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旅游攻略 >> 玩轉北京五大壇 看看“壇子”裡的皇家祭祀文化
玩轉北京五大壇 看看“壇子”裡的皇家祭祀文化
編輯:北京旅游攻略

  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是北京有名的五大壇,在地圖上只是相距甚遠的五個點,卻都是古都北京“皇家祭祀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五壇呈對稱分布在紫禁城(故宮)的東南西北,日壇在東、月壇在西、地壇在北、天壇在南偏東、先農壇在南偏西。

  天壇

 

玩轉北京五大壇 看看“壇子”裡的皇家祭祀文化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市中心3公裡,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向,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群。總面積273萬平方米。1918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天壇的最佳旅游時間應該是春秋兩季。這是因為天壇的綠化主要是草,在夏天不能提供足夠的遮陽,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容易中暑;如果冬天去又太過於冷清。但冬天去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利用這個冷清的時段好好體會天壇那些聲學建築物(三音石、回音壁等)的效果。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北京即建有“沮澤”,是統治者郊祀並兼游獵的處所。金時對“南郊壇在豐宜門外”、“冬至日合祀昊天上帝、皇地祗於圜丘”,均有明確記載。元朝的郊壇在元大都麗正門東南七裡,壇為三層圓形石台,壇區占地20萬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歷代郊壇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後,於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宮殿城池。同時,在南郊興建郊廟,歷時14年(1420年)建成,初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朱厚(骢)注熜:此字應是“火”字邊,需單造。改天地合祀為分祀。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清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改、擴建及修繕。天壇終於形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朗風貌。

  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牆環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壇內祭祀建築集中於內壇,內壇四面設門。連接兩壇的的軸線,是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台,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它寓意著上天庭要經過漫長的道路。圜丘壇建築群位於中軸線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壇。圜丘壇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壇位於中軸線的北端,主體建築即祈年殿,壇中還有祈年門、皇乾殿、東西配殿、燔柴爐、瘗坎、磚門等建築,附屬建築有七十二連房、神廚、宰牲亭等。圜丘壇、祈谷壇的附屬建築多在其東,這種布局使天壇西部壇域開闊。內壇西天門內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環繞的宮城,名“齋宮”,是皇帝祭祀把前“齋戒”期間居住的宮室。

  天壇古松柏及古槐3600多株,多植於明清兩代,少數為元代種植。大片常綠樹木營造出的廣袤蒼茫的氛圍,形成天壇獨特的園林意境。每年4月中旬可到天壇公園賞丁香花。

  天壇收藏文物逾萬件,多與祭祀有關,禮器、樂器占據相當大比例,分別陳列在皇穹宇祭天文物展覽、祈年殿歷史原貌恢復展覽、祈年殿西配殿祭天禮儀館展覽、祈年殿東配殿祭天樂舞館展覽當中。

  主要景點

  圜丘:是圜丘壇的主體建築,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神壇。圜丘為3層圓形漢白玉須彌坐石,各層壇面具墁以艾葉青石,環以漢白玉圍欄,上層壇中心有天心石,也稱“太極石”。

  皇穹宇:是存貯祭天正位及配位、從祀位神版的場所,又稱天庫。有正殿、配殿、圍垣及券門等。正殿為供奉皇天上帝及配祀諸神位之處。

  祈年殿:是一座木結構圓攢尖頂三重藍色琉璃瓦檐建築,是清王朝舉行祈谷典禮的神殿,是祈谷壇的中心建築。

  齋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前在天壇內舉行齋戒儀式的宮殿,有皇帝居住的寢宮、舉行活動的無梁殿及宮門、鐘樓、值房、膳房、河廊等建築。

  門票:旺季15元(聯票35元),淡季10元(聯票30元),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憑本人老年優待證游覽公園免收門票費(不含園中園,大型活動期間除外),殘疾人免收門票

  地址: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天橋東側

  交通路線:乘公交2、6、7、17、20、25、34、35、36、39、43、53、69、71、105、106、110、116、120、122、504、525、610、684、685、687、707、723、729、743、800、803、814、826、958、快速公交1線、特3、運通102路天壇站;地鐵5號線天壇東門站。

  地壇

 

玩轉北京五大壇 看看“壇子”裡的皇家祭祀文化
 

  北京地壇,又名方澤壇,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夏至”日祭祀地皇神祗的地方,也是明清北京五大壇之一。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命名為方澤壇,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改名為地壇。清代多次進行擴充和改建,乾隆年間曾改建了主體建築方澤壇和皇祇室,形成現在的形制。

  地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是明朝、清朝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場所,是我國規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壇。明清兩朝共有14位皇帝連續381年在此祭地,直到1912年清皇朝被推翻而告終。1925年地壇被辟作京兆公園向巿民開放。1926年後,園內屢駐軍隊,逐漸荒廢,1938年侵華日軍修建西郊飛機場,將征地內居民遷移到地壇居住,地壇遂停止開放。解放後,地壇重新被建設成公園,對外開放。

  地壇公園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現管理面積37.4萬平方米。布局以北向為上,由兩重正方形壇牆環繞,分成內、外壇。內壇牆四面辟門,外壇牆僅西面辟門。外壇門至安定門外大街之間是一條壇街。街西端有三間四柱七樓木牌樓一座,是進入地壇的前導和標志。內壇中軸線略偏於東部。主要建築有三組,方澤壇和皇祇室在中軸線上,方澤壇西側有神庫和宰牲亭;西北有齋宮、鐘樓、神馬圈等附屬建築。地壇建築的內檐枋心彩畫為雙鳳和玺彩畫。建築周圍植滿柏樹,烘托出莊嚴肅穆的氣氛。方澤壇是地壇的主體建築,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禮儀之地,俗稱拜台。平面為正方形,以水渠環繞象征“澤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圓地方”。座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陰數鋪成的墁石象征“地為陰”,黃琉璃磚象征“地謂之黃”。皇祇室位於方澤壇南側,北向五開間。有圍牆,北向一門,圍牆和門樓覆黃琉璃瓦。殿內供奉皇地祇神位。殿內彩畫是清乾隆原貌,為雙鳳和玺彩畫。

  從1985年起,每年春節地壇公園都舉辦迎春文化廟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1屆。不僅有大規模的仿清祭地表演,還有許多民俗文化在這裡展現和延伸,以較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

  地壇內有大片空地,現有樹木3.6萬多株,草坪8.2萬平方米,2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就有174株。地壇方澤壇外的三株古柏坡有特色,被稱為“將軍柏”。其中“老將軍”干圍4.8米;“大將軍”干圍5.15米。另一“獨臂將軍”干圍3.16米,因曾屢次受創,僅存一枝故名。地壇藏有一批官窯禮器,是清光緒年間江西景德鎮專為清朝宮廷祭祀所特制的。是傳世下來的真品,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屬國家二級文物。解放前,壇內野草叢生,建築嚴重失修。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國力的增強,公園先後修繕了齋宮、方澤壇、皇祇室等全部建築;重建了地壇牌樓和鐘樓;新建了牡丹園、集芳囿、月季園、銀杏路等景點,對地壇的周邊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保護性整治修繕,既恢復了昔日的莊嚴肅穆,又豐富了園林景觀,使古老的地壇煥發了生機。

  從1985年起,每年春節地壇公園都舉辦迎春文化廟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1屆。不僅有大規模的仿清祭地表演,還有許多民俗文化在這裡展現和延伸,以較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

  主要景點

  神庫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這組小建築群是由四座五開間的懸山式大殿和兩座井亭組成。正殿叫“神庫”,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鳳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轎子)、龍亭(抬配位、從位諸神位的轎子)和遇皇祇室修繕時,臨時供奉各神位的地方。東配殿叫“祭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庫房。西配殿叫“神廚”,是制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叫“樂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樂器和樂舞生服的地方。東、西井亭專為方澤壇內澤渠注水和為神廚供水。南殿及兩井亭於清乾隆十四年建成。

  方澤壇,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場所,因壇台周有方形澤渠,故稱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遵乾隆皇帝之旨谕進行改建,將黃琉璃磚壇面改換為艾青石壇面。現建築為1981年按清乾隆時形制恢復。

  壇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圓地方”之傳說。中心壇台分上下兩層,周有澤渠、外有壇壝兩重,四面各有棂星門。下層壇台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山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時奉安五岳、五鎮、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水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渎之神位,外壝東北部為望燈桿,與其對稱的西北部原有瘗坎一處。

  牡丹園是公園占地面積最大、植物品種最豐富,亭、廊、水榭、花架等園林小品最精致的園中園,園內通過整合的設計手法,遵循現已形成的園林布局,采用形態生動,布置形式靈活的自然山石與灌木相結合的形式來處理駁岸,與水榭保持景觀風格的統一,充分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師法自然”的造園思想。滿足公園游人休閒、游賞、運動的功能,理順游園的道路系統,完善休息設施,充分保留現存樹木花草,全面恢復綠地景觀,營造古韻幽深的園林景致,為游人創造一處良好的游覽、休憩場所。

  門票:成人2元,學生1元,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憑本人老年優待證游覽公園免收門票費(不含園中園,大型活動期間除外)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

  交通路線:南門:公交13、116、62、44、800、606、684、特2路;地鐵2號線雍和宮或安定門站;西門:公交104、108、124、27、104快、358、119、407、328、803、18、758、850、113、858、644、643、430路;東門:公交125、117路;地鐵5號線和平裡北街站。

  日壇

 

玩轉北京五大壇 看看“壇子”裡的皇家祭祀文化

  日壇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朝陽區日壇北路,距北京市中心約10公裡。是古典式園林人文旅游景點。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1530)。解放前,古建被毀,被盜,使得日壇變為一片廢墟。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51年決定將日壇開辟為公園。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征用四周土地,將公園面積擴大到206200平方米,向游人開放。

  日壇裡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雖已成為傳說,但也能即新景而生懷舊之情。落日余晖之下,日壇公園以其古牆新樹迎接著遠近游人。

  日壇是北京市著名文物古跡“五壇”之一,是明清兩代帝王朝拜太陽神的地方。現占地面積206200平方米,其中綠地覆蓋面積173192.52平方米,綠地面積124273.36平方米,水面4700平方米,古建占地面積10357平方米。園內古樹44株。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在保持原有古老的文化底蘊基礎上增加了現代設施,進行了景區改造,具有趣、幽、靜、雅、美之特色。日壇公園先後建立了兒童游樂場、垂釣區等娛樂項目向游人開放。1992年以來舉辦音樂節、春季花展、晨練匯演、古樹認養等突出文化內涵的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觀有園壇、西天門、北天門、神庫神廚、宰牲亭、具服殿、祭日壁畫、西南景區、曲池勝春、玉馨園、牡丹園、老年活動區等景觀。日壇西向,祭台為白石砌成的一層方台,正西有白石棂星門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棂星門正對的外壇至西天門為神路,是帝王祭日的必經之路。

  主要景點

  具服殿:為一方形院落,北為正殿三間,南向。正殿左右為配殿,各三間,東西向,四周有宮牆。是皇帝休息更衣之所。

  西南景區:融合了江南庭院的湖光山色和古樸典雅的北方園林風光。景區有近4700平方米的湖面。湖畔倚建古色古香的水榭、畫舫、小園亭,湖南北架以曲橋、拱橋。湖邊圍繞蜿蜒迂回的小路,沿小路向東走去,有曲徑通幽之趣,登山峭壁眺望,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玉馨園: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景色宜人,穿過蜿蜒曲折的園路,具有40余年樹齡、胸徑為1米的懸鈴木,枝繁葉茂,像一把遮陽傘,為游人帶來一絲絲涼意。

  老年活動區: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西側矗立著6幅民間典故的石雕,融入了日壇公園的文化氣息。栽植了各種樹木和300株名優品種的牡丹,花開時節幽香滿園,給老年人創造了一個優美、安靜、舒適的休息活動場所。

  最佳游覽線路:

  ①北門→馬駿烈士紀念室→日壇博物館→神路→祭日園壇→祭日壁畫→免費健身廣場→兒童游樂園→西南水景區→南門

  ②西門→西天門→神路→清晖亭→玉馨園→牡丹園→宰牲亭→迷你高爾夫→免費健身園→兒童游樂園→曲池勝春園→南門

  ③南門→西南水景區→祭日壁畫→九龍柏→祭日園壇→神路→玉馨園→牡丹園→北天門→北門

  門票:免費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日壇北路6號

  交通路線:1.乘1、4、57、729路公交車至日壇路下車,向北400米即到日壇公園南門。

  2.乘44、800、750路公交車至雅寶路下車,向東300米即到日壇公園西門。

  3.乘112、846路公交車至神路街下車,向南200米;乘43、110、28路公交車至芳草地下車,向西200米即到日壇公園北門。

  月壇

 

玩轉北京五大壇 看看“壇子”裡的皇家祭祀文化

  月壇,又名夕月壇,月壇公園地處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外,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

  月壇公園占地8.12公頃,分為南園和北園兩部分。園內古建為市級文物保護對象。園內種植了大量的松柏及婆羅樹、石榴樹、桂花等觀賞樹種,修繕了鐘樓、天門、具服殿、神廚、神庫等古建築,新建了月壇蟾宮、雙環映月池、廣寒橋、嫦娥奔月雕塑、天香院、攬月亭、月亭、爽月亭、月桂亭等景點,緊緊扣住了“月”的主題,突出了“月”的意境。成為北京一處優美的賞月和游覽勝地。

  月壇又稱夕月壇。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建於明朝嘉靖九年。壇方廣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階六級,俱白石。內棂星門四,東門外為瘗池,東北為具服殿;南門外為神庫,西南為宰牲亭、神廚、祭器庫,北門外為鐘樓、遺官房。外天門二座;東天門外北為禮神坊。月壇壇面以白色琉璃鋪砌,象征著白色的月亮。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夜明之神(月亮)的處所。

  皇帝祭月在每年秋分亥時舉行,主祭夜明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士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古人對月的觀察十分細致,名字的意義都很深刻:每月最後一天為晦,第一天為朔。弦是月一半時的名字,月滿則為望,日在東,月在西,遙遙相望的意思。傳說中月亮車的駕駛員就叫望舒,也名纖阿。但因歲月的流逝,壇台已坦蕩無存。建國後,政府對所存古建築進行修繕,廣植花木,成為一處極富詩情畫意的人民公園。

  祭祀月神並非明清才有,至少秦始皇時代就有,《史記*封禅書》中記載,秦始皇東游海上,祭祀的有名山大川和八神,八神中的第六為“月主,祠之萊山”,即齊國北部,渤海之濱,這種祭祀的方式其實是秦始皇采用了齊國人的建議,後代皇帝也就沿襲下來,但保留下來比較有規模的月壇,大概就剩北京的一座了。

  解放後,政府加強了對月壇的保護與建設,並於1955年將其辟為公園,以供人們休息娛樂。經多年營建後,月壇公園的面積大為擴展。整個公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園以紅磚綠瓦的古建築和規則式的道路為特征,這裡也就是明清時期的月壇。南園是新辟的游覽區,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園路,組成一個自然山水園的格局。其設計建造以“月”為主題,園之名也取為“邀月園”。邀月園中部有一組小院,取“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之意而名“天香院”。天香院南側天闊的草坪上,有數只玉兔,與天香院。

  2006年05月25日,月壇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由明清皇家祭祀的月壇,還有一個詠月的故事:一天晚上,朱元璋祖孫三代賞月,朱元璋讓兒孫作詩。太子雲:“昨夜嚴灘失釣鉤,何人移上碧雲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遍九州。”長孫吟道:“誰將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裡,蛟龍未敢吞。”朱元璋覺得“未得團圓”和“影落江湖”都不是吉兆,果然懿文太子死在朱元璋之前,建文帝沒有保住皇帝的寶座,流落江湖,不知所終。

  月地的碑刻中沒有收錄這兩首詩,可能是傳言不可盡信吧。著名詩人蘇東坡,在他的《次韻蔣穎叔扈從景靈宮》中說:“道人幽夢曉初還,已覺笙蕭下月壇。風伯前驅清宿霧,祝融骖乘破朝寒。”

  主要景點

  月壇又名夕月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南側,南禮士路西側。是北京古代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月壇現存古建築有具服殿、鐘樓等。原祭台呈方形,現存東、西、南、北棂星門。

  月壇公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園以內壇為基礎進行恢復,安排適當的活動場地。

  現月壇北園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有:具服殿;東、北天門;鐘樓;重新復建的東、北、南三側內壇牆;西側有古壇牆遺址;祭壇、神庫、祭器庫、宰牲亭和神廚現由中央電視台發射台占用。

  南園是新辟的游覽區,以山石水池、迂回曲折的園路,組成一個自然山水園的格局。

  有伴月廣場景區、暢月坪景區、靜月軒景區、疏月庭景區、月華池景區、醉月林景區等六大景區。

  門票:1元。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憑本人老年優待證游覽公園免收門票費(不含園中園,大型活動期間除外)

  地址:西城區月壇北街6號

  交通路線:月壇公園北門:公交15、19、42、56、743、13路等。月壇公園東門:公交21、68、691、44、697路等。

  先農壇

 

玩轉北京五大壇 看看“壇子”裡的皇家祭祀文化

  據史書記載,先農壇又名“山川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距今已有五百八十多年的歷史。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山川、神農等諸神的重要場所,亦是皇家最早在城南設立的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

  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努力,先農壇已得到初步的修復和清理。市政府已把先農壇列為搶救文化古跡的重要項目之一。現先農壇已成為市民游樂的一個好去處。

  先農壇原來面積很大,並有內壇與外壇之分,整個南北長度幾乎與天壇相等,而東西寬度較小,僅約天壇的三分之一,總面積約八十六萬平方米。其南面從現在的永定門西街起,北可達永安路;東從先農壇體育場東牆起,西達太平街。壇內設有天神壇、地祗壇、先農壇、太歲壇、觀耕台、具服殿、神倉等重要建築,四周環以各種古樹名木及花草,整個壇內一片郁郁蔥蔥,十分幽靜。

  1912年後,清朝亡了,皇帝沒了,就沒人再去祭壇。先農壇一度被開辟為“城南公園”,供市民參觀游覽。此時先農壇還是一座十分完好的皇家苑宥。到了1926年,軍閥段棋瑞政府,開始拆除先農壇外壇牆,並對外壇牆內的土地進行拍賣,使這座完整古老的皇家苑宥開始遭到破壞。到1929年,先農壇外壇牆已全都被拆毀,只留下一個完整的內壇。

  先農壇是明、清皇家祭祀建築的傑出范例,建築布局基本完整的明代皇家建築群,中國封建社會典章制度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努力,先農壇已得到初步的修復和清理。市政府已把先農壇列為搶救文化古跡的重要項目之一。現先農壇已成為市民游樂的一個好去處。

  先農壇的全部建築由內外兩重圍牆環繞,平面為北圓南方的長方形。壇內建築可分為三組,即先農壇、天神地祗壇和太歲殿。先農壇組包括壇台、神廚神庫、神倉、具服殿、觀耕台、慶成宮,用於祭祀先農和舉行藉田典禮。天神地祗壇用於祭祀大地和山川等自然神。太歲殿是一組雄偉的建築群,用於祭祀太歲。

  先農壇的建築群,包括現存的內壇牆在內,從明代始建到清乾隆期大修,迄今歷經400余年,整體布局基本完整,建築的構築特色及藝術風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特征。這些祭祀建築,根據祭祀活動中的不同要求分為宮殿建築(皇帝祭祀前後的更衣場所、文武百官祭祀後的慶功之地、祭祀太歲的殿宇等)及象征生產等項功能性建築(神倉、神廚、神庫等)。由於使用的不同要求,建築的結構及技藝又有所差別:宮殿建築雄偉壯觀,庑殿或歇山屋面,外表輝煌,采用黑色或綠色琉璃瓦,內部雕造精細,用鎏金斗碩裝飾,格扇門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築內外用金龍和玺彩繪等。其余建築雖然也為廳堂結構,但灰瓦硬山及簡練的裝飾,與前者形成明顯的等級對比。另外,現保留完整的內壇牆,外皮用城磚淌白糙砌,基本為乾隆期原制,內層有明代夯土牆體。牆寬2.2米,高4.1米,牆頂置木椽望板,上蓋筒板瓦。內壇牆四面各設三間拱券門一座,南門與太歲殿建築群置於同一軸線,北門在神倉院與俱服殿之間,東西門基本相對應於觀耕台及先農壇之南。四座門均為磚石結構,歇山頂,黑琉璃瓦綠剪邊,磚柱間額枋上置三踩單翹磨磚斗碩,四座門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門留有清晰的早期龍錦枋心旋子彩畫。

  景點介紹

  太歲殿建築群

  太歲殿建築群位於先農壇內壇北門西南側,是為祭祀太歲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靈之地。其東鄰神倉,西近神廚,南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農壇內壇建築的中心地帶,建築體量為先農壇之最。

  太歲殿組群建築占地約9076平方米,內有四座單體建築,中軸線從南向北依次為拜殿、太歲殿,東西兩側各有廂房11間,建築間用圍牆相連,拜殿兩側牆及東西牆北側共設隨牆門4個。

  太歲殿組群建築,於1987年收歸文物部門管理,同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救性修繕,並根據《順天府志》記載“垣內南北東西各三間”,復建四角值房。現由古建博物館使用,殿內陳列《中國古代建築展》。

  俱服殿、觀耕台

  它們為同一軸線上的建築,位於太歲殿東南,俱服殿在觀耕台之北,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先農時更衣並行藉耕之典的場所。

  慶成宮總平面圖俱服殿建於1.65米的高台上,建築面積392.5平方米,面闊五間27.22米,進深三間(六椽七檩)14.24米,前置254.5平方米的月台,月台與建築台明等寬,南面設十級台階,東西面設八級台階。歇山綠琉璃瓦屋面。檐柱頭有砍殺。殿內明間減去金柱四根,前後檐柱承載長10.48米的七架梁。徹上明造,梁頭及檩枋下均設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碩。檐頭斗碩為五踩單翹單昂鎏金斗碩,明間補間斗碩六攢,次間四攢,盡間為三攢,四周共用柱頭斗碩16攢(包括4攢轉角斗碩),補間斗碩56攢。金龍和玺彩畫。

  觀耕台,現存為清乾隆年間建造(明代為木制高台)。觀耕台占地面積約508平方米。台高1.9米,平面方16米,東、西、南三面設九級台階,台階踏步漢白玉條石邊沿雕刻蓮花圖案。台上四周有漢白玉石欄板,望柱頭為龍雲雕刻,地面方磚細墁。台底須彌座由黃綠琉璃磚砌築,琉璃磚上雕刻花草圖案。台須彌座結構層次完全依《清式營造則例》規制,為典型的宮殿壇基建築。

  1997年,育才學校圖書館從俱服殿搬出,同期,市文物局撥款將俱服殿及觀耕台做了全面修繕。修繕中根據早期照片恢復裝修原貌,即前檐五間通開四扇格扇門,後檐砌牆。格扇形制為四抹頭,菱花為三交六碗。並依室內彩畫規格對外檐大木做了彩繪。

  神倉

  神倉位於太歲殿東部,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建築。神倉有“天下第一倉”之譽。據《唐土名勝圖會》卷四載:“仲春吉亥日,皇帝親到耕地”,“至秋夏,奏聞結實,就擇吉日,貯之神倉。祭祀天地啐宗廟社稷時使次粢盛。”

  神倉院占地面積約3435.9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軸線從南向北為山門、收谷亭、圓檩神倉、祭器庫,左右分列倉房、神倉、值房各三座。另全院從圓檩神倉後設牆分成前後兩院,中設圓門。

  神倉院建築彩畫,除收谷亭為雅伍墨旋子彩畫外,其余均為皇家祭祀建築特用的雄黃玉旋子彩畫。

  1994年,占用神倉院的單位全部遷出,同期,市文物局撥款做了全面修繕。修繕時,根據現存窗框及早期照片,全院恢復原四抹頭方格菱花格扇門窗,並於院四角增建格調一致的辦公配套設施。

  神廚

  位於太歲殿之西,院落軸線外南部為先農神壇,西北圍牆外有宰牲亭。

  神廚院占地面積約3790平方米(不包括宰牲亭),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間,以藏神牌,東為神庫,西神廚,各五間,左右井亭各一”(《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五)。

  神廚院建築彩畫,均為墨線大點金龍錦枋心旋子彩畫。宰牲亭外檐彩畫,無地杖,直接繪於大木上,內檐彩畫為旋子彩畫,枋心圖案不清。

  1998年,育才學校校辦工廠遷出,同期,市文物局撥款做了全面修繕。修繕時在拆除瓦面後發現所有建築屋面灰背均用白灰鋪設,根據文物修繕不改變原狀的原則,修復後的屋面仍用白灰鋪設。修繕中雖然各殿留有板門直棂窗的卯口遺跡,但由於使用功能所需,也為全院的統一,最終采用了正殿現有窗框的形式,將院內門窗統一為四抹方格菱花形制。同時,對院門平面條石及木架尺度勘察後,根據清營造則例規制對大門做了復原。

  慶成宮

  慶成宮位於先農壇內壇東北部,與內壇的幾組建築基本處於東西同一方位上,慶成宮明時為山川壇齋宮,清乾隆年大修後更名為慶成宮,作為皇帝行耕禮後休息和犒勞百官隨從之地。

  慶成宮坐北朝南,東西長122.84米,南北寬110.14米,占地面積13529.6平方米。中軸線從南向北依次為宮門、內宮門、大殿、妃宮殿(此名系2001年修繕中在四角套獸及某飛椽身上發現的題跡,因該殿名稱無記載,故暫用此名),大殿、妃宮殿間東西兩側有東西配殿,內宮門與大殿間院牆東西各有拱券掖門一間。慶成宮整體布局為院中院,內外宮門形成兩個大的院落;建築集中在軸線北部的同一高台上,周有圍牆相連,形成一座封閉的院落;妃宮殿左右與配殿用圍牆相連形成一小院;建築高台兩側又各為一個院落,其後牆為慶成宮院牆,並在院牆上設牆體門,而院南牆與其相對應處開隨牆門一座。院內所有建築及圍牆全部為綠琉璃瓦。大殿及妃宮殿均用金龍和玺彩繪。

  慶成宮組建群,於2000年收歸文物部門管理,現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搶救性修繕。

  北京的先農壇創建至今已有580余年的歷史,500多年的風雨滄桑,從本源文化的創意到為帝王服務的建築而今成為文物聖跡,它無處不體現著歷史、文化、藝術的價值。如今雖然外壇已成體育運動場所,但內壇在歷史的洗禮中古柏成蔭,修葺後的建築群屹立其中老當益壯更顯輝煌。在先農壇古建博物館內陳列著的世界建築史上自成體系的《中國古代建築展》,使先農壇的全部建築也成為其展覽的組成部分,身臨其境更能體會到民族文化與藝術的韻味。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東經路21號

  交通路線:乘17、20、36、54路站先農壇下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北京哪些地方適合年輕人去玩?

  北京的景點太多了,有些時候想出去玩不是沒地方去,而是可去的地方太多,讓人很難選擇,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比較適合年輕人玩耍的地方,不知道這些地方您更喜歡去哪裡?  798藝術區     主題

北京門頭溝妙峰山 民俗花會的朝聖地

  花會最早稱香會,屬於民間組織,始見於明朝中葉,花會有“文會”和“武會”之分。“文會”:各種行業都有自己的會,如&ldquo

2011房山區“十一”黃金周旅游攻略

   ●房山旅游簡介    房山地處北京西南,面積2019平方公裡,區府良鄉距北京城區22公裡。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多彩,得天獨厚,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

中國蟠桃第一鎮---劉家店寅洞村觀光園

  美麗的平谷處處都閃現著農民興致勃勃的豐收景象!徒步走在山間地頭,路旁的果樹地裡散發出了一股股濃濃的桃香,中國蟠桃第一鎮——劉家店、京郊大桃第一鎮—&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