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遊網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旅游攻略 >> 箭扣雨中行
箭扣雨中行
編輯:北京旅游攻略
去過很多的長城,小時候的八達嶺,以及後來的慕田峪,司馬台,金山嶺等等,但是經常提起黃花城水上長城,箭扣,和古北口,尤其以箭扣最為著名。箭扣長城(也稱澗扣長城)位於北京懷柔縣城西北側,東接慕田峪西鄰黃花城,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因而得名。有趣的是名叫箭扣的敵樓卻位於山澗的最低點,所以還有一種叫法是澗口長城,倒也符合長城防御的本性。不過溝壑起落的險峻倒更似彎弓射雕的氣概,還最是箭扣二字堪當。北可望黑坨山主峰。東倚雄險的鎮北樓,南瞰浩渺的懷柔水庫,西靠著名的鷹飛倒仰長城,自古便以易守難攻而成名,讓無數異族止步於前。無論春夏秋冬,風雲雨雪。長城群山在各種光線下景色皆佳,因此成為今天攝影師和探險者的聖地。箭扣長城走勢比司馬台更加富於變化和韻律;山勢比慕田峪雄奇峻峭;構造牆體的是大塊 的白雲巖,非常醒目。無論春夏秋冬、風雲雨雪,各種光線下都能拍出美妙的照片。
曾經和同學相約五一節去爬箭扣,誰知道那天(2005.5.5)正好下雨,只好作罷。周六(2005.5.21)和同學約好了一起去爬箭扣,早上陰雨連綿,但是還是決定一如既往前去。740東直門坐916路前往懷柔,大約920到達懷柔,不用坐到總站,下了車就有很多面的,和一個師傅一番討價還價後講好100元當天往返。我們去的是箭扣南麓,路修得不錯,但是後來有一段還在修,比較顛簸,還途徑人氣很旺的山吧,一坐一座的小樓在山坡略隱略現。行車過了八道河不久,就需要買門票,每人10元,門票寫著北京箭扣生態觀光園,聽司機師傅說收費是剛剛開始的,以前都是免費的。大約1045到達西柵欄村停車場,好遠就看到了停車場北面的“趙氏山居”。 如果在此沿長城畫一個半弧,九眼樓、北京結(長城在這裡打了個結)、鷹飛倒仰(形容山勢陡峭, 鷹飛到這裡也不得不仰起來)、天梯、箭扣、小布達拉宮、鎮北樓、牛犄角邊(長城在一個山尖下捨近求遠,兜了一個大彎,以占據制高點)、刀把樓(長城的一個小分岔,上建一座形制獨特、規模很大的敵樓),慕田峪順次展現眼前。箭扣的得名地——中間低兩邊高的一處峰火台還是需要一去的,此處並無明顯標記,離北線的專門停車場最近,這裡也比較好爬,人相對多些。其他的景點都叫不上名來沿著它往兩邊走下去總能有意外景觀,不同感受,以至很多穿越者樂此不疲。登臨鷹飛倒仰,四十多座敵樓和陡立的天梯蛇行而來,三道來自不同方向的長城在北京結匯聚,宛如綢帶的花結,蔚為壯觀,也讓你對中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才智和勤勞充滿了敬佩。
下了車,交了3元的停車費,原價5元。天還是陰沉沉的,感覺有些壓抑,只有遠望長城才覺得一絲振奮。正好有戶外俱樂部的活動,30多個人,我們也樂得有專業的向導。我們跟著他們從停車場南行,計劃是去北京結,然後返回。出發後,就一直沿的蜿蜒的山路前行,聽說要走大概一個小時。路邊都是灌木,叫不出名字。這時候天公不做美,雨點開始往投上調,大家都帶上帽子繼續前行,偶爾有人停下來欣賞蔓延的綠色。雨不停的下,不是狂風大雨,但是也不停的往領子裡鑽。因為都是驢友走出來的路,路很窄,在茂密的草叢中穿行,所以大家的衣服褲子都被葉子上的水浸透了。但是這並沒有阻擋住我們的腳步,只是漫長的上路看不到盡頭,感覺在山中迂回,後來經常看到前面的朋友停下來休息,喘氣聲,混合著雨點聲,聽的一清二楚。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前面的同胞突然興奮起來,大聲喊著到了到了。我也看到在樹葉的縫隙中,有一堵磚牆橫在斜前方。大家的腳步立刻也急促起來,緊趕著向目標前進。也許為我們的執著所感動,雨停了,就在我們踏上城樓的一刻。已經有先頭部隊到達了。大家好像已經從疲憊中恢復了,貪婪的享受著雨後的箭扣。東面是高高在上的一座坍塌的城樓,城牆的台階也都風化的沒有原來的稜角。聽說這裡就是去往箭扣,正北樓的方向。因為想到雨後路滑比較危險,就決定跟隨大部隊前往北京結,放棄箭扣,因為要過天梯。右看,灰色的城牆在綠色中蜿蜒,落敗的城樓在山尖聳立,一振風吹過,清新的仿佛能夠聞到古長城的味道。城磚因為風化普遍比較嚴重,所有的路上都長滿了植被,所以放眼望去,感覺到兩堵牆把滿山的綠色分成了三條綠帶。我們很快就爬到了下一個烽火台,然後又到了在下個城樓。這是四周又傳來稀稀拉拉的雨聲。看著腳下的長城,有遠遠看到了前面徘徊不前的人影,我們打算原路返回,心想反正也登上了北京結。這是戶外俱樂部的一個領隊把我們叫住了,說怎麼也應該爬到北京結呀。一定說居然連目的地來沒有到呢,就振奮精神,隨同他一同出發。這是也了解到剛才人群的擁堵是因為道路太險,台階已經塌了,又有雨,只能一個一個得爬下去,估計一時半會的還要等待。
我們一行10人順著城牆腳下的小路繼續前進,雨一直下,路越來越滑,也越來越陡。我們早就手腳並用了,還是覺得必須要抓住路邊的樹杈才安心。一路上時常響起驚呼聲,就知道又有人倒下了,但是沒有人放棄,也不能放棄,包括同行的4個女孩。一路上大家都跌跌撞撞的,但是又都了在其中,兩邊是綠樹鮮花,上面是淅淅的春雨,我是第一次這樣的融入自然。經過大約半個小時的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城樓。大家都是渾身都濕透了,而且褲子和鞋上都沾滿了泥巴,但是大家的心裡都是充滿了成就感。雨還沒有停,當時在路上停留的人還在原地等待,我們之間相隔的就是一段坍塌的,幾乎是垂直的台階。在這裡迎面碰到幾個阿姨,在長城上健步如飛,盡管我們告訴她們路是多麼的不好走,但是好像反倒讓她們更加激動。她們的活力讓我們也覺得剛才的adventure一點都沒有什麼的,決定馬不停蹄到北京結去等待大部隊。
沿途的風光無限,太陽也從雲中探出了腦袋,雨後的花草顯得格外青翠。剩下的路途也覺得輕松了很多,也是因為路途確實沒有那樣的凶險了。猛然間回頭看到剛才的阿姨在我們都繞開的“天梯”上攀登,讓我們對她們的敬仰之情有如黃河之水……呵呵
一路輕松爬到了北京結,突然發現上邊全是新鮮的紅玫瑰,還有不少喜字,看來一定是鐵桿的旅友在此舉辦的婚禮,尤其是北京結上的松樹上插滿了,在雨中顯得更加鮮艷。唯一的遺憾就是在北京結的時候友下起了小雨,這是我們的衣服都濕透了,更要命的是視線嚴重受阻,只能模糊看到三條長城從北京結向北,向南和向西伸展開來,消失在群山背後和雨幕盡頭。
因為要趕916返回北京市區,在兩點的時候就從北京結動身下山。不知道是不是在上面有些激動過渡,結果發現路走錯了,向著西面的黃花城走去。幸好我發現的比較早,冤枉路還不算多。到了向南去九眼樓方向的城牆,突然看都又一座天梯展現在我們面前。想到雨天都走過來了,這點坡度算些什麼。大家依次出發,魚貫而行,城磚都比較結實,所以一路上順利向前推進,就是覺得這條路上都是天梯,殘破不堪,而且有一處只有一堵牆,必須從上面小心的爬過去,雖然已經在路上掙扎了4個小時了,我們還是坦然的面對,畢竟大風大浪都見識過了。下山的路很平坦,就是雨後很滑,真是一條泥濘的小路。路上不時見到大包小包的旅友,應該是在長城上過夜的,當時真的好羨慕他們,也在想睡在星星下,在長城的晨光中醒來一定是已經十分幸福的事情和經歷。1600左右到達停車場,1715坐上了916,因為讓師傅把我們直接送到公交車總站,就多給了10元。在汽車上,才感覺到腿在發抖,因為勞累,身體在發抖,因為衣服還是濕的。1900到達東直門,晚上就去了渝信FB。
成本核算:
東直門到懷柔,916路空調,8元,東直門首班車6點,20分鐘一輛,車站就在地鐵東北出口。
懷柔到箭扣北麓,西柵子,50元,還有10元的門票。
箭扣到懷柔916汽車總站,6元,因為是普通汽車,但是像比較來說車比空調車還要新。回來的路上都比較順利,就是到了大山子開始有點堵車。
箭扣生態觀光園咨詢電話 61611734
雖然雨中游覽了箭扣,但是已經做好了打算,一定還要在回去看看正北樓,箭扣合九眼樓,還要享受一下箭扣的夜晚。
不要忘記:“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 take nothing but photographs”。

  自駕車線路:(轉載,我是坐車去的)
  南線
  京密路——懷柔開放環島左轉——到頭紅綠燈右轉——見慕田峪標志左轉——直到慕田峪環島——環島過慕田峪出口,從下一出口即長城紅鳟魚養殖場方向行駛——沿路標很快可達(此處稱“澗扣”)。
  說明:南線比北線稍近,對於又懶、又饞、又愛熱鬧的FB團隊比較適合。長城紅鳟魚場周圍有很多裝修具一定水准的餐館,餐館前的空地很寬敞,不想爬山可在這裡打羽毛球、喝茶、玩殺人游戲、聊天到日暮,爬山必須從山底下的村中穿過。筆者沒有從這裡爬過,感覺這裡一個接一個的店家太過喧囂,不屬於純粹的登山味道。據說很多人都是慕名來吃紅鳟魚的。
  停車提示:只要選擇其中一家餐館用餐,就可免費停車。否則收費5元。停車場的面積比較大,小車隊前往停車應該沒問題。
  北線
  京密路——開放環島左轉——到頭見紅綠燈右轉——富樂環島直行——雁棲環島左轉奔神堂峪方向——蓮花池直行——直至一小橋,橋頭右手有一商店,左手有一路口,左拐進此路,一直走即到箭扣。見箭扣牌子時有兩條路可選,左邊一條(楊二家)較近,很快可以進村停車,但離山稍遠;右邊一條,也有下一村供選擇,再往前開還有一個專門停車場,這兩處離山較近。
  說明:走北線上面說的那個橋頭商店需要特別注意,不然很容易錯過。從北面登箭扣也要從村子裡穿。這裡的幾個村子比較清靜,頂多是有幾個大姐兜售自家的小米或棒碴兒。目前周圍的人不是很多,不過現在天暖了,估計要早出來才能有車位。也有一些人周五或周六晚住農家。雖然這幾個村子不是太大,接待能力有限,但還算干淨、實在。
  停車提示:如果停最近的有楊二家的那個村,一次性收費5元,若在村裡吃飯或入住則免費停車。前面說的那個專門停車場不靠近村子,是筆者去過的北線離箭扣最近的一個停車場,停車費也是5元。
西柵子村是游覽箭扣的大本營,去往箭扣游覽攝影的游客通常都是在這裡住宿休整。最為出名的是"趙氏山莊"。主人姓趙,戶外攝影圈子裡的人都親切地把這裡叫做老趙家。到達西柵子村的停車場就能看到老趙家牆壁上的"影友之家"字樣。可提前打電話打好招呼確認食宿問題。西柵子村趙氏山居電話: 61611478,主人叫趙富和。
 東經116°,北緯40°,北京結。北京結是箭扣的又一重要去處,三個不同方向的長城在此匯合,所以又叫做三叉邊。北去幾百米即可到九眼樓,九眼樓上下兩層每面各九個箭窗,是長城上建築規模和形制最大的一座敵樓,當年巾帼英雄樊梨花曾引軍駐守於斯。此處長城據說是唐長城,結構上確實與其它各處不同:城磚間並無粘合的白灰,僅靠磚石層層壘就。向西可直達黃花城長城,而東面則是箭扣最著名的險要地段——鷹飛倒仰——傳說中鷹飛至此也要倒仰飛行方能通過,巍巍乎高崖。
九眼樓:箭扣長城的西北端點 由懷柔延伸至延慶 九眼樓該算京郊勝景之一。盡管它至今尚未為眾人所知,但正因為如此,它才少了人工雕琢,而以本來面目昭示著歲月的風風雨雨。九眼樓長城位於懷柔八道鄉和沙峪鄉交界處向北兩公裡,延慶四海古鎮東南,雄踞火焰山之巅。相傳建於1**3年。因其每側有九個箭窗而成為萬裡長城眾多敵樓中的一個特例。人們都知道,明長城從山海關方向過來,在北京懷柔一分為二,一路向西南到河北紫荊關、山西娘子關方向,一路向西北到張家口、大同、嘉峪關,也就是所謂的內長城和外長城。內外長城的分界點就是著名的“北京結”。九眼樓可稱是長城敵樓之最,我們知道司馬台敵樓形制很多,以“眼”(也就是窗口)劃分,有單眼、雙眼、三眼的等等,縱觀整個長城沿線,以三眼到五眼的最多。而每側有九個箭窗的僅此一例,足見九眼樓在長城防線上的地位是多麼重要。九眼樓北側有一個保存完好的石碑,是明代的一個總兵立的,他視察長城至此,被這裡的風光打動,因而樹碑刻字,贊美此地的壯麗景色。九眼樓海拔1100多米,坐落在火藥山上,相傳女將樊梨花曾在此做過火藥,殺番將丑鬼揚凡於撣馬峪,至今碾盤尚存。有人曾在九眼樓下發現過金鍋,所以這裡有“噴火吐金”之說。從九眼樓縱目南望,你會最形象地領悟古人修築長城的良苦用心———只見莽莽燕山奔趨而來,在慕田峪———箭扣一帶戛然而止,南邊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好平川,懷柔水庫、懷柔縣城歷歷在目。長城在群山最南側的山尖上起伏綿延,形成保衛平原地區的最後一道防線。
從網上旅友的觀察和從當地人得來的信息,九眼樓才是內長城、外長城的真正交匯點,從九眼樓往北,長城經過黑坨山(北京北部山系的最高峰)、連接到河北赤城的土長城,往南即是內長城,這段長城包括了現在所謂的北京結,往西是則是通往四海的中段長城。外長城全是石塊構成,當地人稱“干碴邊”,內長城則為磚塊與石塊的混合,當地人稱“花邊”,很形象的說法。從重要性來說,九眼樓遠遠超過現在的北京結,一般長城樓台頂多三眼、四眼,該處的樓台多達九眼。九眼樓的題字碑在北京周邊的長城中是最多的。且參加此次九眼樓整修的當地人反映(我問過的8個人都確定了此事),整修中他們挖出了九座金杯,正好對應九眼。

http://www.thegreatwall.com.cn/aboutgreatwall/beijing/jiankou/map.html
http://www.jkwall.com/
http://molv.cn/bbs/read.php?tid=1395&page=e
http://www.thegreatwall.com.cn/aboutgreatwall/beijing/jiankou/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549098.htm
http://www.sanfo.com/asp/news/html/2002-06-20/20020620172502.7322.htm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七月大雨造美景 京郊瀑布去觀景

  進入七月 ,隨著副熱帶高壓的步步南下,大半個中國隨即進入多雨的季節。大雨年年有,今年格外多,先是北京,隨即長沙,再有重慶,在唠叨交通生活不便的同時,是否也想到大雨帶來的充沛水量也造就了這個季節最

京郊春游七大經典景區推薦

  冬去春來,轉眼間,春天已悄悄到來。在這個草長花飛、淺草泛綠的春天,北京最美的季節又將來到了。經過一冬的蟄伏,人們早已迫不及待,紛紛准備結伴出游踏青。那麼北京哪裡的春色適宜大家出游呢?讓我們一起去

房山百花山 雲霧翻湧·仙山神韻

  一座百花山,兩個花世界,門頭溝景秀,房山色更濃。這就是百花山一山連兩區的特色,山北門頭溝,山頂陽坡地面屬房山史家營鄉,這次從房山史家營出發徒步穿越百花山,也就是從房山這邊登山,下山到門頭溝。體會

司馬台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

北京司馬台長城 來源:劉建於07年10月15日攝於北京司馬台長城   北京的司馬台長城以險峻著稱,人們喜歡稱它為“野長城”,也就是因為它基本保持了歷史風蝕的原貌,