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台灣本土游 >> 台灣綜合旅游攻略 >> 不一樣的視角,走進台北
不一樣的視角,走進台北
編輯:台灣綜合旅游攻略

一直以來台北都是以一種忽遠忽近的距離出現在我們的文化想象裡。
尤其是對於一水之隔的福建人,台北是小時候父輩們提起的誰誰誰家爸爸謀生的都市,是卡拉ok房裡循環播放的閩南語歌謠,是吳念真劇本裡的古早鄉情,是偶像電影裡歲月流逝的小清新,是從來沒有去過但卻熟悉無比的地方。
台北也許不如北京大氣,不如倫敦古典,不如香港熱鬧,不如紐約摩登,但卻是最有人情味的一座城。城市不大不小,人與人以一種舒服的距離和關系存在。城市建設的細節體現著人文關懷,從地鐵的排隊線和等紅燈的秒數顯示可見一斑。車水馬龍的轉角便是城中村落,靜谧安詳。美食寄於巷弄,常在步行的范圍之內便可得到。
正是因了如此,台北算是全世界最適合散步的城市之一,而唯有一路穿街走巷,才能以最美的節奏,看盡一座城市真正的面貌。私享的台北散步地圖和於其中發生的故事都在這篇寫給台北的情書圖文裡。
台北有什麼鮮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點?
[永康青田:文藝美食小村落]
東門捷運站5號出口沿著信義路二段走兩分鐘便可拐進永康街。不似夜市那般嬉鬧繁華,卻也遍布著台北地道的美食小吃。路口的天津蔥抓餅永遠大排長龍,不遠處的府城美食可以吃到地道的台南風味,躲進大隱酒食還真有一種隱於鬧市的感覺。時髦的咖啡館,講究的茶屋,漂亮的服裝店,永康街就是每一條小巷都能找到驚喜的地方。
黃昏時分的青田街,退去了正午的炎熱,陽光的濃度正正好,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地面,秋末的蟬鳴和民居巷弄裡的輕聲細語提示著安寧。日治時期這裡曾是台北帝國大學教授的宿捨區,如今絕大多數的建築已不再保有原有的樣貌,只剩下綠蔭大道和古木參天提醒著我們歲月的流轉。
沿著車水馬龍的金山南路走,在二段203巷往內一轉,風景變幻,一大片的日式宿捨群,仿佛電影裡的場景一般。這裡有舊名「錦町六條通」,在過去是總督府基層公務員宿捨,不大的空間如今看來卻也小巧可愛。曾經這些房子是沒有圍牆的,僅以七裡香作為綠籬,如今則改為紅磚牆,別有一番風情。
永康青田,就是這麼一塊歷史和現代交匯的美妙之地,是品味台北的最美散步路線。
[寶藏巖:隱藏在山裡的藝文社區]
誰也沒有想到曾經的佛教山寺以及附近的違章建築後來會發展成為台北最有活力的藝文社區。
從熱鬧的汀州路上轉個彎,經過五彩斑斓的塗鴉街,就會來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彎彎曲曲的小徑,沿途是綠色林蔭,古老破敗的老宅依山勢而建,起起伏伏,錯落有致。
寶藏巖最初只有一個尼姑一個廟。1960年代開始,台灣軍方就默許外省人在此定居,到了1980年已發展到兩百多戶,2004年台北市古跡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將寶藏巖定為歷史建築,不過市政府仍堅持所有住戶需搬離,並於2007年年初完成遷村計劃。
雖然人走茶涼,但寶藏巖保留了四十多年前的聚落形態,並搖身一變成了國際藝術村。當初盤踞於山坡上不利於居住的違章建築,現在卻是藝術家們趨之若鹜的熱門場所。
2006年,紐約時報將寶藏巖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跟101大樓並列。消失的城中村落的復活,正是人們懷舊情懷的延續。


[廈門街牯嶺街:台北文學城南舊事]
1895至1945台北都市計劃的擴張版圖逐漸往城南發展,牯嶺街廈門街一帶由此興建了許多官捨。這些早期建築多為木結構,雖應台北盆地夏日高溫濕度高的自然環境改善了建築工法,仍不敵歲月凋零。
牯嶺街60巷81巷,城南綠帶從植物園蔓延至日式宿捨區,枝桠翻過圍牆固執地開花結果,長成成片的綠蔭。老屋有的改建,有的正在整修,已然看不見當年住過的老教授老學究的身影。只有高牆內色彩鮮艷的鐵門和花鳥庭院還時時透露著當年的生活氣息。
二十世紀初,那個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為方便溝通往來,文人、編輯與出版社聚集在城南廈門街一帶,台北重要的文藝刊物《文學雜志》、《現代文學》都在此誕生。爾雅、洪范也曾在此落腳。詩人余光中曾住在廈門街113巷,在《月光曲》一詩中形容:「廈門街的小巷纖細而長,用這樣干淨的麥管吸月光,涼涼的月光,有點薄荷味的月光」
時過境遷,這裡依然是記憶裡浪漫的台北文學故鄉,老屋老樹在夕陽和秋風裡說著一段又一段城南舊事。
[大稻埕:淡水河畔老台北]
遇見大稻埕純屬意外,它本不在我的旅行地圖之內,但一來我住的旅館就在這一帶,二來,旅店老板大稻埕分店開張,非拉著我去參觀,於是,它便成了我的游記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稻埕位於台北城的西邊,是在民生與南京中間的小區塊。據久居於此的朋友描述,從清朝末年到日治時期,這一小塊地方是台北最為繁華的地方,緊鄰著淡水河的地理位置,讓它成了台北通商最重要的港口,當時的外商五大行先後來這裡設立分公司。可以說,大稻埕是全台灣「洋化」最早的地方,在台北,只要聽見這個人出身大稻埕,絕大多數人得反應都是「這人身家底子一定不凡!」
大稻埕曾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永樂町,而其中最有名的老街迪化街則被稱為永樂町通。地如其名,這裡有繁華商鋪如紡織布商,南北貨和藥店等,還有各色娛樂場所如永樂座戲院、淡水戲館和江山樓等等。
清早散步大稻埕,賣早餐的小食鋪已開始吆喝,老人們就坐在路邊吃著米粉湯聊著家長裡短。因為商業中心東移而逐漸沒落的大稻埕依然散發著懷舊而老派的緩慢風情。
近年台北興起的老屋新生運動又重新喚起這裡的生命力,迪化街上一棟一棟原本頹敗的老屋,都變成了藝廊,咖啡館。新與舊的融合,要遇見真正的老台北,不妨挑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來大稻埕穿街走巷吧。
[艋胛:古早味的舊城物語]
對,就是那部「生猛又華麗的青春動作片」「艋舺」讓我一下就注意到這裡,雖然後來台灣朋友反復跟我強調其實拍攝地是基隆的廟口夜市,但這裡的故事感實在讓人很難不駐足停留。
艋舺的舟字邊也有一頁風土。早年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著番薯等農產品來到這裡和漢人交易,漸成村落,艋舺一詞即是平埔族語「獨木舟」Moungar的譯音。像電影裡敘述的那樣,艋舺是「台北第一街」所在地,不過最終因為排洋排外漸漸式微。或許正因民風保守,今天的艋舺仍保有許多傳統佛具店,糕餅店,老旅社,青草巷,一個鮮活的庶民生活博物館。
晚上在夜市覓食,誤入艋舺花街,那是華西街夜市巷子裡藏匿的摸乳巷(非鹿港摸乳巷)。海派小姐(大嬸)站在窄的只夠一人通過的入口接客,見我孤身一人非要拉著我聊天,話題涉及她昨晚遇到的某某客人弄得她有多累和腰肌勞損,匍匐的胸部讓人好生害羞。
不論是晨早喝茶曬太陽的老人,還是夜裡脂粉味濃郁的小姐,艋舺處處充滿著草根味,那更是老台北特有的人情味。
[民生社區:小資情調的理想生活]
據說早些年你若問台北朋友夢想的住宅是在哪兒,他們的回答很可能是民生社區!1960年代規劃,這裡是台北最早規劃的美式田字形社區,轉角即公園,巷道超過六米,寬防火巷,近松山機場,多數地區有樓高限制,周圍種滿了大樹,如今已茂密成林。
這裡幾乎看不到游客,完全可以順著玉蘭花的香氣隨意漫走。幼稚園一條街滿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隨處可見的餐廳和咖啡館,累了便可坐下休息。街角的公園,有四世同堂的一家人,也有午間坐著乘涼閱讀的白領少女。
公寓的樓下開滿了各式小店,每一間都帶著主人沉沉的生活美學之夢。從門口的花牆,到內裡的畫框,無一不見用心。所謂的小資,在這就能看到毫不做作的理想范本。
來民生社區就是學習過生活,用心品味每一天。
[結語]
舒國治談論,人習慣於找尋昔年生活的影子與氣味。早年的日子過得愈緩慢深刻,追索於今日之與昔相似的情懷則愈濃。對於從小在小鎮長大的我們,台北寄托了太多的似曾相識的情愫。本頁面圖片均出自欣欣自有版權圖片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吃在台灣:一次不錯的環島覓食路線

我一直覺得台灣的美食跟我所追求的,是在同一條道上的,平民的和親切的,就如這裡的人們給我的印象一樣。雖然說去過幾次台灣,但也沒有底氣說自己對台灣的美食了如指掌,只是吃過幾次,也算是有一點了解,但凡當地人愛吃的,都不錯過便是了

台灣之美,只去一次是看不完的

    與西藏和青海的豪邁大氣不同,台灣的親切與溫和,來自於小細節中帶給人的貼心、驚喜和感動。    腦海中對於台灣的記憶,是鵝黃色的,呼吸中帶著一股鹹鹹的海水的味道,清新而溫熱。就

2016全台10大超人氣夜市

夜市是去台灣旅行最不可錯過的環節之一,琳琅滿目的小吃,熙熙攘攘的人潮,不吃到扶牆出來簡直對不起自己!台灣各地遍布夜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攤子,可能是聞名全台的百年老店;那些看似普通的小吃,也可能飽含老板幾十年來對純正美味的

台灣旅游特色美食全攻略

台灣是一個美食天堂,台北,高雄兩個大的都市,總會有許許多多的饕餮美食雲集,若想吃海鮮,花蓮、墾丁、是個好去處,在那裡,吹著海風,吃著可口的海鮮,十分的惬意;九份的夜市很熱鬧,甜品、燒烤、應有盡有。台灣人的愛吃是很驚人的。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