了清新閒雅的意境。如戴叔倫《山居》:"麋鹿自成群,何日到白雲?山中無外事,終日醉醺醺。"盧綸《山中一絕》:"饑食松花渴飲泉,偶從山後到山前。陽坡軟草厚如織,閒與鹿麋相伴眠。"賈島《鹽池院觀鹿》:"條峰五老勢相連,此鹿來從若個邊?別有野麋人不見,一生長飲白雲泉。"宋代文學家蘇洵、蘇轼、陸游等人也曾留下過關於麋鹿的優美詩句。而在明清乃至近代的文獻中,也屢見關於麋鹿的記載。兩千多年來,麋鹿始終沒有從文獻記載中消失,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戴維神甫:把麋鹿介紹給西方

在麋鹿苑當中,我看到了一尊造型奇特的紅花崗巖石像:乍一看,它酷似鑰匙的形狀;從另一面看,則是一位手持望遠鏡的探險家。紀念碑上寫著幾個大字:"麋鹿科學發現紀念碑"。細讀碑身下方的文字,我才知道,他是法國神甫阿芒·戴維,當年,正是他在南海子發現了中國的麋鹿,並把它們介紹到西方去的。

其實,早在1687年,在華傳教的法國耶稣會五教士之一的張誠就曾來到南苑,當時正值冬盡春來,麋鹿的角已經脫落,張誠不認識這些動物,將它們記錄為"野騾"。而就是這個錯誤的記載,引起了戴維濃厚的興趣。1862年,36歲的戴維從馬賽港啟程,前往中國傳教,同時肩負著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米勒·愛德華茲教授交給他的任務:在中國采集動植物標本。3年後的1865年(清同治四年),他來到北京南郊考察動物。在重兵把守的皇家苑囿--南苑(即南海子)之外,戴維隔牆望去,看見一種奇特的動物,立即使他想起了張誠的記載。這會不會就是他從未見過的所謂"野騾"呢?戴維用20兩紋銀買通了守衛南苑的軍士,在1866年初的一個月黑風高之夜,讓他們運出了兩套完整的麋鹿頭骨角的標本,不久將它們由海路運到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經愛德華茲館長親自鑒定,判斷為分類學上的新屬、新種。為了紀念戴維的重大發現,學術界將麋鹿的西文名稱定為Pere David's Deer(直譯為"戴維神甫之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把麋鹿介紹到西方,戴維還於1869--1870年之間在中國四川發現了大熊貓和金絲猴。1877年,他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研究中國鳥類的專著--《中國之鳥類》。

1900年,戴維與世長辭,享年74歲。

■英國十四世貝福特公爵:促成麋鹿回歸中國

從戴維神甫的雕像前向東走,我又看到了另一尊雕像。這是一位中年西方男子的形像,深目高鼻,身材高大,一身西裝,一副眼鏡,透著濃濃的書卷氣。雕像下方有幾行文字:"十四世貝福特公爵亨利·羅賓·伊恩·羅素(1940.1.21--2003.6.13)"。他和麋鹿又有什麼關系呢?

15世紀,在英格蘭中部貝德福德市的烏邦寺,有一位頗有聲望的貴族--貝福特公爵。他擁有大片的土地、森林、宮殿、寺院,養著多種珍貴的野生動物,如野馬、長頸鹿、牦牛、駱駝和九個不同種群的鹿。從1894年到1900年,十四世貝福特公爵的長輩第十一世貝福特公爵收集到了十幾頭瀕臨滅絕的中國麋鹿,將其放養在花園裡。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由最初的十幾頭變成了一大群。1914年,"一戰"爆發時,這群麋鹿達到了88頭;到了"二戰"時期,更是達到了255頭。烏邦寺的主人怕它們毀於戰火,便向英國內外的各大動物園轉讓了許多,但唯獨沒有贈送給中國,因為當時的中國也處於戰亂之中。

1979年以來,中國動物學家譚邦傑等人呼吁把流落國外的麋鹿引回中國,恢復我國的麋鹿野生種群。當時的烏邦寺主人正是十四世貝福特公爵,他熱烈響應這一倡議。1985年8月24日,他和兒子乘著飛機,帶著22頭麋鹿來到了中國。除了兩頭給了上海以外,其他20頭都送給了南海子麋鹿苑。可見,麋鹿能夠回歸中國,十四世貝福特公爵發揮了重要作用。2003年,這位老人在英國辭世。2005年,麋鹿苑召開了"麋鹿還家20年紀念大會",並且樹立了公爵的雕像。在萬裡之外的中國,公爵和他熱愛的麋鹿,將永遠相伴,永遠不再分離……

■麋鹿角模型:只有麋鹿的角可以倒置呈“三足鼎立”式

在麋鹿苑當中,有一尊倒置的麋鹿角模型,三個杈兒穩穩地立在地面。是制作者刻意的追求,還是麋鹿角本身就有這個特點呢?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模型是按比例放大的,也就意味著,真正的麋鹿角也可以倒過來呈“三足鼎立”式––這在鹿科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

雄性小麋鹿在出生當年冬天開始長角,每年12月份脫角一次(這與《禮記·月令》的記載完全吻合);雌麋鹿沒有角,體型也較小,二者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

■北京瀕危動物諾亞方舟:

警示我們保護瀕危動物

在麋鹿苑裡,有一艘造型古樸的大木船,長14米,寬4米,高4.5米,它是干什麼用的?定睛一看,船上寫著幾個大字:“北京瀕危動物諾亞方舟。”船內陳列著一具具動物標本:豹、狼、狐、貉、豺、狍子、豹貓、野豬、黃鼬、豬獾、狗獾、野兔、松鼠……靳旭老師告訴我,它們都是北京地區現有的哺乳動物;這些標本都是仿真的,並不是用真實的動物屍體制成。

西方經典的“諾亞方舟”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傳說中,諾亞夫婦、三個兒子和兒媳以及若干飛禽走獸,靠著諾亞一家制造的方舟,在泛濫全世界的大洪水中存活了下來。而現在的地球,因為人類的貪婪與無知,似乎越來越變成一艘危機四伏的“泰坦尼克”;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努力改變這種現狀,使地球成為人與自然、人與萬物和諧相處的“諾亞方舟”。這,就是“北京瀕危動物諾亞方舟”給我們的啟示。

■乾隆皇帝:誤把駝鹿當作麋,誤把麋鹿當作麈

在麋鹿苑進大門不遠的道路邊,有一尊古色古香的浮雕,上面雕刻著一位古人,他身披铠甲,帶著弓箭,騎著戰馬,看上去像一位勇猛威武的將軍。不過,他可不是將軍,而是著名的乾隆皇帝;這座浮雕,正是麋鹿苑特地根據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的名作《乾隆大閱圖》制成的。

靳旭老師告訴我,乾隆皇帝曾多次在南苑(南海子)進行狩獵和閱兵,寫下過許多與麋鹿有關的詩篇。浮雕左側的四句五言詩"南苑雙柳樹,厥名亦已久……歲月與俱深,麋鹿相為友"出自《乾隆九年御制雙柳樹詩》;右則的兩句七言詩"綠野平鋪天鹿錦,好教親試佶閒骝"出自《乾隆二十三年御制行圍三首》。不過,歷史上乾隆皇帝對於麋鹿最大的"貢獻"是,把駝鹿當成了麋鹿,給後來的學術界造成了很大混亂。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冬季,乾隆皇帝從塞外巡狩返駕,閒來閱讀《禮記·月令》,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仲冬……麋角解。"這令他大惑不解:麋鹿不是在夏天換角嗎,古人為什麼說在冬天?其實,乾隆皇帝一直錯把東北的駝鹿叫做"麋鹿"。駝鹿是在夏天換角,當然與麋鹿不同了!

乾隆皇帝又派侍衛去查看南苑的一種鹿--"麈"(zhǔ)的情況。事實上,南苑養的就是古人所說的麋鹿,只是乾隆皇帝一直誤把它們當做"麈"而已;而真正的"麈"並不是一種鹿的名字,指的是鹿群裡的鹿王。侍衛很快撿回了15只角,並且向皇帝匯報,那裡的"麈"有的掉了一只角,有的一對角都掉了。乾隆皇帝大喜過望,認為自己發現了古人的錯誤:在冬天換角的不是麋,而是麈!他寫下《麋角解說》一文,敕刻在撿回來的鹿角上。他感歎"天下之理不易窮,而物不易格,有如是乎",判斷《禮記·月令》錯在"以麈為麋",雖然"《月令》古書不必易",但是"靈台時憲書則命正訛,以示信四晦焉。"

這樣一來,乾隆朝以後的典籍,往往習非成是,延續了這個錯誤。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純皇帝……敕改時憲書'麋角解'之麋為麈,臣因知今所謂麈正古所謂麋也。"更在甚者,徐珂《清稗類鈔》雲:"麈,亦稱駝鹿……俗稱四不象。"這是把麋、麈、駝鹿全都混在一起,更亂套了。

直到最近三十年,才有一些熟讀古籍的生物學家糾正了這個錯誤,終於恢復了麋鹿的本來身份。

■世界滅絕動物墓地:人類不要為自己敲響喪鐘

從"北京瀕危動物諾亞方舟"往前走,經過"鳥類遷徙知識廣場"、"生態足跡小徑",我遠遠看到一大排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的石碑。走近,讀著碑身上銘刻的文字,我不寒而栗:"普通愚鸠1680年滅絕、象鳥1700年滅絕、西非獅1865年滅絕、小帕拉夜鷹1859年滅絕……格陵蘭馴鹿1950年滅絕、台灣梅花鹿1969年在野外滅絕、夏威夷管舌鳥1970年滅絕、德克薩斯紅狼1970年滅絕、英國萊桑池蛙1999年滅絕、鐮翅雞2001年在中國滅絕……"在一百多塊倒下的石碑後,有一只大手形狀的雕塑,將它們與後面三十幾塊豎立的石碑隔開。這三十多塊石碑上刻著的都是還未滅絕的動物種類,倒數第二塊上刻著兩個醒目的大字:"人類",最後一塊是"鼠類"。也就是說,如果人類滅絕了,鼠類還會繼續生存,直到最後滅絕。在這些石碑旁邊,有一塊單獨的長方形石碑,上書幾個大字:"世界滅絕動物墓地"。

這大概是世界上唯一的滅絕動物墓地。雖然這只是一個象征性的墓地,沒有埋葬任何動物的遺體,但它仍然深深震撼了我。正如墓志銘上所說的:"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诩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或喪失家園而遭滅頂之災……善惡終將有報,獵天必被天獵。當人為造成的物種滅絕事件就象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的時候,作為自然物種之一的'裸猿'"(智人Homo Sapiens)你就能幸免於難,在劫而逃嗎?"是啊,我們真的應當猛醒了,去保護大自然,保護周邊的生物吧!人類,不要為自己唱響挽歌;人類,不要為自己敲響喪鐘!

■南海子麋鹿:坎坷經歷,傳奇身世

走到麋鹿苑的深處,城市的喧囂已經遠去,擁抱我的,是那自然的空曠,是那鄉野的清新。站在"觀鹿台"上,遠遠望去,一大群麋鹿在水畔徜徉,自得其樂。我不禁想起了曹操的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麋鹿,角似鹿,蹄似牛,臉似馬,尾似驢,俗稱"四不像"。按照生物學"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它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鹿亞科、麋鹿屬、麋鹿種。麋鹿體長約2米,雄性肩高0.8至0.85米,雌性0.7至0.75米。初生仔體重12千克左右,成年雄麋鹿可達250千克。

麋鹿原產於我國的中、東部。已出土的化石表明,麋鹿起源於距今200多萬年前,距今約1萬年前到距今約3000年時最為繁盛。但是,隨著人類的大量捕獵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漢朝以後,野生麋鹿的數量迅速減少。到清朝末年,中國只剩下大約二三百只麋鹿,集中圈養在北京南苑的皇家苑囿之中,而野生麋鹿已經消失。1894年,永定河水泛濫,沖垮了南苑圍牆,當時圈養的一百多頭麋鹿被沖散,不少被難民捕殺以充饑。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南苑慘遭鐵蹄踐踏,在水災中幸存下來的麋鹿也在這場浩劫中消失殆盡,麋鹿從此在中國本土滅絕。

好在天無絕"麋"之路。19世紀末,一些西方國家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通過各種手段,從南海子弄走了幾十頭麋鹿,分散在各國。後來,本文多次提及的英國第十四世貝福特公爵從歐洲各國收集到十幾頭麋鹿,飼養在自己的莊園--烏邦寺中,並且繁衍下來。1985年,這群麋鹿的後代終於回到了中國,回到了南海子。它們那坎坷的經歷,傳奇的身世,真令人感慨不已。

現在,南海子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麋鹿保護基地,也是中國唯一的麋鹿博物館。讓這種可愛的動物,在這裡快樂地覓食嬉戲,自由地繁衍生息吧。(侯曉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感受原生態:北京三大濕地公園完全攻略

  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越冬候鳥紛紛踏上往北遷徙的歸程,此時的濕地公園早已不再寧靜,鳥語林地,簇擁於草木綠野之間,別有一番春意。那麼,就請帶上相機,一起漫游濕地園,感受一下原生態之美吧!    北京

懷柔白河漂流:激爽夏日的不二之選

近日,高溫熱浪席卷京城,城內最高溫打破歷史記錄高達40℃,盛夏消暑已成為京城市民們的頭等大事!我們只好每天躲在干燥憋悶的空調室內,將我們的所有熱情都耗盡,從頭到晚都享受著昏昏欲睡的混沌,健康狀態也每

世界葡萄博覽園

  八九月,北京葡萄成熟的好時節又到啦!再加上近日連場秋雨,空氣簡直好得不得了,周末臨近,你在家還坐得住嗎?!今兒個小編就給大家說說京郊那些有名的葡萄采摘園吧!  世界葡萄博覽園   小編簡評:世葡

最豐富:布拉格農場 尋夢香草樂園

  7月,薰衣草正花香四溢。薰衣草憑借著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頑強地生存在京郊的各大香草莊園內。先甭管這些園區的薰衣草所占比重是否很大,但至少,咱無須出北京,無須去遙遠的國度,電影電視裡所出現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