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重慶游 >> 重慶游記 >> 2008.5.15宜昌、新三峽、重慶游記(三) - 巫峽、小三峽  
2008.5.15宜昌、新三峽、重慶游記(三) - 巫峽、小三峽  
編輯:重慶游記

2008年5月17日 周六

雖然想早起參加6點半開始的太極晨練,但是實在有心無力。總算拼了在7點起床,在餐廳用完自助早餐就趕往六樓的陽光甲板,早早占領右舷的有利位置,今天要過巫峽了,可以看到巫峽最有名的山峰----神女峰。

巫峽又名大峽,以秀著稱,它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余公裡,是以奇秀飲譽長江。在三峽的之中,巫峽的峽谷最長、最整齊,巫峽的傳說最浪漫。

由於巫山是我國著名暴雨區之一,雨量多,又系石灰巖地區,在長期風雨侵蝕和河川深切之下,形成了氣勢峥嵘、姿態萬千的座座奇峰秀巒,十二峰就是巫山峰林中引人入勝的佼佼者。巫峽以巫山得名。她幽深秀麗,千姿百態,以俊秀著稱天下。

巫山十二峰分別坐落於巫山縣東部的長江兩岸,江南江北各有6峰,各距縣城10-30公裡不等。江北六峰有:登龍、聖泉、朝雲、望霞(神女)、松巒、集仙,均一一可見;江南六峰的淨壇、起雲、上升隱於岸邊山後,只有飛鳳、翠屏、聚鶴可見。十二諸峰绮麗如畫,姿態萬千,古往今來,稱奇天下。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這兩句古詩詞道出人們對十二峰的傾慕之情。

巫山十二峰除峰形秀麗多姿外,變幻莫測、來去無蹤的巫山雲雨也大大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峽區山高谷深、蒸郁不散的濕氣,沿山坡冉冉上升,有時形成浮雲細雨,雲霧之中,有時化作滾滾烏雲,有時變成茫茫白霧。十二峰時隱時現,疑似仙境。有人說:要知中國畫與中國山水的關系,不到巫峽不明白。這話一點不假。唐朝詩人元稹曾賦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了。

古文人多以十二峰名編綴成詩,現錄一首:

曾步淨壇訪集仙,朝雲深出起雲連;

上升峰頂望霞遠,月照翠屏聚鶴還。

才睹登龍騰漢宇,遙望飛鳳弄晴川;

兩岸不住松巒嘯,斷是呼朋飲聖泉。

八點十五分左右,游船終於經過了神女峰。巫峽神女峰高約八百六十多米,臨江聳立一根高約七米,直徑約五米的石柱,隔江遙看若似人影,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雲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雲煙缭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妩媚動人。

神女峰的傳說,在三峽地區流傳甚廣,其說不一。

其一、在大禹治水的年代,瑤池宮裡住著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姐妹,騰雲駕霧,遨游四方。當她們來到巫山時,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間。瑤姬敬佩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精神,決定助他治水。便送給大禹一本《上清寶經》的治水天書,瑤姬還沒有來得及告訴大禹如何破譯這部天書,就被西王母派來的天兵捉拿回宮。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仙宮生活,她們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了峽道,解除了水患。從此,瑤姬愛上了三峽,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間,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雲雨......姐妹十二忘記了回宮的事,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的傑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朝霞,便贏得了望霞峰的美名。她聳立江邊,峰頂可見雲霧缭繞。細雨蒙蒙,沾衣欲濕,拂而覺爽。雲雨中的青峰絕壁,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

其二、傳說她是赤帝女兒瑤姬的化身。瑤姬是一位純潔的處女,未嫁身亡葬在巫山東部,後人就將那根石柱幻想為瑤姬化身。最早為神女峰傾倒而為之賦詩的是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的詩歌《山鬼》,將瑤姬描寫為一位披著香花香草將自己打扮的很漂亮的女神,婷立江邊盼著情人前來相會。屈原的弟子宋玉,在《神女賦》中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將朝雲暮雨幻想為神女行蹤,又幻想神女熱烈的戀慕著楚襄王,並且利用神力走進楚襄王夢中,主動獻身,與他盡情歡愛。歡愛之後,神女告訴楚襄王,她住在巫山陽台之下,於是巫山雲雨、陽台變成男女歡愛的代名詞。

三峽大壩蓄水後,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如以前一樣仰頭眺望,才能欣賞到神女的綽約風姿。

一小時後游輪就到了巫山港,這裡也是一個旅游勝地。聽導游介紹,巫山縣是世界級貧困縣,新縣城也是新建的,縣城所有的樓高不過13層,而房屋的樁基卻有50~60米深。巫山大橋是巫峽的終點,往上就是瞿塘峽。

長江三峽的第一大支流大寧河下游在巫山縣境內有一個三處相連的狹谷,稱為小三峽,即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它南起龍門峽口,北至塗家壩,全長50公裡。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

三峽蓄水前的大寧河河道較窄,水比較淺,水流湍急,不少地方需要拉纖才能通過,而小三峽以前有裸體拉纖的習慣,隨著旅游的開發,城裡的男男女女來觀光的越來越多,漸漸地這個習慣也改變了。隨著水位上升,原來的小三峽旅游線路由40公裡增加到50公裡。

峽中碧水奔流,奇峰聳立樹木蔥茏,猿聲陣陣,野趣橫生。有山皆翠,有峰皆奇,有泉皆飛,雲霧缭繞,河險灘絕,群鳥翻飛,鴛鴦戲水,構成一條美妙動人的自然山水畫廊。而現在水面升高了很多,小三峽以前峽感不復存在,河水水平如鏡,沒有了號子,也沒有了力的的張揚,顯得格外秀美。這一切,構成了小三峽美麗奇特的峽谷風光,成為絕妙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相對大三峽的雄、奇、秀、險;小三峽的特色是秀美、神奇。有人認為它有六奇,即山奇雄、水奇清、峰奇秀、灘奇險、景奇幽、石奇美,可稱為天下奇峽。

我們乘坐小三峽2號游船從巫山縣城邊的大寧河口上船,逆水而上。進龍門峽,經巴霧峽,至滴翠峽,然後折回。

首先印入眼簾的的是龍門峽,龍門峽全長3公裡,位於巫山縣城西北。峽口兩山對峙,峭壁如削,天開一線,狀若一門,形勢甚為險要,因此有人說它不是夔門,勝似夔門。這裡峰奇石怪,景觀疊現,峰回路轉。泛舟其間,妙趣橫生。民間傳說是巨龍出山關,入長江,潛大海的水路。峽中有中國最長的古棧道遺跡的起點處。還有龍門橋、龍門泉、青獅守門、九龍柱、靈芝峰等勝景,雄壯巍峨,險峻峥嵘,令人如癡如醉。素有雄哉,龍門峽之譽。

沿途的河水水色青綠,青山碧水,綠透人的心裡。小三峽中的琵琶灘上尚有居民居住,我們在船上能看到袅袅青煙,導游介紹說那是居民收集了浮在水面的樹枝等漂浮物,焚燒後肥田用的。

游船剛到巴霧峽時,只見前面山崖聳立,頓感山窮水盡,等到船行駛至離山體十幾米處,突然發現河水往右面拐了一個直角彎,柳暗花明的出現了又一個峽谷----巴霧峽。巴霧峽在烏龜灘至雙龍鎮之間,全長約有10公裡。峽谷之中,谷深且陡峭,鐘乳密布,山的形狀景色頗像天然雕塑,有猴子撈月、馬歸山、龍進、虎出、回龍洞、仙桃峰、觀音坐蓮台、懸棺、白蛇出洞等景觀,千奇萬狀,令人歎服。貫有奇哉,巴霧峽之稱。

滴翠峽在雙龍鎮至塗家壩之間,長約20公裡,峽中鐘乳石遍布,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是小三峽中最長的一段峽谷,峽中既有磅礴的氣勢, 又有玲珑剔透的小景。這裡綠樹長青,竹篁聳翠,山花吐艷,瀑布凌空,溪流潺潺,泉水叮咚,石寨壁峙。兩岸群山滴翠,與峽中碧流相掩映,群猴攀援,鳴聲陣陣,勝景如畫,饒有野趣。有水簾洞、仙焦林、摩崖佛像、天泉飛雨、羅家寨、綿羊崖、赤壁摩天、巴人船棺、雙鷹戲屏、飛雲洞等景點,清幽秀美,令人留連忘返。常有幽哉、滴翠峽之稱。是小三峽中最富詩意的一個峽。

小小三峽在大寧河滴翠峽處的支流馬渡河上,是長灘峽、秦王峽、三撐峽的總稱,風景绮麗迷人。目前僅開發了一個峽三撐峽,全長5公裡。因其水道更為狹窄;山勢就顯得更為奇峻,峽谷更為幽深。特別是那山巖上倒懸著的鐘乳石,它們如豬似狗,像龍若蛇,像倒掛的冰柱,粗細不等,長短不一,奇形怪狀,千姿百態。上面長滿 了青苔花草,往下流淌著珠簾般的水滴,原始古樸,富有生機,真是兩岸無石不奇秀,懸巖有水盡飛花的十裡畫廊、世外桃園。置身其間,加入仙境。以前游覽小小三峽,因馬渡河水淺流急灘多,機動船不能駛入。所以,上水游覽時,游人都是乘坐無動力的柳葉形小木船,纖拉桿撐,擦著河底卵石迎著激浪前行的。即使現在水位上升了不少,還是需要換乘木制的機動烏篷船,乘在木船上,在清靜中飽覽景色的同時,產生一種回歸大自然,被大自然擁抱的感覺,並對船工的辛勤勞動產生一種感激的心情。

回到世紀之星游輪已經是下午2點,到此時才發覺肚子有點餓了,船上早就准備好了我們的自助午餐,等到吃完午餐已經15點多了,船行駛在瞿塘峽中。

瞿塘峽,又名夔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約8公裡。在長江三峽中,雖然它最短,卻最為雄偉險峻,以其雄偉壯觀而著稱。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歎。

峽中有風箱峽,尚能看到有古棧道遺址(起因是原來的長江在大水期風高很急,行船艱難,交通和商貿都受影響,所以修建了棧道運物資,也被纖夫使用)。

船繼續前行,約1個半小時後便來到了瞿塘峽西入口處,我們走到船尾,抬眼望去,全景式的夔門雄姿便展現在面前。寬闊的江面在這裡驟然變得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只見兩山對峙,天開一線,峽張一門,這裡就是夔門,古稱瞿塘關,形成西控巴蜀收萬壑,瞿塘峽鎖全川水的險要氣勢。這時是攝影留念的最佳角度,人民幣拾圓劵的背面圖案就是夔門的雄姿。臨江的石壁上,原來還刻有孫元良的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十個行書大字,李端浩的篆刻巍哉夔門和行書夔門瞿塘,可惜現在都已經看不見了。三峽大壩蓄水後,水位升到145米高程,把這些古跡和很多的文物給淹沒。

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聳入雲。近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巖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鈣質,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巖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可謂奇景。兩座山都是石灰巖,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巖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形成十分秀麗的片段景觀。面江迎風之絕壁陡巖,雖然寸草難生,而各現異彩,這些色調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輝映,形成了赤甲晴晖、白鹽曙色和夔門秋月等勝景。杜甫有詩詠那赤白兩山:赤甲白鹽俱刺天,闾閻缭繞接山巅。楓林桔樹丹青見,復道重樓錦銹懸。

三峽大壩目前145米水位淹掉了古棧道,懸棺,題刻等景點,但夔門仍然雄狀不減往昔,峽江風景韻味尤在。而夔門摩崖石刻經文物部門部分切割後在下游幾百米復原,令人稍感欣慰。

白帝城是三峽旅游線上久享盛名的景點,位於長江瞿塘峽口北岸,距奉節新縣城東約10公裡。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昔日需要仰望的白帝城,在三峽蓄水後已變成了蓬萊式的仙島。

(小小三峽)

(瞿塘峽-風箱峽(古棧道))

(夔門-人民幣拾元券背面圖案)

(小三峽-山窮水盡疑無路)

(巫山神女峰-知道哪個是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重慶四川,老年人的自由行(1)-重慶篇

2006年7月15日傍晚,結束了在貴州一個多月的探親和旅游,我們要乘當天19點由貴陽開往重慶的5608次列車前往重慶。在貴陽火車站告別了親友進入候車大廳,只見大廳裡人滿為患

徒步三峽纖道歷險記

徒步三峽纖道歷險記解放前,川江上設立的拉纖站最多達24個,每年給2萬艘以上的大小木船、輪船拉纖。但當時設施十分簡陋,除青灘、洩灘是用蒸汽機外,其余均為人力。解放後,中國不斷

【重慶古鎮】春來水暖白鴨戲水——東溪古鎮㈢

離開金銀溝電站,我們順著小河往下走。據說,這沿河的石板路修建於明朝成化年間,是古時川黔鹽商販鹽的必經之道。我們沿著川黔青石板順河而下,看見小河已經枯澀,有點水但已經不多了,

【重慶古鎮】古樸蒼勁歷史名鎮——塘河古鎮㈠

十二月初,重慶的冬天難得有這麼好,連續晴了一個禮拜。那天的天依然如天氣預報那樣,晴的特別好。於是,趕緊聯系好友開車去游塘河古鎮。塘河古鎮位於重慶市江津區西南渝川結合地帶,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