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旅游基礎知識 >> 旅行常識 >> 小貼士:教你如何購物“不吃虧”旅行小知識
小貼士:教你如何購物“不吃虧”旅行小知識
編輯:旅行常識

眼下正是商家促銷的高峰期,“滿200返200”、“滿200返300”、“滿200減100”的宣傳廣告比比皆是。商家的促銷方式激發了人們的購物熱情,但許多消費者買了東西後才發現,有一些東西並不是必需品,甚至有些多余,並且手裡的一大把購物券要花出去也不那麼容易。那麼如何購物才不會“吃虧”呢?購物行家給出了一些建議。


  莫為湊錢多買東西


  商家促銷一般都使用“滿××返××”或者“滿××減××”的促銷手段,消費者也因此能夠得到一些實惠。不過,為了湊夠優惠的錢數,很多人買了本不需要的東西。因此專家提醒,千萬不要為湊錢數而多買東西。


首先,消費者應該選好需要購買的全部商品後統一交款,而不要一件一件交錢買東西,更不能急於購買返券商品。消費者最好將要買的東西全部挑好,開齊了小票,然後仔細計算哪些用來返券,哪些用來花券,然後再一起到收款台結算,這樣也省去了多次排隊的麻煩。


  在返券促銷的商場購物時,應該首先把看中的商品分類,看清哪些是無條件參加活動的,哪些是只返券不收券的,哪些是只收券不返券的。然後分別將可以返券的金額、收券的金額計算出來,用既可以返券又可以收券的商品來彌補前面數字的差額。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消費者購買的商品還差幾十元就可以再得到一張返券,或者再獲得一次減現金的機會,那麼在您沒有需要購買的東西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為湊錢而購物。無數經驗證明,這種情況下購買的商品有超過90%是“壓箱底”的東西。如果不願浪費那張返券,那麼可以為湊券補買絲襪類價格不高的易消耗品。


  學會精算返券折扣


  如今的商家最喜歡使用購物返券的促銷手段,不過,返券與直接打折可不一樣,如果計算不好,消費者很難享受到最實惠的折扣。因此,專家提醒消費者,出門逛街時可以自備計算器,精算返券折扣。


  例如,“滿200返100”最低相當於幾折?其計算公式是200(實際花的錢)÷( 200+100)(買到東西的總價)=0.67。約等於6.7折,而並不是想象中的5折。因此,這個折扣的最優條件是所買的兩件東西正好是200元和100元,但實際情況幾乎不可能,如果兩樣東西價格都有零頭,折扣就更少了。


  再比如商場舉辦“滿200返200”的活動,一件衣服標價420元,參加活動;一件化妝品300元,可以收券,但不返券;一雙鞋280元,返券但不收券。應該怎樣買最劃算呢?首先應該買鞋返券:現金280元,返券200;把返券用於買衣服,補交現金220元,又返200券,再用於化妝品,補交現金100元,平均折扣為: (280+220+ 100)÷( 280+420+300)=0.6(6折)。這樣一來,消費者就可以得到最優的收益了。


  不要“湊合”買衣服


  商場促銷自然能夠吸引大批顧客,不過,有一個缺點是在眾人搶購的情況下,很多服裝、鞋類的尺碼已經不全。但是,一些消費者為了圖便宜,不在乎尺寸上的差距,感覺穿著差不多就去交錢拿貨。專家提醒,這樣購物非常不可取。


  上周末某商場品牌服裝專櫃,一位女士在挑選大衣,見一旁有顧客也相中她手中的款式,她便急急地試穿了衣服,盡管勉強穿下還是照買不誤;消費者李小姐去年底在一家商場的“滿送”活動中買了件尺碼偏小的棉外套,因為不合身,一直埋藏在衣櫃內。其實像她們這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大一碼沒關系,墊雙鞋墊應該可以”;“長一點不要緊,反正可以改短”;“瘦點正好春秋時穿”……經過一輪輪的“滿送”消費,“雞肋”服飾開始出現。


  商場裡很多消費者為了算額度,在不同的專櫃前奔波。更有甚者粗看款式,精看價格,只要和贈券相符,就急忙開票,生怕便宜被別人占去。在瘋狂搶購的興奮消退後,不少消費者開始為自己一次次搶購來的商品無處消化而發愁。


  針對衣服的“實用性”,專家提醒買衣物前最好問自己“我喜歡嗎?適合我嗎?有用嗎?”三個答案都一致,再摸摸錢包的容量,決定要不要購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關於戶外帽子選擇的一點建議

帽子在戶外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不影響功能性的前提下,選擇一個適合你的漂亮帽子亦有講究。戶外運動的地點、天氣、氣溫不同那麼佩戴的帽子種類也將有異。多數人因為固有的觀

中國最美五大湖集錦

        游山玩水,昨天給大家介紹了中國最美十大名山今天我們繼續說說玩水,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很多出

中國最美十大名山集錦

        五一剛過,相信很多朋友也都剛游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了。下半年的假期會比較多,而且假期的時

五種不可選的露營方式

夏日的夜晚,帶一頂帳篷,和愛人或者朋友,去海邊或者山裡露營,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免欣欣然加入一些可以制造浪漫氣氛的小環節,這無可厚非,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