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著名景點 >> 臥佛寺旅游風景區
臥佛寺旅游風景區景區介紹
編輯:北京著名景點

臥佛寺簡介

北京臥佛寺即“十方普覺寺”,位於西山北的壽牛山南麓、香山東側,距市區30公裡。該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原名兜率寺,又名壽安寺。以後歷代有廢有建,後來元代又在寺內鑄造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磐銅像,因此,一般人都把這座寺院叫作“臥佛寺”。

臥佛身長5.2米,用銅25000公斤 、鑄佛用工7000人。銅佛作睡臥式,頭西面南側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彎曲托首頭部。據說這是釋迦牟尼的紀念像。旁邊站著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個弟子。他們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向12弟子囑咐後事的景像。殿的正面牆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義也就得到最大自由。殿門上方亦有橫匾,書有“性月恆明”,意為佛性如月亮,明亮興輝永照。

門票:5元
開放時間:8:00-16:30
建議游玩時間:0.5-1小時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臥佛寺路
電話:86-10-62591283, 62591561-2162

臥佛寺

臥佛寺旅游交通

公交
乘運通112線 、331路 、505路、 563路、 696路 962路在臥佛寺站下車。

地鐵
可先乘地鐵4號線到達北宮門站下車後,再乘696路公交車到達臥佛寺站下車。

臥佛寺旅游小貼士

1、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
2、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
3、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4、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臥佛寺建寺經歷

臥佛寺建在西山。此山名為壽安山,也稱五華山。寺依山勢而建。站在寺前環顧,三面環山,寺正坐其中,能感到當年建寺選址之講究。

臥佛寺始建於唐代,當時名為兜率寺。之後歷代都有修建,寺名也隨之變化。先是元代對臥佛寺進行了大規模修建,名為壽安寺、昭孝寺、洪慶寺。擴寺之始,有過諸多的故事。據舊志記載,元英宗繼位後,於至治元年春下诏書,命令在京西修建大剎壽安山寺。這時,監察御史觀音保、索約勒哈達默色、成圭、李謙亨上書極力勸阻,認為此時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不是在祈求福祉。元英宗非但不聽,且殺死了監察御史觀音保、索約勒哈達默色,杖打成圭、李謙亨,二人逃竄到邊遠的奴兒干。元英宗投巨資建寺,“給鈔千萬貫”,命令拜珠督建壽安山寺,後又增加“役卒七千人”。建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僅因施工而死的役軍匠人就為數不少,每人給一百五十貫。元英宗視察壽安山寺,賜給負責監工的官員每人五千貫。

10年過去,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正月,因壽安山寺未成,又下诏書,讓中書省“給鈔十萬錠”為建寺經費,命雅克特穆爾、薩勒迪等作為建寺工役的總督,並把“劉元良等二萬四千余戶隸壽安山大昭孝寺為永業戶”。

至明代,寺名改為壽安禅寺、永安寺,歷經宣德、正統、成化、嘉靖、萬歷等朝5次大的修建,臥佛寺的規模趨於完整。其中,成化十八年(1482年),明憲宗還在寺前建起了一座如來寶塔。據載,此塔高六丈九尺,闊五丈四尺,深三丈五尺。塔內藏有捨利。同時,還將香山鄉民謝真等戶內地五頃二十畝,賜與壽安寺如來寶塔供奉香火。

至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世宗賜臥佛寺名為十方普覺寺。為什麼改名十方普覺寺?這在大殿前恭立清世宗御制石碑的碑文中有解釋:“此七寶床上古佛,現前丈六金身,蓋覆大地,占斷三際,不往不來,豈非一佛臥游十方普覺欤?”

乾隆年間,又對臥佛寺進行了大修。香檀臥佛之殿改為三世佛殿。新建了西路行宮院和琉璃牌坊,成為現在看到的格局。

寺因此山秋季樹葉多為黃色,故在文人筆下又稱為“黃葉寺”。

臥佛寺由來

有人會產生疑問,歷朝歷代,不曾叫過臥佛寺?是,臥佛寺只是俗稱,因元以後寺內供奉著兩尊臥佛而得名,明代已有記載。一為香檀像,唐貞觀年造;一為銅像,元英宗時造。《元史?英宗》載:“冶銅五十萬斤作壽安山寺佛像”。一個寺內有兩尊臥佛,一木一銅,實屬難得。木像放在三世佛殿,銅像放在後面臥佛殿。現在能夠看到的僅是銅臥佛,香檀木臥佛在清代已不知去向。

臥佛寺坐北朝南,建築規整,對稱嚴謹,環以花園,水石奇秀,竹樹交蔭。整座寺院背靠壽安山,共四進殿院,左右圍以廊庑配殿。天王殿、三世佛殿、臥佛殿、藏經樓,依次由南而北排列在中軸線上,中軸線東側為齋堂、大禅堂及霁月軒、清涼館、祖堂等。西路院為行宮院,雍正、乾隆兩代皇帝所修。行宮院前後五重院落,三座行宮。院裡有兩組假山,名曰“積雲”。清高宗在行宮內多有詩作。東路院共五進院落,為僧捨。前面還有一小院。三組建築平行排列,組成一個長方形整體。

臥佛寺曾以塔為山門,“壽安寺白塔卓山門上”。清代,山門舊塔已無存,改建起牌坊。現在看到的是復建的智光重朗牌坊。過了此牌坊,有古桧百余棵。現在的幾十棵古桧中間,夾著補種的桧樹,排列在香道兩旁。順山勢上望,桧樹粗干茂冠,蔭敝著道路,有森然之感,心立刻沉寂下來。行走在香道,仰慕古剎,心生肅穆。

眼前忽一亮,一座四柱七樓的彩色琉璃牌坊無比輝煌。牌坊匾額為乾隆御筆親題“同參密藏”,背面為“具足精嚴”。過了牌坊便是山門,正中門額上懸著“十方普覺寺”,原有雍正御筆,現為趙樸初補題。庭內有半圓形月池,也稱放生池。池上有石橋一座,橋柱的漢白玉雕刻,十分精美。月池左右為鐘鼓樓。山門後面是天王殿。

三世佛殿,居諸殿之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綠琉璃瓦黃剪邊單檐山頂。殿前門額上懸有雍正御筆“雙林遂境”木匾,門兩側有乾隆御題楹聯:“翠竹黃花禅林空色相,寶幢珠珞梵宇妙莊嚴”。現在都為愛新覺羅.溥傑所題。那尊唐代香檀木臥佛當年供在此殿。

臥佛殿,寺內主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檐下為五彩斗栱,頂棚有彩畫天花。門額前檐大匾“性月恆明”,為慈禧所題。兩側楹聯:發菩提心印諸法如意,現壽者相度一切眾生。佛殿內上方有匾額“得大自在”,為乾隆皇帝所書。“得大自在”是釋迦牟尼一生的寫照,生前和死後都得到最大的自由。“性月恆明”則把佛性比作月亮,光輝永照。

那尊銅臥佛側臥在榻上,頭東腳西,面朝南方,雙目微合,表情安詳,體態均勻,衣褶流暢,右臂彎曲,右掌托頭,左臂伸直,指掐吉祥印,似大徹大悟、心安理得的神態。這個臥式據說是釋迦牟尼在印度拘屍那伽城外圓寂前的姿勢,描繪的是佛陀在生病時自感不起,就在娑羅樹下向弟子們作最後一次教誨的情景,即佛教故事“釋迦涅槃聖跡圖”。臥佛長5.3米,重54噸,是北京現存最古、最大、最精的銅臥佛,做工極為絕妙,“滲金甚精”。臥佛身後三面環立著十二尊塑像,都是他的大弟子,亦稱十二大士,即“十二圓覺”像。

殿後有五間藏經樓,樓後倚著山崗,山多林木,由蜿蜒曲折的石級登上山頂,可俯瞰全寺。現在山頂建了壽山亭。

此寺深得皇帝的崇敬,多有題字。《日下舊聞考》載:方丈恭懸清世宗御書楹聯:花氣合爐香馥郁,天光共湖影空明。禅堂聯曰: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氣清。方丈額曰:是地清涼。聯曰:雨花點地成金粟,水月瑩秋貯玉瓶。檐前聯曰:雲開春閣圖書靜,雨霁秋窗竹桂閒。全是皇帝御書。

清高宗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立的石碑中,落款還钤上了少用的“古稀天子之寶”印章。寺內明代石碑有六塊:一壽安禅寺記,一檀越題名記,是景泰三年(1452年)立;一明憲宗壽安寺如來寶塔銘,一敕谕碑,是成化十八年(1482年)立;一重修記,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立;一明神宗壽安寺碑,萬歷十四年(1586年)立。碑文記載了寺的變遷。

臥佛寺趣聞

臥佛寺因與offer(錄取通知書)諧音,因而每年都吸引大批准留學生來此處拜佛,祈求能在新的一年裡獲得理想學校的offer。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九眼樓

亮點 1、海拔1141米,是北京長城段中地勢最高的一個敵樓 2、因敵樓每面有9個箭

司馬台長城

亮點 1、北京地區最為原汁原味的長城景點,處處可見殘垣斷壁,也是我國唯一一段保留明長城原貌的古長城

香草世界

暫無亮點推薦,小編正在努力完善中 基本信息

中和殿

暫無亮點推薦,小編正在努力完善中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