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旅游攻略 >> 在楓泾過大年初一
在楓泾過大年初一
編輯:上海旅游攻略
新年第一天清晨就被不斷的鞭炮聲早早喚醒,居然再也睡不著了,干脆起床。嘴裡咬著湯圓一邊琢磨著:往哪裡逛逛來度過著新年的第一天?我可要對得起大年初一的早起。市中心不行,這塊陣地要讓給廣大來自五湖四海的同胞們,到外地麼又擔心買不到回來的票。忽然我想起了楓泾,這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

楓泾是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有1500多年的歷史呢,而她的歸屬也挺有意思—曾經以河為界分屬江浙兩省,在解放後才劃歸上海。那裡具有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情,這是我喜歡的。尤其吸引我的是據說那裡旅游開發時間尚短,,大部分民居仍原樣保留著,可使古鎮游不致於變為小商鋪游。

心動不如行動,馬上翻出以前從攜程上獲得的行程寶典,顧不上外面的彌漫大霧,出發喽。在公交車上不斷聽到什麼高速公路限行或什麼路段封閉的消息,一心只祈禱太陽公公快點露露笑臉吧。哈!祈禱真管用!當我十一點趕到西南汽車站時,居然已是陽光普照了。

十一點一刻准時發車,走高速就是快,才打了個小盹兒,五十分鐘後我就站在了楓泾汽車站了。其實可以和售票員提出在楓泾牌坊的地方下,這樣到景區近點,可惜當時我在補覺錯過了。才下車,好象覺得來錯了地方,周圍都是新樓房,甚至還有高層。但我堅信前輩們的經驗,根據寶典指示,出站向右,閃過幾輛三輪,沒幾分鐘就來到了校園路,這裡會看到一塊指往景點的牌子,根著指示牌走就行。這附近還有景區的地圖,研究之下,我的結論是只要沿著小河走就是了(事後證明這是對的,因為景區真的很小)。

很突然地,就站到了景區的門口—這裡有水泥路和石板路的分界線,在線外就是現代的鋼筋水泥的世界,而線內北大街上就是年代久遠的水鄉民居,沒有過渡,只有那條分界線。無論如何,我的游程自此開始了,情緒好象還沒調整好,難道“世外桃源”就離我們這麼近。

踩在石板路上的感覺還真是不錯,是否因為石板的透氣性好,人就接了地氣了?(人要接接地氣,這是我那快九十歲的奶奶常說的,照此推論,走在泥土地上應該感覺更好。)

開始時沿河是一排住房,倒把水鄉的主角—楓泾市河給擋住了,因此北大街兩側的民房反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今天是大年初一,這裡幾乎家家戶戶的門上窗上都貼著紅紅的窗花,有的人家還有對聯,不過都是式樣很樸素簡單的那種,仿佛體現了當地人平和的心態。又有新發現了:這裡怎麼都是木門啊,平時見慣了周圍的鐵門(還有雙層的鐵門),木板門可真讓人有親切感,有的木門已經經歷了好些年頭了,手摸上去都有軟膩膩的老木頭的感覺了。甚至還在一家鎖著的門上看到了那種很老式的搭扣鎖,主人出門了,他們還真放心讓這個老古董來守家。雖然已是中午,這裡倒有一半的人家門窗緊閉(大概出去拜年了吧),小街上的人也不多,確實象網友所述開店的人家很少,大家照舊過著自己平淡的日子。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一路走過了丁聰明漫畫館(沒進,因這不是我此行的目的,但院內的那科老樹還是頗有意思的)、施王廟(一看就是才落成不久的,因打算去性覺寺,所以這裡也不進了),然後小橋流水就出現了。這是一座無名的石橋,站在橋上向東可以看到楓泾市河的一角和對岸的雙亭廊,水面略有微波,映著此刻燦爛的陽光,閃閃爍爍的。下了橋,小河再次失去蹤影,依然是此前的民居和窄窄長長的石板路。楓泾仿佛猶抱琵琶半遮面,尚未將其美麗全部呈現出來。

依然信步前行。這次吸引我的是深深的弄堂—楓泾建築的特色之一。可惜沒有導游,當天也幾乎沒有什麼旅游團,因此沒有蹭到導游詞,對這麼多狹窄的弄堂也就不知其所以然了。根據所了解到的資料,這裡的弄堂並不是正門(正門在邊上,基本關著),而是供幾戶人家共同出入的常用通道。 我走進了一處特別黑的弄堂,大約有十多米長,僅靠中間部分一扇不足一平方的木窗從天井取了點光,真黑,踩著略有些不平整的地面搞不清盡頭處的情況,還真有點探險的味道。經過木窗時,不經意地望了一眼,外面是一個小院落,稍顯擁擠,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綠色。接著走到底,弄堂向左拐了,“出口”到了,裡面才是住房。可是沒容我進一步“入侵”,忽聽得一犬狂吠,嚇得我落荒而逃。突然靈光一現,這莫非就是“姐妹弄”—我曾在一篇游記中見過如此的描述。退回到街上一看,果然如此,那位前輩沒說錯,包括那只狗的態度。也許,主人已經習慣游人的穿進穿出,此間未聽到一點人聲,可是忠心的狗兒依然在提醒我們只是過客。姐妹弄的名字大概是源於兩條窄長的弄堂比鄰而造,在我走的那條的右側也是個類似的弄堂,只不過那比較亮,當時未引起我探險的興趣罷了。

現在,北大街上越來越熱鬧了,很多人家都飄出了飯菜的香味,通過那些半開半掩的門可以看到一幅幅團圓的畫面—今天是大年初一呵。零星的小店開始多了,馬上就要到景區的中心了。果然,過了一座類似石拱門的建築,就可以看到楓泾著名的三橋之一—清風橋。人陡然多了起來,這裡還集中了小吃店、茶樓和小商鋪,和先前安靜的街道相比,這兒簡直是人聲鼎沸。

先避開人潮,我登上了清風橋。在我這個外行眼裡,這只是座江南水鄉常見的石拱橋,沒見有何奇特之處。但走到橋上,楓泾卻猶如畫卷般的慢慢在眼前展開。市河在正午的陽光下緩緩地流淌著,右岸是一排沿河而建的黑色廊棚,左岸則大多是白牆灰瓦的民居。由於河上沒有船只的穿梭,水面呈現出清晰的倒影,隨著時起的微風,一顫一顫的,我夢中的水鄉啊,就是這樣地安詳。坐在橋欄桿上,靜靜地享受著,冬日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暖的,真願意一直坐下去和這裡的美景融為一體。漸漸地,都有些倦意了,好想變成一只小貓,可以趴在橋欄上打磕睡,啊呀,我可不行,那樣的話非滾到水裡不可,看來昨天不該把春晚進行到底的。

抖擻精神,下到橋的另一頭,換個方位看看。要是早個幾十年,我這就算是從江蘇省到浙江省了。橋下是個小廣場,這裡樹著塊石頭,上面寫著“楓泾三橋”,於是聽到喀嚓聲一片。但其實如果人和此石拍在一起的話,基本只能拍到完整的一橋,而且橋將成為遠處次要的背景。倒是繞到石頭後面會有更完整美麗的取景,這時清風橋和北豐橋正好能落入鏡頭的兩側,中間則是古色古香的茶樓,下方的市河水面上還可見到清晰的倒影;但可惜的是我始終也找不到可以將三橋盡收鏡中好位置,不知有哪位高手可否指點一二。在小廣場轉了一圈,發現這裡是兩條小河的交叉處,三座橋將原本相對獨立的四塊陸地連了起來。清風橋連接著南大街和北大街,跨過竹行橋就可以到一路長廊的生產街,而北豐橋則通往和平街。清風和北豐兩橋是石拱橋,竹行橋則是平平的石板橋,三座橋的造型雖說不上出色,但如此地集中,加上與民居流水相配,的確是當地風景的亮點之一。

這時已經一點多了,早晨那幾個湯圓早就不知到哪裡去了,因為是一個人,決定吃點心作午餐。於是返回北大街,找了家人氣旺的點心店,要了一客鮮肉燒賣和一份湯,挑了個靠窗的小桌坐下小憩片刻。推開木窗,外面就是北豐橋,看著橋上的人來人往,望望河對岸的小孩嬉戲,等候點心的時間很快便打發了。開飯了!這裡的燒賣做得好精致:一籠十個,小巧玲珑,白色的薄皮,用筷子提起來是還能見到裡面的湯在晃動。輕咬一口,吮鮮湯,然後嘗餡,是鮮肉加筍末而不是平常所吃的糯米,口味不同尋常的好吃,特在此推薦!用餐完畢,原想泡壺茶繼續在小店裡消磨時間,可一來小店生意實在好,不斷有人過來等位子,二來看到這裡的茶是用玻璃水杯泡的,就沒了興致。其實這裡要是改成茶座就更合適些了,忽又記起小店邊上就是一茶樓,於是出門,但到跟前發現可能是年初一的原因,茶樓似乎沒有營業。算了,還是到別處逛逛吧,我才走了楓泾的一小半呢。

北豐橋就在面前,自然是過橋。在這裡可見到點心店的後面沿河一排均是居民住宅,有的人家的陽台就直接建在水面上,哈哈,這些可是真正的水景房啊。接著沿和平街一路走下去,街上有幾家小店出售楓泾四寶:丁蹄、黃酒、豆腐干和狀元糕。我只買了後兩樣,覺得豆腐干一般般而狀元糕就象比較脆的雲片糕,都沒有很大特色,不過作為游玩時的零嘴還是不錯的。這條街上的房屋似乎是重新粉飾的,但還基本能保留著原來的風貌。有些人家門柱上的石雕有點意思,可以猜猜上面表達的是什麼意義。三百園和游船的碼頭都在這條街上,前者我沒進無法提供詳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參觀一下,這裡的門票既有聯票也可分別購買,還屬於比較人性化的;後者卻因為冬天水位低而不開,頗失望。跑到碼頭邊,看到只有一條空游船孤零零地停靠著,看來想作水上游得等到開春在來了;不過正因為水面沒了游船的打擾,市河可以呈現出兩岸建築物的完美倒影。站在碼頭上,可以比之前更清楚地看到對岸的廊棚,有不少人在憑欄小酌,還有舉家出游的在那裡擺大桌子聚餐,猜想對面應有不少酒家。

繼續沿和平街前行,看到了古戲台,上面都是小孩子在耍,怎麼沒有演出啊?據說一點半前後會有演出的呀,也許新年演員休假吧。從戲台的朝向看,過去台上的演出當是坐在船裡也可以看到的。

轉過戲台,筆直走可以到程十發的祖居,我又沒去(我就是喜歡外面的風景,對展覽什麼的提不起興趣,嘻嘻,好象很沒文化)。右拐是座又陡又高的橋—泰平橋,它甚至高過了岸邊的一些房頂。上到橋頂,這下真是登高望遠了,向西就可以看到清風橋,而橋東面不遠處就是楓泾的新城了,原來古老的小鎮這麼迷你。低頭不經意間發現北岸人家的陽台上幾乎家家戶戶都掛著年貨,過年的氣息就在這裡呢。仔細觀察下,其實每家的陽台式樣都不相同,看慣了千篇一律的商品房,這裡的建築充滿了個性。在泰平橋上見到的只是廊棚的黑頂,但給我的感覺卻比之前更有氣勢,蜿蜒而下,仿佛一條長龍。這裡沒有三橋熱鬧,倒是多了當地人在橋上閒聊,看著好風景拉著家常,生活就是這麼簡單而美好。

跨過泰平橋,我又來到了南岸。橋頭是“東區火政會”,相當於現在的消防隊所在地,裡面可以看到20世紀初的各類消防設備。當年楓泾東南西北各有一個,到如今完好保存下的就剩這個了。

然後,我就步入了最有名的生產街。上海附近的很多水鄉小鎮都有這樣的廊棚,傍河而建,靠水的一邊是欄桿和石凳還有下到河面的台階,靠裡的一邊是住戶。廊棚充分顯示出當地居民和水的難捨難分,走在其間,腦海裡浮現出一幅幅圖畫:或是煙雨迷蒙時水珠從廊沿上滴下,或是居民在台階上取水浣洗,或是往來舟船之間的交易,或是……可惜一切只能靠想象了。這時候傳來一陣歌聲,回頭一看,原來來自於農家樂餐館。客人用餐完畢後,主人即興來了一曲,嗓音雖稱不上優美,但歌詞樸實,氣氛活躍,無論聽者還是歌者都其樂融融。有歌聲相伴,走在生產街上特別輕快,而此刻燦爛的陽光正照在對岸的黛瓦灰牆上,與河面的倒影相得益彰。從東面慢慢地劃來了一條小木船,它一路打碎了完整的倒影,然後河水又恢復的平靜,黛瓦灰牆又再次出現。這裡的風景讓我留連多時不想離去。

沿生產街繼續向西,漸漸地河邊的桌椅多了起來,這裡有不少小飯館讓客人們靠著河邊用餐,即避免了室內的局促又可以欣賞風景,一舉兩得呀。食客們對此很滿意,我卻有點小小的異議,因為這麼做就擾了楓泾原有寧靜的氛圍,而且給象我這麼行走於廊棚下的游客帶來了觀景的不便,不知將來會否有更好的辦法解決。

穿出生產街就可看到竹行橋了,跨過竹行橋則又回到了我上午來過的三橋廣場了。在這裡我看到一位老人家,可能是剛用完午飯,悠閒地倒背著手站在家門口看著,他在看來來往往或匆忙或閒散的游人,真有意思,當我們從四面八方來此賞景的同時,我們也成了這為老人眼中的一道風景了。楓泾真的很小,以我這麼慢的速度三小時已經逛了一圈,一般兩小時足以,當然如果有朋友想進館參觀的,可能會多費些時間。

回到北大街的施王廟,找了輛三輪到網友曾推薦的性覺寺(車費3元)。出了古鎮,經過汽車站,又過了一片新樓,就到了,其實不遠可以走過去。性覺寺是始建於明朝的,其寺額則是康熙南巡時的御書,曾在鹹豐年間被毀,光緒時又重建。年初一門票五元,是在二元的票上蓋了個5元的章,天,這漲價也太方便點了吧;雖說是香火錢,可也沒領到一支香,也許是寺裡的師傅們早已替我燒了。

寺廟小小的,但布局還是有點特色的。進門迎面而來的是一尊露天大銅佛,沒有通常的天王殿,兩側則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其後是個廣場,現在各位大師正在廣場上打掃衛生,估計大年夜的香火旺的不得了,你看滿地都是紅色的香燭殘留。繞或繁忙的大師們,就來到了圓通寶殿前(按我的經驗這個位置一般是大雄寶殿,不知為什麼小小的性覺寺有這麼多處的與眾不同)。進入大殿,依然正面是佛祖背面是觀音,兩邊是羅漢,可就是沒有佛門子弟,哦,大家都在外面忙呢。其實整個寺廟都仿佛是新建的,不象有介紹上的那麼古老,可我偏偏喜歡古舊的建築,所以有點兒失望地從大殿後門出來,這兒有座尚未完工的“九品蓮花塔”(我坐在長途車上就遠遠地望見過),後面就是院牆了。十幾分鐘就走了一圈出來,老實說,我覺得除非是香客信徒,否則性覺寺不太值得一游。

現在差不多是四點了,我原打算這就坐車回市區了,可惜到車站時被告知:因為初一,五點半末班車之前的幾趟車全部取消。不想坐蓮楓線回去,據說那車不走高速,時間特長,於是還是決定回小鎮再逛逛,誰說這不是小鎮的留客之道呢?

再次踏上石板路,感覺又不同了。現在幾乎所有的游客都已離開,而店家也大多正在打烊收攤,但是很多此前關閉的家門卻打開了。石板路上隱隱約約反射著夕陽的余輝,市河依舊平靜地流淌,只是兩岸的建築因漸漸暗下的天色而顯得不如正午時那麼耀眼,但卻讓我覺得更為柔和,走在街上,時時可聞雞犬之聲,這才是真正的楓泾,的確傍晚的楓泾更具魅力。由於時間原因,我沒走遠,只在施王橋附近徘徊了好一陣,看著落日一點點地消失在房頂後,看著宅院樹木小橋慢慢地融入暮色,小鎮要准備入睡了……

我要回去了,在這裡我還只是過客,小小的意外已讓我額外看到了楓泾樸素而原始的美麗。一小時後,我又回到了華燈燦爛的大都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上海玉佛寺景點簡介

玉佛寺位於上海安遠路,上海市著名佛寺,國務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上海市佛教協會所在地。清光緒八年(1882),普陀山慧根法師朝五台,歷峨眉,入西藏,到印度,禮佛後路過緬甸,在當地華僑的贊助下,開山取玉,雕成五尊玉佛。

上海外灘旅游攻略及景點介紹

外灘,上海的長廊,百余年來,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在世人面前。東臨黃浦江,西面為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群”。  徜徉在這裡,我們領略著上海母

從門票到紀念品,廈門人去上海迪士尼愉快買買買的不完全攻略 (購物篇)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海迪士尼票價  上海迪士尼樂園提供平日票和高峰日票選擇。平日門票價格為人民幣370元,高峰日門票價格為人民幣499元。兒童、老年人和殘障游客購買門票可享受7.5折特別優惠,嬰幼兒免票入園。購買兩

上海周邊古鎮風味小吃

充滿陽光的日子裡,最惬意的莫過於來趟周邊古鎮水鄉之旅,小橋流水的宜人景色和低廉的花銷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最吸引人的還是那令人饞涎欲滴的古鎮小吃。在陽光宜人的周末,或蕩著小舟,或臨窗坐在茶坊酒肆裡,邊感受著全然放松的心境,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