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旅游攻略 >> 滄桑與經典:京西古村落
滄桑與經典:京西古村落
編輯:北京旅游攻略
  這片明山秀水之間。這裡峰巒疊翠,溝谷縱橫,古道蜿蜒,是北京的西部屏障和交通要道;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傳承源遠流長,是北京地區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名山荟萃,古剎錯落,飽含濃郁的宗教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

  
  靈水村

  


  千年古村落——靈水,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賦予了它儒雅、質樸、恬靜和深邃之美。斑駁的房捨、蜿蜒的巷道,伴著寺廟的殘壁、老宅的深院和古樹的枝葉,都見證了古村落的滄桑歲月。

  如果用八個字來形容靈水村,那便是"人傑地靈,一脈相承"

  舉人村

  一次,聽一個朋友說要帶著准備高考的孩子去京西的村子轉轉,我們很是驚奇。高考前這麼緊張的時候往村裡跑干嘛?後來,朋友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們,帶孩子去"沾點兒靈氣兒",京西有座"舉人村"!

  "舉人村"就是千年古村落靈水村。自明清科舉制度盛行以來,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層出不窮,曾有劉懋恆、劉增廣等眾多舉人出現,因此靈水被當地人冠以"舉人村"。

  靈水村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底蘊的一座古村落,距北京78公裡,為門頭溝區齋堂鎮轄村。2005年11月,靈水村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二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享有"舉人村"美譽的靈水村,為群山環繞,毗鄰蓮花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略呈長方形。在村子的南嶺上觀整個村落似龜形,龜為"四神煞"之"玄武",是主管北方的靈物,是吉祥和長壽的象征。玄武(龜)頭朝南,尾朝北,三條東西走向街道與南北走向的胡同構成分明的龜紋,龜紋的大小塊是由四合院組成的。有人說,靈水村的村名的"靈"字就由村落整體布局而來。靈水村現有村民200余戶,700余人。靈水村居民以劉、譚兩大家族為主。現在村中居民為多姓聚集。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靈水原稱"冷水"和"凌水",後演變為"靈水"。過去村裡有36盤石碾,72眼井,風水好,人傑地靈。這大概是村名的由來。靈水村的靈泉禅寺建自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相傳漢代靈泉禅寺有位高僧,慧眼識地,選中這塊靈山秀水的風水寶地,傳經修行,引來八方香客,在此擇地建村。到了明清兩代,靈水村人丁興旺,頗具規模。

  最晚在遼代,靈水就已經有相當規模了。當時經濟相當發達,靈水村舊有八大著名商號,號稱"八大堂",即三元堂、大清號、榮德泰、全義興、全義號、三義隆、德盛堂和濟善堂。除了"八大堂",靈水還有"八大景"。關於"八大景"為哪八景,過去曾有過很多說法。

  當我們透過車窗看到全村前所立影壁上村名"京西靈水舉人村"便知道我們要找的地方到了。後來得知,這幾個清隽有力的大字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楊再春先生書寫的。

  我們沿著"龜背"的紋路走進村子,村中前後有三條青石鋪就的主要街道,數條蜿蜒的小巷,曲徑通幽,撲朔迷離。


  靈水八景

  地處京郊深山老林的靈水村也有八景之說,這隱隱的讓人感到靈水村與皇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連景觀都仿效皇城。

  靈水村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跡眾多,自古以來就有"靈水八景"之說,據說靈水村玄帝觀牆上題記的靈水八景為:東嶺石人、西山聳翠、南庵近眺、北塔凌雲、龍泉觀水、古柏參天、文星高照、挺松榆兒。但由於歷史的變遷,形成了幾種不同的說法,但是大同小異,其中有的景點是以古廟、古塔、水池為襯托,由於有些古廟、古塔、水池已不存在,則景點也消失。

  現在的靈水八景被認為是東嶺石人、西山蓮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靈泉銀杏、舉人宅院和寺廟遺址。

  東嶺石人

  我們按村民劉維國的說法,站在村中向東看,距靈水村約20華裡的髽髻山上,有一石人在山頂高高站立,好像一位教書先生在黑板上寫字。靈水村出教書先生,似乎是他的關照吧!如果換一個角度,站在村東與桑峪村交界處再看,石人則像一位女子手手搭涼棚,眺望靈水村。然而,當我們離開靈水的地界,就再也看不到"東嶺石人"了。屹立在山巒之巅"東嶺石人"是靈水村村民何等豐富的想象力啊!

  據村中老人講,這還有一段傳說故事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靈水村住著一家三口人,丈夫名叫譚喜,妻子叫二萍,兒子叫栓栓,以租種財主家的土地為生。二萍是一位村裡出了名的美麗村姑。

  一天,財主路過譚喜家門口,看見二萍長得俊俏,心起歹意,想霸占她。財主的管家"壞皮蛋"見此立即給主人出壞主意。結果沒過幾天,來了幾個衙役將譚喜抓走,坐了兩個月的牢。

  譚喜被放出來後,回到家一看,二萍和栓栓全不見了,門前雜草叢生,屋內破爛不堪。原來在譚喜被抓走的第二天,"壞皮蛋"就帶著家丁把二萍搶進了財主家,財主逼迫二萍嫁給他,二萍誓死不從,為了保住自己的清白,免受財主的侮辱,就一頭撞死在財主家的牆上。

  一天夜裡,譚喜做了一個夢,夢見二萍對他說:"喜子,我對得起你,栓栓就托付給你了。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你就會看到東邊最高的山頂上立著一個遙望家鄉的石人,那就是我變的,我要看著栓栓長大,給我報仇。"

  第二天,譚喜起來向東方的高山上一看,果然在陽光中聳立著一尊巨大的石人,在向家鄉的方向眺望。這座石人只有在靈水的地界內才能看到,因為靈水村是二萍的故鄉。


 西山蓮花

  西山是指靈水村西的一座獨山,從遠處看去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因此又稱蓮花山,山上長滿各種植物和野花,滿山翠綠。

  蓮花山傳說為觀世音菩薩修行之地,山頂祥雲飄繞,瑞氣福光,普照靈水村上千年,大山之中孕育出靈山秀水的"舉人村",才顯示出"山水"之造化。

  南堂北眺

  靈水村整個村落布局形似一巨龜。南嶺是觀村整體形狀的最佳地點,古人建靈水村時是依"玄武"而修建房捨與寺廟的。玄武(龜)頭朝南,尾朝北,三條東西走向街道與南北走向的胡同構成分明的龜紋,龜紋的大小塊是由四合院組成的。有人說,靈水村的村名的"靈"字就由村落整體布局而來。

  北山翠柏

  靈水村北有一座小山崗,名為"北山",山口處有一株千年古柏(側柏),胸徑近2.5米,樹冠平展,枝杈橫生,樹葉茂盛,宛如華蓋,傲然獨秀,被當地人美稱為:"京西靈芝",為國家一級古樹。當你在古柏樹下仰觀宛如華蓋的樹冠,滿樹的枝桠美得讓人屏吸。

  柏抱桑榆

  兩株千年古柏(側柏)長在南海火龍王廟內,相距10余米,西邊一棵柏樹胸徑2.02米,裡側一枝上長出一棵榆樹,胸徑0.7米;東邊這棵柏樹胸徑2.1米,分叉處生出一棵桑樹,胸徑0.25米。

  榆柏兩樹,蒼黛交映,情趣盎然。人們稱之為"柏抱桑"和"柏抱榆",是靈水八景之一,是北京的"古柏奇觀"中的兩奇觀。這兩株千年古柏均為國家一級古樹。

  這兩棵樹有千年以上的樹齡,長在火龍王廟院內,是否是僧人所種?桑和榆是否是人為嫁接而成,這種嫁接異種樹是否可能?如果是人為嫁接或有人有意培植"柏抱榆桑",它對這個文化村寓意著什麼?這些都是讓後人費解的謎團。

  靈泉銀杏

  銀杏樹素有"活化石"之稱。在靈泉禅寺遺址院內,長有兩棵樹齡達幾百年的高大銀杏樹,為國家二級古樹。這兩棵樹本來都為雄性,本不能結果,但奇特地是,其中西側的一顆銀杏樹上長有一雌性"樹椎",長120厘米,直徑20多厘米,樹椎向上的一枝每年結果。

  有人說,這一樹椎是先人將雌枝嫁接在雄樹上而長成的。看來住這裡的僧人或村民幾百年前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銀杏樹嫁接技術,這在今天也不易。靈水村的這棵古老而神秘的"雌雄同體"銀杏樹,總是讓來此觀賞的人們啧啧稱歎。


  舉人宅院

  靈水村現有多處舉人故居宅院遺址,如劉懋恆、劉增廣等故居。這些宅院多為三進和五進宅院,建有門樓、影壁、高台階、大板門,過廳寬大,雕梁畫柱,牆壁磨磚對縫,牆體厚實,磚雕簡潔而講究,花飾粗犷中含秀美,建築風格具有"鄉村士大夫"風范和文人風雅,是八景中不可或缺的一景。

  寺廟遺址

  靈水村過去共有寺廟17座。其中佛教寺廟2座,為靈泉禅寺和白衣觀音菩薩廟;儒教寺廟2座,為文昌閣和魁星樓;其余13座為道教和民間信仰寺廟,為南海火龍王廟、天仙聖母廟、玉皇廟、天王廟、玄帝觀、關帝廟、五道廟、二郎廟、馬王廟、山神廟、牛王廟、三聖廟和土地廟。以儒學為代表的文昌閣和魁星樓,在中國北方的鄉村比較少見,說明古時靈水村人對文化的重視。儒、道、佛和各種民間信仰共處一地的現象在中國鄉村並不罕見,但是難得的是一個村子建有如此多的寺廟,可見靈水村人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和對各種文化的包容精神。

  盡管靈水村大多數寺廟隨著時光流逝已不復存在,但現存的靈泉禅寺、南海火龍王廟、天仙聖母廟等殘垣斷壁仍讓人撫今追昔,體會到當年青煙缭繞、香客雲集的熱鬧氛圍。

  古民居

  走進靈水村,古宅深院,無論是三進院還是五進院,盡管已是斑駁破舊,然而這裡的一磚一瓦依然讓我們讓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靈水村古建築一部分為明代民居,多為清代民居。四合院民居建築為磚瓦結構,青磚灰瓦、錯落有致、布局合理、裝飾華美,門樓、影壁、石階一應俱全。靈水村的四合院也主要由正房、倒座房和左右廂房組成,裡面是一個口字形的中心庭院。四合院的建築標准、規模和裝飾等體現了嚴格的等級規制。

  遺憾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多次放火燒村,許多古民宅被燒毀。162套四合院中,現存的明代民居宅院共6套,房屋22間,清代宅院民居約120余間。靈水村四合院一般是以一進院為主,還有一些三進和五進院;古民居以四合院為主,此外,還有一些三合院。

 

宅院

  在靈水村可以看到大,中,小三種四合院,走進小型四合院(一進院),感覺上就是格局精巧別致,南房(倒座房)三間,東南角為一門樓,如意門,硬山頂,清水脊,門楣上裝飾有門簪,門樓內側左壁磚牆上設有門神龛,角柱石刻有各種花卉和吉祥圖案。院內北房(正房)三間建於台基之上,前檐為通高門扇,兩廂房各兩小間。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有垂花門,外院、中院、游廊、後院、罩房等。大四合院一般是復式四合院,由多個四合院縱深相連而成。

  聽說村頭不遠處的一處宅院保存非常完好,我們在村民劉維國的帶領下,來到了靈水村92號這處宅院。一進四合院,青磚灰瓦,古樸典雅,門窗木雕精美無比。門樓為硬山頂,清水脊,門樓左壁間設有門神龛。門前兩側的石牆上分別刻有"讀書便佳"和"為善最樂"的字樣,主人的文化素養可見一斑。站在宅院門口還可以看到門樓外還建有一門外影壁(一字影壁)。

  大門樓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住宅和大門直接代表著主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所謂"門第相當"、"門當戶對",就是這個意思。位於村落中軸線中部78號宅院的大門樓是一座磚仿木結構的大門樓,懸山頂,牆壁磨磚對縫,牆體厚重。頂部為磚仿木雙層椽頭,兩側懸山出檐,磚雕雕刻精美。整座門樓除大門外,沒用一根木料。據說,這是村中現存惟一的一座元代民居建築。門樓上部外側檐下刻有蓮魚的磚雕圖案,象征"連年有余"。

  影壁

  影壁在靈水村很常見,是四合院大門內外的重要建築。

  靈水村的影壁以跨山(牆)影壁和一字影壁為主。影壁皮條脊上雕刻有各種紋飾,脊下為小瓦筒的檐子,風格各異。影壁的基座和邊框飾以磚雕,壁心多為"鴻禧"、"戬毂"、"迎吉"等吉祥的詞語。

  在中國古代有"禍起蕭牆"這個成語,而"蕭牆"即是影壁的別稱,主要作用是美化大門的出入口,另一作用是為防止外邪的"沖煞"。

  民居裝飾

  古民居中的磚雕、石雕、木雕秀麗典雅,玲珑剔透。村民們采用象形、諧音、借喻、比擬等手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建築裝飾圖案和造型,來寄托人們對於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民居吉祥的裝飾圖案在村中隨處可見,形式多樣,寓意深長。"梅、蘭、竹、菊"為花之四君子,靈水人更是用這四君子的圖案借喻他們門第的清高和言談舉止的超凡脫俗,同時,也用牡丹、玉蘭表現高雅和富貴。

  靈水村65號民居正房有一木刻門罩,飾以精美的花卉,室內的木雕隔扇,古香古色,飾以花卉和鳥的喜鵲登枝圖案,雕刻之精美,令人贊歎不已。

  靈水村3號民宅墀頭磚雕是以人物和花卉為場景,雕刻手法細膩,人物造型生動。

  靠近南海火龍王廟不遠處的142號的民居戗檐磚雕,雕刻的梅鹿栩栩如生。宅院的西房和南房均為硬山式,清水頂,青磚牆,頂覆陰陽合瓦,戗檐飾以磚雕。這處宅院北房為卷棚頂,無脊檩,是用拱形的椽子拱起的房脊。這是全村為數不多的的卷棚頂建築。


  泰山石敢當

  村落中眾多的古建築遺存讓來此造訪者大開眼界,歎為觀止。當你徜徉在青石鋪就的街巷中,偶爾可見鑲嵌於民居宅院牆體的石碑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字樣。不必為其費解,實際上它們是作為鎮宅物來避邪納福用的。

  據傳說"泰山石敢當"是借助巍峨泰山擋邪鎮宅。也有民間傳說,石敢當是一仗義執言,英勇無比勇士,作戰時總能逢凶化吉。後被人們奉為鎮伏不祥之神,凡邪怪行至立有"泰山石敢當"處,都不敢前進。所以四合院立"石敢當"用以做保護宅院的鎮物,這在全國許多地區的四合院,特別是在老北京的四合院和官府宅第都是可以看到的。

 

豪宅廢墟

  在沒來靈水村之前我們就聽說這裡的宅院建造大氣,至今村中還保存下來一些三進院和五進院。我們在村中看到一處院落的後門門梁上有火燒的痕跡,感到很是疑惑。據靈水村村民劉維國講,現在掛著靈水村79號門牌的這處大宅院過去曾居住著財大氣粗的"二閻王",他建起了九間九檩的豪宅,後來聽說九間九檩的房子只有皇帝才能入住,普通百姓蓋了這種房子是要被殺頭的。他連夜將這新建的大房子放火燒掉了,避免了殺身之禍。現在在這處宅院的後門門梁上還可看到明顯的火燒痕跡。更為有趣的是,從那老木頭裡沁出的油脂,如一顆顆晶瑩的淚珠,好似至今還流露著舊時主人的惋惜和悲哀。

  明代富紳劉增昆的五進四合院

  靈水村明代富紳劉增昆的宅院是一套5進四合院,為南北向五座相連的四合院,各院的東側開有旁門,每一座四合院構成一個獨立的單元,共90多間房子。

  據說,這家宅院在清雍正年間住著劉增昆的後代,一位商人,名叫劉明正,生有五子,老大劉瑞吉,老二劉瑞祥,老三劉瑞如,老四劉瑞意,老五劉瑞杳,個個文才出眾,一家五兄弟全部考中了舉人。由此,劉家五兄弟的宅院名為吉星堂。

  然而,時過境遷,這處大宅院由於年久失修,宅院後邊的幾個院子已破損,失去了昔日的"豪門"風采。但從靈水村現存的這些古民居和舉人故居遺址,從中能看出不同凡響的明清建築風格,可以追溯到當年舉人的"仕者"風范。可以想象曾幾何時村中書生為考取功名油燈十年寒窗的磨砺。

  清代知府劉懋恆的宅院

  劉懋恆宅院,是靈水村最為引人注目的舉人宅院之一。他的宅院中高達2米多的地基是用長方形的大塊石料砌成,石塊的相接處有鐵楔子加固,靠其重力連接上下石塊。這處宅第的地基建於明朝,雖然地基上面的房屋幾經翻修,可是地基卻依然如故,堅固無比。據說,劉懋恆的故居原為五進相連的大四合院,後經200多年的滄桑變遷,現在已分為一個個獨立的院落。

  村落中街114號大宅院也很耐看,據說是劉懋恆的大宅院的一部分,現被分成一個獨立的四合院,是一座三進格局的院落。前院的倒座房(南房)面闊約19米,進深約6米。前院的原正門已用磚石封閉,另在東牆前端開了一座門。室內梁架為柏木,木雕精美,雕梁畫棟。前院(外院)有倒座房和東西廂房。東廂房亦有造型典雅的跨山影壁。

  院內卵石鋪甬道,石板墁地。從前院到後院地勢依次升高。院落中軸線向北為一垂花門(二門),門樓已蕩然無存,但殘垣斷壁和石階依然得以保存。前院與內院用垂花門和院牆相隔。垂花門是指連接內、外院的門,俗稱二門,又稱內門。舊時人們常說的未出嫁的香閨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所指的就是這道垂花門。在垂花門以外的倒座房、廳房和所屬院落為外宅,是用來接待賓客的地方;垂花門以內的正房、廂房、耳房、後罩房等則屬於內宅,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隨便出入。

  過中院向北即為後院,通往後院的門樓不大,但保存較完好。偌大的庭院,靜谧宜人,滿是花草樹木,顯得十分美麗。可以想象曾幾何時大家閨秀在窗下穿針引線的情形。我們想起城市中的混凝土建築,倒是都艷羨起這裡的主人來了。


 舉人劉增廣故居

  目前村中掛著"劉舉人故居"牌子的是特指清末靈水村最後一個舉人劉增廣的宅院,為清代四合院建築,位於靈水村後街81號。劉增廣少年時曾在齋堂念私塾,清光緒二十一年應順天府科考,得中"甲午科"舉人。歷任山西左雲縣知縣、靜樂縣知縣、吉州知州和候補知府。1937年8月國民黨衛立煌部與日寇激戰髽髻山時,這處宅院是第十師的指揮部,師長李默庵曾住在劉增廣家中。

  這處宅院是一座精良的三進長方形四合院,青磚灰瓦、雕梁畫棟、雕花門樓、磚雕影壁、頂覆合瓦、精巧別致。整個大宅院分為前院、中院和後院,共有房屋20余間。宅院內建有垂花門,影壁、石階,渾然一體,古色古香,透著一種"儒雅氣質"。宅院的門樓外還有一精良的門外影壁(一字影壁)。宅院外牆破損的栓馬樁依稀可辨。

  譚體仁宅院

  譚體仁宅院位於靈水村127號。宅院建造精良,大門樓,三級青石台階,門前一對門墩石,院內由幾處大小不一的四合院組成。此宅院是目前靈水村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套院的典范,整座宅院已被中坤集團收購,作為旅游資源開發。

  譚體仁,靈水村人,民國初年大學畢業,曾任宛平縣八區區長和宛平縣縣長。譚體仁重視鄉村教育,熱心興辦學校,1920年,在他當區長時,來到下清水村,創立了下清水小學。1923年,下清水學校掛上了"宛平縣第八區下清水小學"的牌子,至此,下清水村高小正式成立,譚體仁親任校長,為當地發展新式學校教育作出貢獻。

  "中西合璧"的時辰鐘

  在靈水村村民杜勇軍家中我們意外地看到了一個古老的美國制造的時辰鐘,是台式木制外殼的座鐘,內部金屬器件鍍金。座鐘內部底板上寫有很多英文,有的已模糊不清,但可以清楚地看到"USA"等字樣。這座鐘現在的主人是杜勇軍,住靈水村40號。據杜勇軍講,這個時辰鐘早先是清末最後一位舉人劉增廣家的,當時作為劉舉人結婚時的禮物,由清朝宮廷裡送來的,在解放初土改的時候分給了他家。據說,舉人劉增廣曾先後娶過四個老婆,原配夫人姓劉,是軍響村人;二房是門頭溝圈門裡段家溝人;三房是昌平縣白關城人;四房的小老婆是河北涿鹿礬山堡人。我們無法考證劉舉人與其中的哪一位結婚時這座時辰鐘派上了用場,但顯然這個西洋物件兒在當時是一件極其珍貴的禮物,鄉村百姓哪裡用得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2013北京香山公園山花節

 主題為“香醉春天”的香山公園第九屆山花節將在4月12日至5月19日舉辦。山花節期間,公園將以山桃、杏花、梅花、玉蘭花、連翹、梅花等鄉土特色植物向游客展示盎然春機。  活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