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游記 >> 《爨底下》
《爨底下》
編輯:北京游記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

爨底下簡介 “爨”字念“cuàn”,1958年簡化後改“爨”為“川”。 “爨”原意有灶的意思,當年在建這個山村時,主人為其取名“爨底下”,意為躲避嚴寒,或許有避難之意,觀景寓意,讓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該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相傳該村祖先於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遷移至此,建立韓氏家族聚居之地。這裡是北京通往陝、晉和口外的要塞和驿站,當年可是繁華一時;這裡曾是兵家必爭之地。經歷了數百年滄桑巨變的爨底下村,依舊保持了居民原始的風貌――明清古居。現保存著500間70余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國首次發現保留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群,布局合理,結構嚴謹,頗具特色,門樓等級嚴格,門墩雕刻精美,磚雕影壁獨具匠心,壁畫楹聯比比皆示。 該村的民居大都坐落在山谷北側的緩坡上,坐北朝南,占地約1公頃,存院落74個,689間房。一條街道將村落分為上下兩部分。民居以村北的山包為軸心,呈扇面形向下延展。古民居以清代四合院為主體,基本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廂房圍合而成,部分設有耳房、罩房。主要分為山地四合院、雙店式四合院及店鋪式四合院。受家庭地位、經濟條件等的限制,其房屋建築及裝飾等均有差異。 全村院落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整體精良,布局合理,建築風格既有江南水鄉窗、樓、室等細節、局部處理上的風韻,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體的氣勢。石牆山路、門樓院落、影壁花牆,仍能看出當年的精工細作,磚雕、石雕、木雕蘊育著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飛檐、石壘的院牆凝重厚實中透著威嚴、恬淡平和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被稱為“京西的不達拉宮”。

爨底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