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游記 >> 尋找上海的“798” 
尋找上海的“798” 
編輯:上海游記
所屬景區:上海

北京歸來,“798”是記憶裡揮不去的香酩,隽永,悠遠,美麗,平靜,愉悅。城市需要藝術家,有藝術家的城市是飽滿的,快樂的,幽默的,寧靜的,幸福的;城市沒了藝術家,便會變的干癟,無趣,乏味,痛苦,不幸。然而藝術家是需要土壤的,也許不用很遼闊,很富饒,但卻是豐潤的,滋養的,平靜的。懷著對北京“798”的思念,我google到上海的幾個創意園區,用一個周六的時間品位了上海藝術家的土壤。

1933老場坊――幾何的哭泣

1933老場坊位於虹口區的沙徑路,一條小小的不起眼的馬路,跟出租車司機說溧陽路周家嘴路口就可以找到。出租車下來,河邊的一隅,它“大隱隱於市”的躲藏了76年。早上10點不到,已經有不少背著長槍短炮的色友了,更多的是老外。進入建築內部,縱橫交錯的幾何形的窄道穿越頭頂,不知所措;裡面頗象歐洲的城堡,陰冷,淒涼,樓梯坡道電梯,迷宮一般;結實的水泥建築,看上去堅固凝重。來到5樓,穿過一個大廳,走出一個小門,就是屋頂,旁邊蘇州河支流的河道交匯,老場坊就在這裡見證上海時代的變遷。

1933年,老場坊建成,它是工部局的屠宰場,2006年,老場坊被定義為創意產業園區,修復招商。1933年,民國成立了,日本人還沒來,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份;2006年,改革開放28周年,老場坊揭開神秘的面紗,面向世人,這是一個璀璨的年份。

Google一下老場坊的設計者,我沒有找到他的姓名,或許已經被歷史遺忘,無論他是誰,應該已經不在人世,但他的設計會替代他講述那年的故事。穿越於縱橫交錯的窄道,我隱隱能夠聽到屠宰場裡被宰殺的牛的哭泣,它們的血淚凝固在老場坊幾何形狀中間,沉默著。隔岸是虹口區第一人民醫院,我出世的地方,我出生的那年,老場坊還是遠東第一屠宰場,生命的開始與結束,間隔不過蘇州河支流窄窄的河道。

除了4樓一個攝影展,老場坊沒什麼地方和北京的“798”相似,底樓已經招商完畢,幾個咖啡館,幾個創意小店,3樓是“蘇浙匯”,其余的地方空空如也,觀光者可以自由走動,廁所修的很干淨高檔,感覺這裡會是下一個“新天地”。

寂寞的“M50

從老場坊出來到莫干山路50號,這裡的名字就叫“M50”,簡單,清爽,快捷。出租車下來,馬路對面停著一輛錦江大巴,一個導游拿著旗子等在入口處,這裡居然有旅游團?接著就看見陸續有些老外從裡面走了出來,不少人手裡拿著剛剛買的藝術品。網上有人說“M50”比起北京的“798”要商業很多,看來不假。大巴帶著導游和游客走了,“M50”就剩下我們了,此時已經是中午11點半,雙休日的晌午,這裡寂寞,寧靜,安詳,太陽高調的照耀著由廢棄的老廠房改建的藝術園區,藝術家們則低調的蝸居在寬敞陰暗的創作室內。“M50”才是我心目中上海的“798”,一個咖啡館,散落四周的畫室,工作室,寂靜,清幽,信步走來,畫室中的工作者不會抬頭凝視,你可以盡情欣賞,作者和畫者的交流無需語言,看懂了,明白了,默默點頭,微微一笑,也就夠了。空氣中充斥了藝術家的憤怒,情感,歡笑,苦惱,而你要做的僅僅是默默的看,慢慢的走,淺淺的笑。

如果說遺憾,那就是“M50”太小了,小的不及“798”的十分之一,798的前身是軍工廠,M50的前身是棉紡織廠,上海的藝術家們就這樣棲身於蘇州河邊上這小小的破舊的廠房中,寂寞的延續著夢想。然而,寂寞是好的,寂寞的藝術家才不會讓才華在利益中腐蝕,折舊,消融,寂寞中,他們的情感,憤怒才可以爆發,喧嘩。。。。。

田子坊――還我睡眠

“M50”出來,打的到泰康路的田子坊,泰康路210弄,就在思南路路口。先在泰康路上的“吳越人家”吃了午飯,暖暖的蘇州味道,實惠的價格,很上海的服務。

田子坊是一個弄堂,在弄堂裡面長大,我的記憶並不浪漫,更多的是吵雜,喧嘩,擁擠和悶熱,今天的田子坊也是這樣。時值初夏,太陽的光芒毫不吝啬它的熱情,窄窄的巷子裡面擁擠著人,店鋪,酒吧,小飯店,空氣中充斥著燥熱,喧鬧。隨便走進哪個小店,店主第一時間迎上來,熱情的講解著自己的產品。這裡如果有創意的話,更多的是色彩,是做作,是故作風雅,這裡絕不是“798”,更象麗江商業化的古鎮,只不過這裡的產品有讓人驚喜的原創,但不菲的價格卻讓人望而卻步。弄堂深處是各色餐飲,整條巷子全部都是老外,他們喜歡這樣的馬路集市,喜歡中國人未經修飾的老房子。抬頭一望,石庫門二樓的老虎窗口大大的貼著“還我睡眠”,樓下的老外們喝酒,聊天,大笑,餐館小小的廚房不斷冒出油煙,把本已窄小逼仄的巷子弄的更加壓抑而無可忍受。世代居住在田子坊的居民,面對高價的樓市,只能屈從於著矮小狹窄的石庫門,忍受著老外的夜夜笙歌,無法入眠。

8號橋,藝術家?廣告商?

田子坊出來,順著思南路往北走,到建國路右轉,5分鐘步行就到了8號橋。雙休日的8號橋就象雙休日的商務樓,安靜的出奇。中間有一個展廳,展示著不少有創意的工藝品,除此之外,就都是廣告公司和設計公司,雙休日大門緊閉。這裡沒有藝術家,有的只是設計師和廣告商。美術學院畢業,如果不做畫家,廣告公司或者設計公司都是不錯的選擇,即不丟棄所學的藝術又能夠在上海這樣的商業社會取得不錯的收入,過著體面的生活。8號橋靠近延安路高架是一家有檔次的日本餐廳,幾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坐著吃飯,桌上攤著設計稿和圖紙,雙休日還在這裡商業會談。

上海還有“四行倉庫”和“蘇河藝術”居說也具有藝術氣息,可惜一個周六無法一網打盡,留到下次吧。總體而言,上海這零落散亂的創意園區不如北京一個“798”,可能是城市的氣質不同吧,北京的更加飽滿豐潤,上海則顯得精明細致,唉,又懷念起北京的“798”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